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棣的身上。
朱棣目光凝重,面朝朱元璋沉声开口。
“父皇!”
“在文武百官的提醒下,孩儿刚刚想起一件事!”
“在孩儿的前世记忆中,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后年,淮南遭逢前所未有的大旱灾!”
“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殍遍地,死伤无数!”
“实乃我大明洪武一朝屈指可数的大灾害!”
“所幸父皇当机立断,责令朝廷全力救灾,这才稳住局势!”
“而那一年,我大明岁入腰斩,国库为之一空!”
随着朱棣的言语。
朱元璋的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起来。
恨不得跳下去扇朱棣俩大嘴巴子!
他当然不会忘记那场大旱。
重生一场,自然要想办法提前准备,消弭大旱危害,保全百姓性命。
但问题是。
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
朱棣到底是站在哪边的?
这么没有眼力见吗?
如今是朝堂角力的关键时刻。
在这种时候提及淮南大旱,只会让胡惟庸一党的腰杆更硬,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反对新政!
果然,胡惟庸脸色一沉,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嘶声道。
“陛下明鉴!”
“诚如燕王殿下所言,未来淮南将有大灾。朝廷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屯粮,以备不时之需!”
“这种时候推行新政,只恐让黎民百姓受苦受难,累及我大明江山社稷,贻害无穷!”
朱棣瞥了得意的胡惟庸一眼。
轻轻一笑。
不紧不慢地开口补充道。
“胡相和文武百官所虑,无非是各地遭灾,粮食歉收,强推新政可能会雪上加霜!”
“的确,民以食为天,粮食乃是国之命脉!”
“若是能解决粮食问题,那无论是各地的小灾,还是来年淮南那史无前例的大旱,俱都可以迎刃而解。”
“新政推行,自然也便再无阻碍了。”
“胡相以为,然否?”
胡惟庸眉头轻挑。
毫不犹豫地回应道。
“正是此理!”
他早就计算过。
如果想要保证大明的粮食安全,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那国库之中,至少要有一千万石的粮食盈余!
然而,以目前的田亩数量和粮食产量。
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数字。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他根本是有恃无恐。
只要咬死了粮食缺口。
今儿个这新政,就绝对推行不下去!
龙椅上。
老朱也回过了几分味儿来。
他看着朱棣,沉声开口问道。
“老四,你可有办法,能让我大明粮食增收,为我大明千万子民,解饥肠辘辘之忧?”
“这等难题,孩儿束手无策!”
“但是......”
朱棣话音一顿。
旋即转身,望向顾源。
双目炯炯,精光大放,就仿佛是在看着什么稀世宝藏。
迎着朱棣那兴奋的神光。
顾源心中咯噔一下。
一股不妙预感油然而生。
他都快被朱棣给整成PTSD了!
这位燕王殿下,不会又整什么幺蛾子吧?
“新科状元,太子伴读,顾源,可为君上解忧!”
朱棣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在这辉煌的奉天殿之中回荡不绝。
顾源嘴角微微一抽。
窝草!
摊上事儿了!
燕王朱棣这是又要来薅他的羊毛了!
胡惟庸脸色一沉,目光阴郁。
怎么又是顾源!
光是听到这个名字,他都火冒三丈!
不过,他根本不相信,顾源能破解目前的粮食困局!
朱元璋也来了兴趣。
粮食作物,天生地养,非人力所能逆之!
顾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状元,真能有只手补天裂的能力?
他不由得身体前倾。急声开口。
“速速道来!”
朱棣淡笑一声,慷慨激昂。
“顾先生手中有三样神物!”
“分别名为,土豆、红薯、玉米!”
“这三种神粮的产量,远远超过我大明现在的水稻和小麦!”
“在原本历史上,顾先生势单力薄,虽握有神物,但一人之力难以推广。”
“直到累功升迁,主政户部之时,才全力推广作物,让我大明天下,再也没有一个饿死的百姓!”
“孩儿以为,这一世,父皇可以介入,以顾先生为主,辅之以朝廷之力,推广这三大神粮,以保我大明粮食安全,拯救天下万民!”
朱元璋双眼精光大放。
几乎要拍案而起。
他强行压抑住自己那激动的心潮。
死死地盯着顾源。
嘶声开口。
“顾伴读,你告诉咱,老四所言,到底是真是假!”
顾源心中发苦。
已经将燕王朱棣翻来覆去骂了几十上百遍!
你清高!
你了不起!
你拿我的东西来邀功!
红薯、玉米、土豆,这三大神粮,可是他专门为自己准备的免死金牌。
谁承想这么快就抖露出来了!
不过。
倘若能借着老朱的力,提前将土豆这些全新作物推广开来。
的确能够让无数百姓活下来。
端的是造福天下,功德无量之举!
是能积阴德的!
就算是他以后嘎了。
历史会记住他,百姓也会永远记住他!
一念及此。
顾源便是再不犹豫,直接上前一步,走出队列,正气凛然。
“回禀陛下!”
“燕王殿下所言......句句属实!”
(ps:新书启航,求点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咯,大家都知道新书的数据有多重要,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请各位多多支持,只要有鲜花和评价票,小作者天天爆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