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朱见深是监国太子,距离皇位只剩下最后一步。”
“就算是我们把朱祁镇宰了,那么明朝也不会就范。”
“反而会立朱见深为皇帝。”
“那么朱祁镇就更不值钱了。”
其木格据理力争。
也先沉默片刻,然后看向满都鲁。
“以后别提这种建议,没用。”
满都鲁碰了一鼻子灰,干脆只是举起酒碗,大口喝酒。
“太师,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和明军讲和。”
“让他们仿照当年宋朝给辽国和金国岁币的传统。”
“每年给我们瓦剌岁币白银三十万两,绢十万匹。”
“两国定立盟好,约为兄弟之国。”
“这个办法好。”
其木格赞同。
只要不危及到朱祁镇的性命,她就不会那么在意。
也先想了一下,点头认可。
“这样可行。”
“最近根据密探汇报,明军之中开始缺粮了。”
“若是我们这时候提出这种要求,想必他们会同意。”
……
皇宫,奉天殿。
朝中重臣早就汇聚在大殿。
连太后孙若微都来了。
为了向大臣显示她全力支持朱见深,便在皇帝座位旁,临时设立了太后座。
一般只有涉及到重大事情的时候,孙若微才会出现在朝堂。
只是大臣们等待许久,都不见太子朱见深出现。
心中不由感到不满。
但是瞧见孙太后在此,他们不敢说什么。
终于朱见深懒洋洋地出现了,捂着嘴打哈欠,落坐在了皇位上。
孙太后瞧此,无奈叹口气。
想到这孩子只有七岁,且自打土木堡事件发生后,这孩子就一直没歇着。
孙太后倒是有些心疼了。
大臣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熊孩子上朝一直都是懒洋洋的。
孙太后威严扫向文武百官。
“如今瓦剌有意想和大明修好。”
“但前提是,要大明每年给瓦剌三十万两白银,还有十万匹绢。”
“这样他们才会撤兵。”
“诸位对此有什么看法,都说说。”
翰林院侍讲徐有贞迫不及待站出来。
执起笏板说道:“臣认为,答应瓦剌的条件,也无可厚非。”
“至少大明江山保住了。”
“臣也认为损失点钱可以接受。”
“至少瓦剌会撤兵,而且我们也可以讲条件,让瓦剌少要点。”
礼部左侍郎杨善站出来附议。
“荒唐!”
“用钱买和平,丧权辱国,不可接受。”
“臣反对!”
兵部尚书于谦站出来,怒斥徐有贞和杨善。
认为他们此举,实在是卑躬屈膝。
丢尽大明颜面。
魏国公徐承宗大步走出来。
举起笏板,严肃说道:“臣以为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给钱就是屈辱。”
“何况自太祖皇帝建立大明以来,就从未发生过向异族赔款一事。”
“我大明不宜开这个先风。”
朱见深眼睛一亮。
“说得好!”
于谦有大义!
而徐承宗更是秉承了徐家先祖徐达的为人风范。
这两位都是大明的肱股之臣。
徐有贞却是并不认可。
就在他带领杨善等人极力反对于谦和徐承宗这类反对赔钱的大臣时。
朱见深忍无可忍,拿起弹弓瞄准这些同意赔钱的家伙。
砰砰砰!
不少的大臣摸着脑袋疼的跺脚,有的直接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疼的直哼哼。
“哎呦,疼死我了。”
“这谁打的我?”
原本乱糟糟的争执场面,变的有些滑稽起来。
孙太后看着拿弹弓打人的朱见深,眼角微微动了动,有些许笑意流露出来。
但很快恢复平静。
这熊孩子向来顽劣,何况只有七岁。
如今他能够乖乖坐在朝堂上就已经很不错了。
孙太后就不苛责其他方面了。
何况,她认为朱见深教训的好。
大明确实从没有向异族赔款的先例。
一旦他们这么做了,就会被史官记录在册。
将来让后人如何评价他们?
“都给小爷安静了。”
“一个个瞎叫唤,像什么话?”
朱见深瞧见现场有的大臣,鬼哭狼嚎的,不由甩动两下弹弓。
至于嘛?不就是被弹弓打了一下。
有多疼?
被打的大臣,心里阴暗面积相当大。
这熊孩子打人是真的疼,而且专挑软肋打。
何况他们大都是文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他们这些朝中重臣,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竟然都一个熊孩子给打了。
这说出去不丢人?
只是让他们震惊的是,历来上朝都是很严肃的事。
就没出现过太子当众殴打群臣事件。
朱见深年纪七岁,就干了。
这让他们找谁说理去?
于谦和徐承宗等反对赔款的大臣,看到朱见深教训这些大臣,倒是觉得很解气。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