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开局被贬,我结束安史之乱 > 第二十一章新的任务:平抑粮价。

第二十一章新的任务:平抑粮价。

    下一刻。

    三个中年人走了过来。

    他们走到李珙身前,恭敬道:“属下张居正/沈万三/于谦拜见殿下。”

    “免礼!”

    李珙上下打量着三人。

    三人身高不一,于谦最高,估计有一米八。

    张居正次之,有一米七左右。

    而最矮的沈万三则只有一米六左右。

    于谦留着长须,但胡须稀疏,身材较瘦,一张脸棱角分明,眼神尤其锐利。

    不愧是于少保,这可是当年解了明都北京之围的大功臣。

    当年他据理力争,实行坚壁清野的对战方式,死守北京城,最终击退了鞑靼,保卫了北京城。

    若不是他当年的坚持,可能明朝已经迁都南京,将广袤的北方拱手相让,成为下一个南宋了。

    对于明朝,甚至对于后世而言,于谦都可称得上民族英雄。

    他的气节令人钦佩,他的军事才能也不容忽视。

    只是结局令人唏嘘。

    那叫门天子明英宗复位之后,为了报复当年于谦不给开门之仇,被其以谋反之罪论罪,斩立决。

    自古英雄短命,小人长戚戚,令人恨得牙痒痒。

    另一位张居正一脸大胡子,此人毁誉参半,但功大于过。

    他当首辅期间,为人孤傲,不与人周旋,孤立于文官集团之外,手段强硬,以至于死后被人清算。

    他在万历年间成为内阁首辅,当时万历还小,他总览朝政,改革朝廷弊端。

    张居正的改革,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

    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

    然而。

    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集权,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大明的延续了几十年的寿命。

    但是,也触动了大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的根本利益。

    最终,他死后被清算,抄家不说,还被人拉出来鞭尸。

    最后一位沈万三,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元末明初的大商人,但因富可敌国,被朱元璋随便找个由头给办了。

    可惜生错了时代。

    李珙叹息道:“三位既然来了,那就忘记过去的不快吧。”

    “琼州城尚有三个空位,是本王给你们准备的。”

    “张居正,你为琼州刺史,主管行政!”

    张居正闻言,拱手拜谢。

    “谨遵殿下之令,属下定竭尽全力,还琼州一个朗朗乾坤!”

    李珙点了点头,这位可是曾经大明帝国的内阁首辅,管理区区一个琼州城,还不是手到擒来。

    “于谦,本王任命你为琼州司马,总揽琼州大小军事。”

    于谦拜谢道:“于谦定不负殿下所托,令琼州城固若金汤,无人敢犯我琼州。”

    李珙闻言,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个鼓励的眼神。

    最后看向了沈万三。

    这是一个大商人。

    在古代因为是小农经济,商人太多就会伤农,因此商人地位普遍不高。

    但是,对他而言,商人却是必须要有的,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他未来的领地,不会只有这区区琼州城,商人将是他用来平衡世家和百姓财富的工具。

    所以,对他而言,商业与行政、军事应当放在等同地位。

    “沈万三!”李珙叫道。

    沈万三连忙拱手,道:“殿下,属下在。”

    “尚有长史一职空缺,你就去做长史吧,不过本王的长史,主管商业与财政,好好努力,不要让本王失望。”

    “属下谢殿下重用之恩!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纵是舍弃此命,也要报答殿下。”

    他泫然欲泣,涕泪横流,一副感动坏了的模样。

    李珙连忙摆手,让他止住。

    你至于吗?

    有点夸张了啊,他都尴尬了。

    “好了,去熟悉一下你们的职务吧,不要让本王失望。”

    “是,殿下,属下告退。”

    众人退去了。

    等他们都离开了,李珙则打开系统,选择新的任务。

    上次系统给了五个任务,他完成了剿灭海盗老巢和整顿官场,现在还剩下三个任务。

    分别是:建造王宫、掌控琼州城、平抑粮价这三个任务。

    建造王宫先不着急。

    掌控琼州城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他的人在官场和商业的领域上,占据琼州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份额。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官场上他的人占据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商业上也得占据百分之六十以上份额才行。

    他现在只掌控了官场,商场份额为零,这个任务有点难度,他得等等在做。

    “系统,我选择任务:平抑粮价!”

    【叮,任务选择成功!】

    【任务:平抑粮价。琼州因风灾粮食歉收,百姓颗粒无收,而城内粮商囤货居奇,趁机抬高粮价,百姓苦不堪言,请你想办法打击粮价,让百姓能吃到平价粮食。】

    【任务奖励:肥皂工厂一个、熟练工人百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