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年。
四川的一处官道上,
一辆马车正不紧不慢的行驶着。
窗外熙熙攘攘的声音不绝于耳,
却无法叫醒车内一位半眯着眼睛的华贵老人。
直到窗外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凭什么不让我们过去?明明前面的人都是这样走的!”
这位衣着华贵的老人才睁开双眼。
原来,这位老人正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在太子朱标病丧之后,朱元璋如受重击,数年之间苍老了许多。
在自觉时日无多的的情况下,
他决定带着皇太孙朱允炆巡视自己的国土,为未来继承大明做好准备。
眼下,基本所有藩王的领地都被巡视过,却都不尽如人意。
剩下的也只有蜀王朱椿所就藩的四川了。
听着窗外的吵闹声,
朱元璋无奈的摇了摇头。
看来蜀王管辖的封地也没有什么区别,
和他那几个哥哥一样。
没几个中用的。
“皇爷爷!你快看!这里的路和别的地方完全不一样!”
听见撩开车帘的朱允炆的大喊,
朱元璋这才提起了兴致,看向了马车外。
这不看不知道,
一看却让他吓一跳!
原本应该是土石铺就的路面,
此刻却是光滑齐整,好似平静的湖面一样。
即便肉眼看不出来这种灰蒙蒙的材料是什么材质,
却也能够看出这股材料必定非同一般。
就算是应天府内花费重金精心打造的路面,
也追赶不及。
而这条路不仅材质惊人,铺设的距离和广度更是让人咋舌。
路面极其宽广,能容纳下数十辆马车并行!
而长度更是一眼望不到边,
一路向前直通前方的成都城楼。
而眼下,这条宽阔的路上往来人流数量庞大,
竟有一副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的样子。
“你知不知道我车上坐的是什么人?识相的就快快让路!”
正当朱元璋还在感叹路面的齐整时,马车车夫的争吵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宽车道走马车,细车道走人!”
“靠右行驶!你们在左边是逆行!阻碍交通!”
“这是蜀王殿下的命令!”
听到蜀王殿下的命令几个字,
朱元璋来了兴趣。
他眯了眯眼睛,将注意力投放到了地上的几条白线上。
果然,
这些白线将原本齐整的路面切分成了几块。
大的马车在宽阔的那块行驶,
挑担的农户,背着书架的学生,拎着猎物的猎人,
都规规矩矩的在小的那块行进。
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心中对蜀王朱椿的评价上升了一个等级。
随后朱元璋掀开帘子走出马车,
看向阻拦他们马车的人,
开口说道:
“你是什么人?”
“我,我是交管。”
带着交管字样袖章的男人看向这个老人,
感受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尊贵气质,
下意识的回答道。
“你刚才所说,都是蜀王的命令?”
“是,是的。”
交管看向灰蒙蒙的路面,
“不只是这些交规,就连这条路都是我们蜀王殿下的手笔。”
“据说是用了一种叫水泥的产品,异常坚固。”
看着交管骄傲的神情和周围井然有致的车流,
朱元璋点了点头。
“不错。”
随后便钻回了车厢。
交管见状也不再阻拦,将马车引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就去其他地方指挥交通了。
坐在马车上的朱元璋看着窗外的行人和货物,
突然对着坐在一旁的朱允炆开口说道:
“你怎么看待这条路啊?”
朱允炆脸色一紧,知道这是皇爷爷在考验自己,
斟酌了许久之后才开口说道:
“虽然不知道用的水泥是什么材料,”
“但历朝历代的新奇之物所花财物必定不菲。”
“想来这条路也是如此。”
“路虽好,但民众更重要。”
回答完成后的朱允炆低着头,用余光偷偷看着面前的朱元璋,
心中满是得意之情。
对于他这个蜀皇叔叔,他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早在他还年幼时,这个叔叔就显露出了不凡的才智。
备受朱元璋恩宠,也正是因为如此,
才将他的藩国定到四川这片膏腴之地。
眼下他虽然明面上夸奖蜀王朱椿的路修得不错,
但实际上却是暗示蜀王朱椿消耗民力,
劳民伤财只为修这个面子工程。
心思不可谓不坏。
正当朱允炆以为自己的眼药上成功时,
朱元璋开口了。
“说的勉强过的去,但还不够。”
“你注意到了外面的行人和马车数量了吗?”
朱允炆一愣,看向了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
有些不明白自己的皇爷爷想说些什么。
见此朱元璋摇了摇头,
开口说道:
“你啊,比起你的皇叔还是嫩了点啊。”
“这么宽阔的路,都能做到人流络绎不绝,往来车流熙熙攘攘。”
“那成都城内,又该繁华到什么程度?”
朱允炆这才反应过来,有些面红耳赤的低下了头。
心中却恨不得弄死这个害他丢脸的叔叔。
要不是他修这么新奇的路,自己又怎么会被皇爷爷批评?!
“要记住,路虽好,但眼界更重要。”
“身为储君,要治理的不止这一条路。”
“更是天下千千万万条路!”
“你却连这一条路都看不清,又怎么能让我放心把天下交到你的手中?”
听着朱元璋越来越严肃的批评,
朱允炆的头越来越低。
他此刻心中恨透了那个许久未曾见面的皇叔,
要不是他,自己已经开开心心的回到应天府,
等待着继承皇位了!
见朱允炆低下了头,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自从太子朱标病丧,
自己便把稚嫩皇太孙朱允炆当成了培养对象,
眼下趁自己还未退位时,还是要多敲打敲打他,才能有所成长。
不多时,二人所乘坐的马车便顺着长长的水泥马路,来到了成都府的城楼前。
城楼下,
一个穿着皂衣的吏员拦下了马车。
随着一阵交谈声后,马车的车帘被掀起了。
吏员探进了脑袋扫视一圈,刚想离开,
就被朱元璋叫住了。
“这位大人,所为何事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