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虽然年事已高,却仍在朱允炆前将问题想通了。
他点了点头,随后看向小吏说道:
“这个回答倒是新奇,不知又是什么学说?”
小吏闻言一愣,随后从讲台上取出一本书展示给了朱元璋:
“此乃《逻辑学》,乃是蜀王殿下精心书写了数月写成的。”
逻辑学?倒是一个新鲜的词汇。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许久未曾见面的老十一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即便他不认可选用这样的题目来选拔基层吏员,
认为八股取士才是最好的选考方式,
但能写出这样的书籍和题目,却足以证明老十一的才智非凡。
“既然大家都差不多弄明白了,那么,我就给大伙说一说最后一题。”
【现在有两个杀人嫌疑犯被逮捕了】
【但两人皆拒绝承认罪行】
【问:有什么办法让这两人承认自己的罪行?】
“这位公子的回答依旧是零分。”
这回朱允炆学乖了,他没有大吼大叫,
而是冲着小吏拱一拱手,转向教室外的群众,
对着他们说道:
“我的回答究竟能不能,是不是零分,还请各位乡亲们帮忙作证。”
“好说好说,你要是答得好,俺第一个支持你。”
“对对对,俺也一样。”
看着朱允炆将围观群众一起拉入评分环节的举动,
朱元璋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甚是满意。
为君者,最重要的不是才智,而是均衡之道。
拉一批,打一批,才能维护自己在朝堂上的绝对权威。
眼下朱允炆将一帮子泥腿子拉进严肃的试卷评判之中,
无形之中就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只要有一个人赞同他的观点,
那么所谓的零分就不攻自破。
朱允炆看见教室外的喧闹场景,
得意的晃了晃脑袋。
自己钻研儒家学说数十载,别说外边这些泥腿子了,
就是自己的老师黄子澄来,
怕是也没法给自己洋洋洒洒的一大文章打上零分。
这个小吏,
就等着和他那位蜀王殿下一起丢人吧。
想到这里,朱允炆脸上的笑容已经压制不住了。
小吏看着有些失控的场面显然有些意外,
不过他还是照样当着教室内外人的面,
一个字一个字的将朱允炆的文书内容尽数念了出来。
待到最后一个字念完之后,
朱允炆迫不及待的看向教室外,
大声询问道:
“乡亲们,我说的回答,究竟是不是零分?”
“零分?不应该吧,俺虽然听不太懂,但是感觉确实有道理。”
“读书人花花肠子就是多,要我来看,还不如把两人打一顿。”
“再怎么说,零分也太过分了,感觉像是故意的一样。”
朱允炆得意洋洋的听着教室外的议论声,
挑衅式的看向拿着卷子的小吏,
想看看他会如何应对。
却不曾想,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传来。
“公子饱读诗书,所著文章浑然天成。”
“竟被这等小吏判做零分,实在是有辱斯文。”
朱允炆闻言大喜,当即看向声音的来源,
却不曾想,说话的人正是他以前在翰林院见过的熟人。
方孝孺。
这位被朱元璋压制住不能起事的大儒,竟然也出现在了成都府内。
“久闻蜀王朱椿对教育科举进行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改革。”
“特地从江浙赶来,只为近距离一观。”
“却不曾想今日一见,实在是令人失望。”
方孝孺摇了摇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倒是这位公子,颇有大儒风范,敢问公子......”
方孝孺摇晃着脑袋,文绉绉的就要询问朱允炆的姓名,
就看见了站在他身后的朱元璋,
再定睛一看那位贵公子,正是大明的皇太孙,未来的皇帝朱允炆!
方孝孺当即膝下一软,就要跪倒在地。
朱元璋重重的一声咳嗽,
方孝孺才反应过来,
硬生生的止住了下跪的动作,
一时间竟有些踉跄。
小吏倒是没有注意到方孝孺有些搞笑的动作,
而是皱着眉头问道:
“阁下何人?竞对蜀王殿下的改革如此出言不逊?”
“吾乃翰林院汉中教授,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辩经。”
方孝孺有些不屑的看向面前的这个小吏,
“阁下科举不第,也配称作读书人?”
“蜀王殿下也是用人心切,心高气傲,才会用他那古怪的考核方式。”
“来录用你这样的滥竽充数之人。”
“是在可笑,可悲,可叹。”
小吏看着这个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大儒,
目光冰冷:
“依照阁下的意思,是觉得这位公子的回答没什么问题是吗?”
“那是自然,这位公子的语言精妙。”
“你这种落榜不第之人又岂能明白其中奥妙?”
“好,既然如此,和我走一趟府衙如何?”
小吏将手中的试卷重新递给朱允炆,
“既然先生认为这位公子的回答没有问题,实地走访一趟。”
“去会会真的杀人犯又如何?”
方孝孺一愣,看向了一旁的朱允炆。
在得到他的点头同意后,方孝孺笑着捋一捋自己的长须,
傲慢的点了点头。
“和你走一趟又何妨?”
“我和这我公子皆是耕读传家的读书人,又岂会怕你这种小辈的挑衅?”
朱元璋看着意气风发的方孝孺,
心中甚是满意。
不愧是他为自己皇太孙朱允炆精心挑选的三位基石之一,
就这风度气质,假以时日,必将是大明的辅国支柱!
倒是老十一,放着正经的读书人和定好的八股取士不用,
用一些奇怪试卷来录用的名落孙山之辈,怕是过不了多久,
蜀地就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不过这也无妨。
藩王终究还是藩王,
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皇太孙的统治就成。
就这样,一行人各怀心思,坐着马车,直奔府衙而去。
马车异常顺畅的行进水泥在铺设而成的道路上,
不多时,一行人就来到了府衙的后堂,等待着进去的小吏汇报消息。
这位府衙的府官也是通过蜀王朱椿考核上位的人员,
一听小吏讲述了一番事情经过之后,
立刻命令手下的捕快从大牢中提出了两位死不开口的杀人犯,
带到了众人的面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