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假惺惺的交谈过一番后,
心下里都以为吃定了对方,
笑的那叫一个其乐融融。
一旁蒙在鼓里的朱允炆见了这一幕,
心中也难免生出了一丝嫉妒之情。
于是他出言打断到:
“皇爷爷,今日天色也已经不早了,不如就此回去如何?”
“嗯,允炆说的有理,那今日就到这里吧。”
朱元璋先是看到了亩产三百八的田产,又得到了自己儿子的保证,
此刻可谓是老怀大慰。
因此对于朱允炆的请求,
也没有再否定,直接点了点头同意了。
一旁的朱椿见状,
向跟在身后的侍卫耳语了几句,
见侍卫点头离开后,
便看向朱元璋说道:
“儿臣已经安排好了居所,还请父皇稍等一下,马上就会有专人前来接待。”
“哦?老十一竟然如此用心?”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便静下心来等候了一会儿。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
一个侍卫就骑在一个怪模怪样的“马儿”身上,
飞速的来到了朱椿身边,
在他的身后,
一辆奢华的马车紧随其后。
看着侍卫从“马儿”身上跨下,
朱允炆便指了指那个金属质地的“马儿”,
问道:
“这又是何物啊?为何能在地上如此飞快的行走?”
朱椿闻言一笑,回答道:
“此乃自行车。”
“取得乃是自动行走的车子的含义。”
“普通人坐在车上,双腿蹬起,便可使这车自动前行。”
朱允炆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看上去和马差不多嘛,还得用人力去蹬,感觉也就那样啊。”
“而且这轮子,比马车的轮子细那么多,”
“若不是在你这成都府内,”
“碰上一些泥泞的山路,”
“怕不是远不如马匹好用吧。”
朱椿闻言一笑,鼓了鼓掌说道:
“皇太孙殿下果然有大才,”
“居然能够看出这自行车在山路间不如马。”
朱允炆见朱椿被自己噎的没话说,得意洋洋的看向了一旁的方孝孺,
二人相视一笑。
但他还没高兴多久,
朱椿又继续说话了:
“但是殿下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那就是价格!”
“大明现在一匹普通的马的市价可达十两,”
“更别提马的后续饲养,疾病等一系列的问题了。”
“要是算在一起,怕是二十两都打不住底。”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也没有哪个老百姓会随便去买一匹马用来代步。”
“这对于他们而言,太过奢侈了。”
朱允炆闻言一愣,
随后反驳道:
“那你这自行车,价格也未见得便宜吧。”
“本宫以前从未见过此物,想必价格必定不菲!”
朱椿摇了摇头,
说道:
“自行车的价格,并不昂贵。”
“售价不过一两银子而已,”
“只有马匹价格的一成。”
朱允炆眉头一皱,
说道:
“一两银子?买这么一个东西?真的有人会买吗?”
“殿下此言差矣。”
朱椿指了指一旁的李三,说道:
“李先生也买了一辆自行车,你不妨问问他的想法如何?”
朱允炆见状转头看向李三,
阴阳怪气的说道:
“李先生,你不妨教一教本宫买这自行车是何意啊?”
很显然,朱允炆现在对李三依旧十分的嫉恨,
在他的眼中,刚才那堆破事,
大半都是因为这个种田的泥腿子引发的。
见朱允炆将矛头转向自己,
李三只是笑了一笑,
内心没有丝毫的忧虑,
直接回答道:
“不止是我,这成都府里的大半百姓,都买了自行车呢。”
“什么?你们买那么多的自行车干什么?我不信!”
朱允炆一听这话,
脸都黑了。
他前脚刚说完这自行车没什么用,
这李三就说大半百姓都买了,
这不打他的脸吗?
李三没有在意朱允炆择人欲噬的眼神,
继续不紧不慢的说道:
“先前蜀王殿下已经说了一部分原因了,那就是价格便宜。”
“自行车的价格不过一两,即便是普通的农户,攒上一定时日的银子,咬咬牙也可以买的起。”
“后续更是不用像马匹一样,”
“要担心它是不是吃的好,是不是睡的好,又会不会受凉着热,又会不会耍脾气。”
“这些缺点自行车统统没有!”
“就算出现了损坏,也一般是车胎漏气或者链条掉了。”
“不过几文钱就可以在路边找一个专门修理自行车的匠人,”
“花上半柱香的时间修好。”
“如果不愿意花这钱,自己在修车匠旁边看上一天,再上手一两辆车,”
“你自己可以学会如何修车。”
李三正滔滔不绝的说着自行车的好处,
朱允炆再度出言打断了:
“你说了半天,无非就是一个便宜二字,”
“这一点本宫早就知道了,你没必要重复的那么细。”
“本宫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成都府大半的百姓,都会买一辆自行车!”
李三摇了摇头,似乎是在为朱允炆的心急感到惋惜,
“既然皇太孙殿下如此心急,那草民便简略的说一说吧。”
“有了这自行车,时间和距离的束缚就大大的缩短了,”
“原本两个时辰的路,现在小半个时辰就能够赶到。”
“难道这还不算是原因吗?”
方孝孺摇晃着脑袋,
出声驳斥到:
“时间短又有何用?百姓们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多出来的时辰对他们来说几无影响,”
“反正都是在村子里干农活,多不多这些时辰又有什么区别?”
一旁的朱椿听到这话实在是忍不住了,
哈哈大笑起来:
“方大儒真是体恤民情啊,就连这种话都说的出口?”
“先不论在县城和府城里住的那些人,”
“本王就说一说这村里住的农户猎人,聊一聊这自行车对他们而言有什么改变!”
“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不想出村子!而是不能出村子!”
“当去往县城的一个往返要花上四五个时辰,又有几个农户会选择出行?”
“他们最后都会选择一个健壮的汉子,挑着村子里选出来的农产品在好日子里,”
“走一趟县城卖掉,换取银钱贴补家用。”
“但有了自行车后,这一切都不同了。”
“不论是健壮的汉子还是粗鄙的农妇,又或者顽皮的孩童,”
“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骑上自行车花上小半个时辰去往县城。”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朱椿看向方孝孺,眼神如同大海一般,难以揣测。
方孝孺心虚的摇了摇头,转移开了视线。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