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千年家族,从汉武帝下诏求贤开始 > 第5章 丞相卫绾的封口令,一代奇人东方朔!

第5章 丞相卫绾的封口令,一代奇人东方朔!

    不要怪刘彻多想。

    毕竟皇帝这种生物本来就生性多疑,如汉武帝刘彻这般有着雄才伟略的少年天子,即便是偏爱儒家,然而一旦关系到了自身权柄。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甚至......这一刻,刘彻连许言的去向都没有那么关注了。

    他死死的盯着公车令,寒声问道:“许先生可曾有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是如何以儒家礼仪之法,窃取天子之权柄的?”

    听到刘彻的这个问题。

    公车令浑身上下顿时冷汗如雨,两股战战的向刘彻请罪道:“回陛下,这个问题小臣真的不知道啊。”

    “荒缪!”

    刘彻闻言,怒极而笑道:“汝为长安公车令,刚刚还亲口告诉朕说,许先生月前曾在这里和上百儒生辩论,甚至事后还是你亲自将许先生赶出公车署的,现在你告诉朕说,你不知道辩论的内容,你觉得真会相信吗?”

    “陛下明鉴!”

    “还请陛下明鉴,微臣真的不知道许先生和众儒生的辩论内容啊!”

    “当日微臣尚有其他事情要做,故而不再公车署内,等微臣听到此事,急忙赶回公车署时,卫丞相已经下了封口令,严禁任何人宣传和讨论当日情况,所以微臣只知道当日许先生论战众儒生,但是对辩论内容却一无所知。”

    “陛下若是不信,可召来一士子询问,如此便知微臣所言真假了。”

    面对天子的怒火,公车令诚惶诚恐,急忙说道。

    内里不敢有丝毫的隐瞒。

    “卫丞相,卫绾,卫师?”

    刘彻听到公车令回答,不由一愣。

    他没想到就连自己的老师,卫绾也参与到了此事中。

    只是想到董仲舒曾在卫绾门下学儒,两人同为儒家之人,有着一定的师生情分。

    刘彻不由沉默了。

    显然是对这个结果有些难以相信。

    他看着眼前公车令,面无表情问道:“公车署内发生这么大事,为何朕一无所知,你当时为何不将此事禀奏于朕?”

    虽然刘彻已经猜到了某种结果和可能。

    但是他依旧抱有一丝的侥幸之心,不愿意相信这个残忍的事实。

    毕竟,如今大汉朝堂,他能相信人不多。

    其中最信任的,便是曾经充当太子太傅的老师卫绾了。

    如今卫绾的行为。

    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背叛。

    让刘彻身受打击。

    公车令不知刘彻心中想法。

    他面对天子的质问和怪罪,根本不敢有任何的隐瞒,直接回答道:“陛下恕罪,臣冤枉啊,当初在事情发生的第二日,臣就已经给陛下上书,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都奏明了陛下,陛下不知,那应该......应该.......”

    公车令说道这里,顿时冷汗如雨,不敢继续说下去。

    虽然,公车令的话没有说完。

    但是刘彻已经明白了。

    对方既然已经上书给自己,而自己却没有看到相关奏章。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有人将奏章拦了下来,不想让他看到。

    再想想,卫绾身为大汉丞相,其主要职责便是辅助天子处理政务,有权先一步观看百官奏章。

    如此,事情的真相就已经很清楚了。

    肯定是卫绾在下达封口令后,又将眼前公车令的奏章拦了下来。

    其目的,便是为了彻底掩盖当日的事情。

    “嗯,朕知道了!”

    “你去找一知晓当日事情真相的人秘密带来见朕,最好是参与了当时论辩的士子。”

    许久之后,刘彻深吸一口气,朝公车令吩咐道。

    末了还不忘交代一声。

    “此事,朕不希望太多人知晓,明白吗?”

    “明白,明白,小臣明白!”

    公车令听到刘彻吩咐,松口气的同时,急忙保证道。

    不是他不想直接告诉刘彻真相。

    而是因为天子和丞相。

    这两个他一个也得罪不起。

    并且相较于年少高高在上的天子,辖制百官的丞相更不好忽悠和得罪。

    至于说,其他士人会不会将事情告知天子?

    那与他公车令何干?

    他一个小小的公车令还能堵住天下士人悠悠之口不成?

    所以,公车令在找士人这事上。

    不仅没有任何阻挠。

    甚至,还特意找了一个平日里跟许言交情不错的士人来。

    这人不是别人。

    正是此次武帝下诏求贤中。

    给武帝刘彻献言数万字,光是竹简便用了三千多片的一代奇人。

    东方朔!

    【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给作者君一点写作动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