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千年家族,从汉武帝下诏求贤开始 > 第28章 超级军粮炒面,对刘彻的谆谆教导!

第28章 超级军粮炒面,对刘彻的谆谆教导!

    由不得刘彻不激动。

    因为他清楚许言这番话意味着什么。

    在古代战争中,尤其是对匈奴的战争中,什么最重要?

    答案就是后勤运输。

    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战争,都是因为后勤运输,粮草不济,粮道被劫,粮仓被烧等原因而失败。

    同样的,古代战争为何会消耗巨大,往往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便会消耗掉十年,二十年的国力?

    答案依旧是后勤运输。

    因为在古代,交通困难,道路难行,又没有机动车辆大卡车什么的。

    所以一旦出现战争,往往十万大军就需要十五万,乃至是二十多万的农夫跟随押送粮草,军械,辎重等。

    兵力越多,负担越重。

    士兵不打仗要吃饭,打仗消耗更大。

    其主要耗费就是在于运输粮草方面。

    就好比如今的西汉时期,一个人一个月要吃一石半粮食,十万大军一年就要一百八十万粮食。

    但是这些粮食要从各地征调运往前线,运送粮食的农夫往返也是要吃饭,牲畜也是要吃草料、粮食。

    平常无战事的时候,军队还能就地吃粮,以当地的税收供养大军,朝廷需要承担的粮草运输压力比较小。

    而一旦出现大战,就需要从后方大规模的调兵,运输粮草和辎重了。

    有汉书记载:千里负担馈饷,率十余钟致一石。

    钟是古代的计重单位,一钟大约是六石多一点。

    换句话说,在汉朝的时候,粮草运输路程有千里远,那么运输六十多石的粮食,真正能够达到前线的只有一石,余下的都被运输途中的农夫,马匹等消耗掉了。

    这就意味着,在古代一旦出现大战,大军战时的粮草消耗就要比平时的消耗多六十倍。

    汉武帝时期,朝廷税额规定的征收数目就是十五税一,而且在政策实际执行中有时百姓只要缴纳一半即可,即三十税一。

    按照每户百姓一年收成百石,那么十万大军即使不打仗,也需要吃掉六十万户百姓所交的粮食。

    每户五人的话,即三百万人。

    打仗的话,十万大军至少需要六百万户,三千万人来供养。

    而此时整个西汉的人口不过四千多万人,所以光靠平常税收是难以支撑战争的,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都需要依靠往年所积蓄的钱粮。

    这也是汉武帝之前的文景二帝,面对匈奴时,始终不敢与其开战的原因。

    更是汉武帝同匈奴大规模作战两三次,每次出动大军不过二三十万人,就耗空了国库,引得民怨沸腾的真正原因。

    因为此时的大汉朝廷,真的支撑不起啊。

    说白了。

    还是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太低,交通运输太过困难,根本就支撑不起战争。

    大汉朝廷若是有后世王朝的经济条件,早就将匈奴打的找不着北了。

    想想朱元璋的十三次北伐,朱棣的三征安南和五伐北元。

    哪一次不是出动三五十万人的大军。

    再对比下,汉武帝三次匈奴作战,每次仅是动用了二三十万人大军,就耗空了西汉六代君王的积累。

    你就知道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多低,战争运输有多困难了。

    许言提出的新式军粮,虽然不能解决西汉生产力低的问题,但是却能从另一方面降低大军作战时的粮草运输困难问题。

    如此一来,大汉朝廷原本只能支撑三场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就能变成五场,乃至是六场了。

    未来的汉武帝也不需要对匈奴三次作战后,就耗空大汉国库,打光汉朝的半个户口本了。

    当然,这个打光汉朝的半个户口本,不是死了一半的人口,而是因为战争负荷太大,税收徭役等原因,让很多的百姓没有了田产,成为了流民或者地主世家的奴仆。

    刘彻自登基以来,便念念不忘的想要对匈奴发动战争。

    甚至若不是上面有窦太后压着,恐怕他在登基的那一天,就直接下令让大汉朝廷同匈奴开战了。

    所以,别看此时的刘彻年龄小,对许言提出的“超级军粮”概念,却有着极深的领悟。

    仅是从许言的只言片语中,就能觉察到这一“超级军粮”的重要性,以及无可取代的战略意义。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称其为“神物”了。

    面对激动莫名的汉武帝。

    许言也是微微一笑道:“还请陛下给我一份纸墨,我这就将超级军粮的制作之法和使用之法写给陛下,真假与否,陛下自然可以让人进行尝试。”

    “好,许师坐这里写就行,朕亲自给许师研墨!”

    刘彻听到这话,激动的满面潮红,当即便请许言在一旁的桌案上书写,自己则是放下手中碗筷,亲自给许言研墨起来。

    许言也没有推辞,径自走到桌案前,将超级军粮的制作方法和使用办法写了出来,交给刘彻。

    他写的超级军粮制作之法,并不是别的东西,而是在后世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让志愿军能够取得胜利的最大法宝。

    炒面!

    这炒面不是后世的炒面条,而是炒面粉,以小麦,大米配黄豆杂粮制作而成。

    营养说不上,但能吃饱。

    往往一小团炒面,用开水冲泡一下,便能让一个成年人饱腹,解决一天的粮草所需。

    一个将士,也不需要带太多炒面,只需要背个十斤二十斤的在腰上一缠,再带个木碗什么,就能当做十天二十天的军粮使用。

    想想看。

    若是卫青,霍去病等人率领的大军带足了炒面,再次同匈奴作战。

    那就不是马踏匈奴王庭了,而是将匈奴直接赶去西伯利亚了。

    许言将炒面的制作之法和使用之法写好交给刘彻。

    刘彻便激动的拿起来观看。

    再然后,他就彻底傻眼了。

    “就这样?”

    “没错,就这样,陛下若是不信,大可让人尝试一番。”

    许言丝毫不意外刘彻的怀疑人生反应,因为炒面的制作之法太简单了,仅是将米面杂粮等研磨成面粉,放在炒锅里干炒一番。

    不仅制作简单,还没有丝毫的技术含量。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炒面制作之法,却直到新龙国成立后才研究出来。

    这无不说明,有时候很多难处天际的事情,需要的仅是灵光一闪的尝试罢了。

    刘彻听到许言的话,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郑重的将手中记载有炒面之法的白纸折叠好,放入自己的怀中。

    炒面之法究竟能不能起到作用,只需要找人尝试一下便可,是真是假很容易分辨的出来。

    许言见此,欣慰的点了点头,末了还不忘吹嘘一下自己的格物学,用一种告诫的口吻向刘彻道:“这便是我的格物之道,此军粮制作之法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我根据格物之道多番尝试下的结果。”

    “同样,我之格物学,也不讲什么之乎者也的大道理,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为世人解决现实中所面临的困难,是真正的治世,救人,兴国兴邦之学,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陛下作为大汉帝王,想要我大汉兴盛,务必要记住八个字。”

    刘彻好奇问道:“哪八个字!”

    许言看着眼前的年轻汉武帝,一字一字说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