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千年家族,从汉武帝下诏求贤开始 > 第30章 论三公九卿制,欲罢黜百家独尊格物!

第30章 论三公九卿制,欲罢黜百家独尊格物!

    “三公九卿制?”

    刘彻听到这个名字,微微一愣。

    《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位大夫、八十一位元士。”

    换句话说,早在夏朝时候,就已经有了三公九卿的说法。

    只不过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以及辅佐丞相治国的御史大夫,但不常置。

    所以秦朝没有三公九卿的制度,西汉初期也只有三公,不见九卿名称。

    直到汉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

    因此,在这个时代,许言还是第一个提出西汉的政治制度属于“三公九卿”的人。

    刘彻也认为许言所说的“三公九卿”制度,非常符合如今西汉朝堂的现状,便点了点头,道:“很贴切的说法。”

    他说完,继续问道:“那许师认为,我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如何,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年少的汉武帝初登皇位,正想大刀阔斧的革旧鼎新,大展心中抱负。

    原本他以为对自己有阻碍的是黄老之学。

    如今听了许言的讲述,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自己想要改变的并非什么黄老之学治国,而是如今的大汉朝堂制度。

    许言听到这个问题,稍作思考,然后问道:“陛下想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如此,假话又如何?”

    “假话的话,那就是我大汉的三公九卿制度虽有瑕疵,却是经历了夏商周,春秋先秦等历朝历代完善,已然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治国制度了。”

    许言悠悠道,对如今西汉王朝所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做出一个评价。

    刘彻闻言皱眉,他从许言的这番评价中似乎听出来了什么,然后紧皱着眉头问道:“那真话呢?”

    “真话就是,目前我大汉的三公九卿制度非常的粗糙,就像是在平地上的一座老旧房屋。

    不仅没有坚固牢固的地基承其重,就连房屋的柱梁等也满是蛀虫,整座房屋看似风光靓丽,实际上却经不起任何的风雨吹打,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或者山洪冲击,便会轰然倒塌。”

    许言淡淡说道,无视刘彻勃然变色的面孔,像是再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许师是否太过危言耸听?”

    “我大汉朝堂虽有稍许问题,但经历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前些日子,朕还挺丞相汇报说,我大汉朝如今国泰平安,国库也是满的,敖仓的粮食堆积如山,一层压一层,最底下一层的话,如果再不吃的话就要发霉了。

    库里历年收上来的口算钱,也都在仓库里堆的满满的,旧的还没有花完,新的就已经堆了上去,时间一长,串钱的绳子都已经霉烂,铜钱散落的满地都是。

    此外,我大汉朝廷另有六十万大军,文臣武将济济,国力昌盛远超古今,怎么到了许师口中,便成了岌岌可危,快要到了亡国的地步?”

    刘彻高声说道,话中充满了不悦,显然是对许言的话非常不相信。

    面对刘彻的置疑。

    许言也没有生气,而是不慌不忙的回答道:“陛下,首先你问的是我大汉目前的三公九卿制度如何,而不是我大汉如今的国力如何。”

    “其次,陛下说我大汉府库中钱粮堆积如山,完全用不完,您可有亲眼见到?或者是否有找人计算下,若是对匈奴用兵的话,可是足够?又足够几次大军出征?”

    “最后,陛下久居深宫,可曾有亲自走访过底层百姓,看一看他们的生活如何?”

    许言承认,此时的西汉正值国力最为昌盛之际,毕竟西汉自汉高祖皇帝刘邦以来,便施行休养生息政策,至今已经过去六代,一百余年,这要是再积累不下一些钱财,恐怕早就灭国了。

    但是你如果说此时的汉朝有多么富裕,钱粮堆积如山用不完什么?

    那才是一个笑话。

    所谓的仓满,也只是敖仓这一大汉储粮之地仓满罢了,真要到了其他地方,指不定饿死多少人了。

    想想看,汉武帝在为期间,不过是打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便搞得天下民怨四起,王朝半数的百姓流离失所,从有田有地的良民,变成了黑户的奴仆,流民等。

    最后情况严重的都要汉武帝下罪己诏了。

    由此你就能知晓刘彻口中的“国泰民安”和“府库充盈”,有多大的水分了。

    当然,许言也不愿意跟刘彻掰扯西汉到底有多少钱粮,是否真的国泰民安。

    他想要跟刘彻谈的还是大汉的三公九卿制度和诸子百家学说思想影响。

    说白了。

    唯有在汉武帝刘彻这里,将诸子百家学说道统全部打压下去,他的格物学说才能真正出头和大兴,成为大汉的主流学说思想,继而将燕地许氏一步步的打造成圣贤家族。

    因此,他顿了顿,便继续说道:“另外,我之所以将三公九卿制度比喻为一座破旧的房屋,也是因为自我大汉立国以来,我大汉的三公九卿制度便再没有改进过。

    这就像是一座房屋,在刚刚修建的时候,可能坚固无比,外表崭新明亮。

    但是如果这座房屋历经了一百多年都没有任何打扫和修缮,你觉得这座房屋跟新建成的相比如何,梁柱中不会生有蛀虫?”

    刘彻听到这里不由沉默了。

    许言的话让他无从反驳。

    一座上百年的房屋,莫说是若是没有任何的打扫和修缮了,便是一直在打扫修缮,也是不可能跟新建成的宫殿相比的,梁柱中也会生满了蛀虫。

    再就是,敖仓中的粮食钱财堆积如山,他也是挺丞相窦婴所言,并非自己亲眼所见。

    所以他也不敢保证,窦婴有没有说谎。

    还有大汉底层百姓的生活如何?

    这个问题也真的问住了他,因为他没有关注过,所以并不知道。

    刘彻从许言的话中,仅是本能的觉察到,在他眼里国泰民安,国力昌盛,强大无比的大汉朝,恐怕并没有想象的稳固。

    只不过许言似乎有着什么顾忌,不敢将真相告诉给他知道。

    而许言见刘彻陷入沉思,便自动绕过了这一话题。

    因为有些事情,只能由刘彻自己想明白,这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如果刘彻自己不愿意承认大汉朝廷有问题,不愿意对如今的三公九卿制度进行改变,就算是许言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丝毫作用,反而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更何况,许言又不是大汉丞相,三公九卿等,他吃饱了撑的才会在刘彻面前跟他掰扯这些东西。

    有这功夫,还不如想想怎么才能更好地忽悠……不,应该说是更好地劝说刘彻“罢黜百家独尊格物”呢。

    许言想到这里,话题不由一转,沉声道:“事实上,如今大汉最大的问题,并非三公九卿制度,而是诸子百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