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陛下别装了,您登基三月灭了十国 > 第2章:皇帝麾下的鹰犬!

第2章:皇帝麾下的鹰犬!

    金銮殿内,曹正淳一脸谦恭的来到朱翊钧的身边,十分亲近的说道:“陛下,老奴在宫外搜罗了不少珍奇异宝……”

    “而且还给陛下搜罗了不少娇妻美娥,咱们乔装出宫,肯定没人能发现。”

    曹正淳一脸奸臣的模样。

    这简直就是妥妥的大反派模样,忽悠君主贪图享受。

    在宫中,冯保为掌印太监兼东厂督主,事事与内阁次辅张居正商议。

    在冯保看来。

    皇帝只是一个十岁的少年,刚刚登基,所有的权利都被太后和内阁攥着……

    没有皇权的皇帝,就是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而已,绝非猛虎!

    在东厂,曹正淳与冯保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势力。

    冯保虽然是掌印太监兼东厂督主,但是他武功不高,更没有曹正淳隐狠,东厂鹰犬皆被东厂副督主曹正淳掌握,冯保只是名义上的东厂督主。

    在朝堂之中,曹正淳声名狼藉,树敌无数,冯保却和内阁次辅交好……

    曹正淳的确在给天子溜须拍马,竭尽所能的讨好天子。

    他不是冯保,没有左右逢源的能力,更没有担任掌印太监,也没有广交好友,连内阁次辅张居正都是他的座上宾,后宫之中,两位太后也对他另眼相看。

    曹正淳只是东厂副督主,在朝堂之中,树敌无数,他唯一依靠的就是皇权。

    他知道,陛下早晚有一天会长大,有朝一日若是陛下重掌皇权,他曹正淳就是最得势的宠臣。

    至于那些轻视天子的人,恐怕要被诛杀殆尽!

    曹正淳必须让皇帝陛下尽快得势,皇帝得势了,他才能成为朝堂之中,最得宠的臣子!

    他也不会像冯保那样,总在天子面前装成一副清高的模样。

    曹正淳就是奸臣,就是要哄着天子,天子想要吃喝玩乐,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满足陛下。

    在曹正淳看来,这才是宦官应该做的事情。

    冯保本末倒置了,整天去讨好太后,不讨好天子,总有一天,你要吃苦头的!

    朱翊钧看着曹正淳信誓旦旦的模样。

    “朕出宫不会被发觉吗?”

    “陛下放心吧,老奴给您打掩护,太后也不会知道您出宫的!”

    曹正淳这副模样,让朱翊钧生出了一种感叹,怪不得皇帝们都宠信宦官,像曹正淳这样会来事的宦官,哪个皇帝能拒绝?

    朱翊钧换好了一身便服,乔装出宫。

    曹正淳陪同在天子的身旁,寸步不离。

    出宫后,曹正淳正准备按照计划,陪着天子去西溪园。

    那是京城最有乐子的地方,养了很多珍奇动物,大象,豹子,狮子,老虎之类……

    “陛下,咱们这便前往西溪园,老奴在西溪园的旁边安置了一座阁楼,阁楼里有很多歌姬美娥……”

    曹正淳的话音未落,朱翊钧道:“俞大猷住在何处?”

    曹正淳登时怔在当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他带着陛下出宫,是出来游玩的,陛下怎么问起了俞大猷?

    “陛下,俞大猷被贬官,闲赋在家。”

    “你陪我去看看俞大猷!”

    一瞬间,曹正淳懵了……

    这是什么情况?

    曹正淳带着朱翊钧出宫,本来是出来游玩的,可是陛下却要去看俞大猷,丝毫没有游玩的闲情逸致。

    曹正淳立刻收起了胡思乱想,陛下说去哪,立刻就去哪!

    多余的话,不用问。

    陛下所说的话,那就是天!

    曹正淳还依仗着天子,他相信,早晚一天陛下会收回皇权,他成为天子麾下最受宠的宠臣!

    他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助天子亲政!

    只有天子亲政,他才能得势!

    曹正淳心如明镜!

    ……

    皇宫之中,冯保离开了御书房后,越想越感觉后背发凉,尤其是天子问那两句俞大猷,让冯保生出一种错觉,仿佛天子智珠在握。

    这是一种错觉吗?

    对!

    是错觉!

    皇帝刚刚十岁,心智未开!

    冯保擦拭了额头的冷汗之中,前往储秀宫回禀太后。

    后宫之中有两位太后,一位皇太后,一位太后。

    皇太后陈氏,居住在慈庆宫,是先帝正宫,李太后是朱翊钧生母,居住在慈宁宫。

    因为朱翊钧登基,朱翊钧生母李太后才由贵妃晋升为太后,同姐姐陈太后,一同执掌后宫。

    陈太后贵为皇后,却未诞下龍嗣,对朱翊钧视如己出。

    两位太后执掌后宫,倒也祥和。

    冯保进入慈宁宫的时候,两位太后正在宫中有说有笑。

    “参见太后……”

    “平身吧!”

    “遵旨。”

    “钧儿喝了莲子羹没,哀家亲手熬制了三个时辰……”

    李太后的话音落下,冯保显得有些踟蹰,欲言又止。

    太后的眉梢一挑:“有什么事,直接说!”

    “启禀太后,陛下一口都没有喝……似乎有什么心事。”

    皇太后陈氏听到冯保之言开口道:“钧儿只有十岁,能有什么心事?冯保,你少在这里挑拨是非!”

    冯保听到皇太后此言,立刻跪倒在地:“微臣知错,不该胡乱说话!”

    李太后听到皇太后之言,也不再过多的询问,虽说李太后是朱翊钧的生母,但是后宫之主却是皇太后,她只是沾了儿子的光,才成为太后。

    “退下吧!”

    “是!”

    冯保离开之后,皇太后看着李氏道:“妹妹,下面的人竟是添油加醋,钧儿不喝莲子羹,肯定是喝腻了,能有什么心事?你啊,少听信别人的话,要信任钧儿!”

    陈氏体弱多病,非常喜爱朱翊钧,陈太后有午睡的习惯,偏偏朱翊钧自小喜欢找她玩,即便午睡的时候,若是朱翊钧来了,陈氏也会困意全无。

    陈氏每次听见孩子跑步发出的鞋声,就非常高兴,李氏想教训朱翊钧不要打扰皇太后休息,陈太后却说无妨,陪着朱翊钧玩耍……

    陈氏很年轻,美貌出众,虽然贵为皇太后,却仅仅只有二十六岁……

    朱翊钧的生母,今年也只有二十七岁而已……

    皇太后平常不会参与李氏和皇帝的事情。

    但是今天,皇太后有些话要告诫李氏。

    “我前几天听说你让张白圭入宫训斥钧儿,还让冯保监视钧儿,有没有这回事?”

    李太后听到皇太后的话,脸色有些变了,连忙起身道:“姐姐,我这也是为了钧儿好!”

    “我知道你为了钧儿好,但是钧儿已经是皇帝了,钧儿不是太子,你让一个宦官去监视钧儿,你让钧儿怎么做皇帝?虽然他现在没有亲政,但他也是大明的皇帝!”

    “张白圭教钧儿治国之道,哀家本不该过问,但是咱们姐妹有些话,必须说透了,以后冯保要是再监视钧儿,别怪哀家不给你留姐妹情面!”

    皇太后说完这话之后,神情冷峻的说道:“宦官毕竟是宦官,宦官不能骑到皇帝的脑袋上,前几天哀家听说钧儿在御花园游玩,冯保跑去告诉你,你去训斥钧儿玩物丧志,罚钧儿站了一夜……钧儿一项听话,即尊敬你,也尊重张白圭,但是,你们不能这么欺负钧儿。”

    “今天是最后一次,以后哀家要是知道还有谁敢罚钧儿,别说是一个宦官了!就是内阁次辅,哀家也绝不原谅!”

    皇太后陈萧儿的目光,无比严厉。

    在他看来,陈太后和冯保等人太过分了,对皇帝的管教太严厉了,虽然钧儿已经是帝王了,但是钧儿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姐姐教训得是,妹妹知错了!”

    皇太后陈潇儿离开了慈宁宫,回到慈庆宫休息,陈潇儿是明穆宗的第二任正妻。

    明穆宗的第一任正妻太子妃李氏在他仍为裕王时便已经去世。

    陈皇后是通州人,父亲是锦衣卫副千户陈景行。

    在明穆宗的王妃去世后,她便被选为新的王妃。

    当时陈皇后体弱多病,满面憔悴,根本不入明穆宗的法眼,甚至从她嫁给裕王之后,都未曾见过她一面,便将她迁到别宫中居住,一定程度上也算被打入冷宫。

    明穆宗的妃子多达百余位,从始至终,他也没有与陈皇后发生过肌肤之亲,以至于陈潇儿至今依旧是完璧之身。

    滑天下之大稽。

    谁能够想象,堂堂皇后,竟然与皇帝行同路人!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大多都没有见过皇帝,却要一生留在宫中……

    不过还好明穆宗没有专宠的妃子,而且在位时间也短,这让陈皇后的地位没有受到任何威胁。

    ……

    穆宗朝时,朱翊钧当时已经被立为了皇太子。

    此时的朱翊钧对这个名义上的嫡母陈皇后非常有好感。

    当时他的年龄也非常小,可能也不太懂得后宫政治之类的事,时常便到陈皇后宫中请安、玩耍。

    在当太子时,朱翊钧每天早上拜谒完奉先殿、穆宗及生母后,必到陈皇后宫中来请安,然后玩耍一段时间再离开。

    陈皇后没有儿子,对这位小太子也是非常喜爱,每次听到殿外的脚步声,便会心一笑,准备各种瓜果,陪着朱翊钧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便成了一种习惯,寒暑不辍。

    那个时候,她只有二十一岁,天真浪漫,少女轻盈,若林黛玉一般,轻言轻语,对朱翊钧极好。

    后来朱翊钧登基之后,仍然始终如一,也因为朱翊钧的关系,陈皇后与李太后间的关系也都亲密无间。

    皇太后回到慈庆宫后,对身边宦官道:“让冯保来慈庆宫一趟。”

    “是!”

    时间不大,冯保脚步匆匆的进入了慈庆宫,皇太后执掌六宫,身份和地位远高于李太后,原本李彩儿是没有机会成为太后的,只是因为皇太后心胸宽厚,特许了李彩儿晋升,否则的话,后宫之中哪里会出现两位太后?

    “卑职参见皇太后。”

    “冯保,你眼里还有哀家吗?”

    皇太后陈潇儿冷漠的看着冯保。

    “卑职不敢违逆皇太后……”

    “去慎刑司领二十廷杖,长长记性!以后哀家要是听说你再进献谗言,决不轻饶!”

    “谢皇太后开恩。”

    冯保离开的时候,千恩万谢,他走出慈庆宫后,如获大赦。

    他也知道,这一次皇太后宽恕他,是念他初犯,有过无心,若是再犯,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好下场了。

    “走,去看看钧儿……”

    皇太后摆驾乾清宫。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