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抗日英雄之异世情侠 > 第 52 回 阴差阳错失踪迹 利令智昏做俘囚(2)

第 52 回 阴差阳错失踪迹 利令智昏做俘囚(2)

    第52回  阴差阳错失踪迹  利令智昏做俘囚(2)

    这一阵子尤二豹非常高兴,一来他借去热河买药的机会,又去春华楼住了两宿,睡了两个新妓女,尝到了不同女人的滋味,二来他升官了。

    经过此次扩编,黑虎抗日先锋队的人数猛增至五百多人。步兵分为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三个小队,每个小队一百三十人。

    尤二豹、郑春风、钟不悔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中队的中队长,韩江雪因为怀孕已经五个月,不再适合担任军事主官,改任后勤部长,主管全队的给养、弹药、药品等的供应。

    原四小队的三个班,分别并入第一、第二、第三中队,原则上原来的班长升任小队长。

    秋无际原是二十九军大刀队的班长,此次被任命为黑虎抗日先锋队的刀术教官。

    此次战斗总共缴获了四挺重机枪和二十挺轻机枪,但大部分都被炸坏或砸坏,机枪班的战士们把损坏的机枪拆成零件重新组装,最终得到了两挺重机枪和七挺轻机枪。

    七挺歪把子轻机枪下放给三个步兵中队,保证每个步兵小队有一挺轻机枪。用两挺重机枪组建了重机枪二班,由原重机枪班战士何足问担任班长。

    新组建了侦察排和通信班。

    侦察排总共三十人,分为三个侦察班,每班九人。排长归有道、一班长风满楼、二班长黄叶地、三班长连角起,都是原来二小队、三小队的战士,一直执行侦察任务,表现出色。

    通信班十二人,班长马行处原来是二小队的战士,瘦高个儿,擅长跑山路,在黑虎寨时期就是负责传递消息的。

    此次战斗除缴获了大量黄金外,令成古今感到高兴的还有几项收获:一部电台、一个电话交换机和十来部电话机、一台柴油发电机、二十多桶柴油和七桶汽油、大量炸药、大量钢铁。有了柴油发电机,就能为将来的兵工厂提供动力。

    现在还不能制造武器,但是有了炸药和铁,就可以制造地雷和手榴弹,成古今把这项工作交给留下来的五位技术工人。

    这五位工人是维修机器的,并不懂得制造地雷和手榴弹的方法,但成古今会。成古今本科是学机械工程的,翻砂铸造对他来说是小意思。

    成古今从附近的镇上找来几个铁匠,把他们和五位工人组织成一个铸造小组。在成古今的指点下,铸造小组很快就掌握了铸造反步兵地雷壳体和手榴弹壳体的技术。

    这两种壳体都是成古今设计的,反步兵地雷仿照的是中国的七二式反步兵地雷的设计,只是把塑料弹壳改成了铸铁壳。在弹壳上铸上了纹路,这样爆炸时就能产生较多的破片,杀伤力比较大。

    手榴弹按照日本九一式手雷的设计方法制作,既可以用八九式掷弹筒发射,也可以手掷。

    装镇炸药、引信和最后总装的事由常带月负责,具体工作由几个做炮仗的工匠做。

    从此,常带月在文化教官一职之外,又担任了兵工厂厂长一职。

    虽然简陋,黑虎山兵工厂总算有了雏形。

    成古今希望兵工厂大量生产反步兵地雷,在黑虎山周围布设地雷阵,防止敌人偷袭。绕黑虎山转一圈有三十多里地,这么大的范围,几百人根本守不过来。

    虽然除了山口以外的地方地势都比较险要,但是如果敌人派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完全可以渗透进来,对部队驻地发动突袭。

    成古今是特种兵出身,最喜欢这样搞敌人,也最担心敌人这样搞他,所以他特别小心。

    制造出第一批反步兵地雷后,成古今带人在几个比较容易被敌人渗透的地方布设了地雷阵,还在地雷阵里留下了通道,用特殊的记号标注出来。

    成古今要阻断敌人的渗透通道,但不想掐断自己的退路。万一敌人用重兵攻入山口,这些通道将是部队撤离黑虎山的生命之路。

    这次还缴获了大约三公里长的铁丝网,成古今把这些铁丝网也派上了用场,安装在地雷阵的外侧。安装这些铁丝网的目的倒不是为了拦阻敌人,而是为了拦阻野生动物,以免它们闯入雷区。

    那台烧柴油的载重卡车,由于个头儿太大,在山里用起来相当不便,成古今给它找了一个新的应用,把它周身上下装上从选矿机上拆下来的铁板,改装成一辆装甲车。

    成古今把这辆装甲车停放在兵营旁边,万一有小股敌军渗透进来,就开着装甲车将他们碾碎。

    有了电台,特务班又多了一个新的训练课目——收发电报。成古今要求特务班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半个月内基本掌握收发报的技术,在一个月内练熟。

    常报国也多了一件事——对接收到的敌人的电报进行分析,尝试着进行破译。

    黑虎抗日先锋队的通信班从刚一组建起,就不像八路军的通信班那样,只凭两条腿或四条腿送信,而是直接接触到现代技术。

    成古今把缴获的电话交换机和电话机利用起来,把电话交换机安装在通信室,在队部和各主要干部的房间里装上电话,教通信班使用电话和窃听电话的技术。

    自己升任了中队长,显然偷藏砂金之事没有引起怀疑。在热河期间也没发现日本人在追查元宝峪金矿被袭的事,尤二豹胆子大起来。他要趁去遵化买药的机会,把砂金兑成金条。

    砂金就像沙子一样细碎,一不小心就会散落,保存很不方便。如果换成十两一条的大黄鱼和一两一条的小黄鱼,保存起来就方便多了。

    这天,尤二豹带着砂金和前几次买药**的大洋,进了遵化县城。

    对遵化县城,尤二豹已是熟门熟路,他没去找客栈,直接奔了茂发首饰店。因为附近产金,这里的首饰店除了卖金银首饰外,还兼做收购砂金的生意。

    走进首饰店的门,尤二豹四下一打量,店里除了掌柜的之外,并没有旁人,感到非常满意。

    掌柜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见有客人进门,赶紧站起来赔着笑脸问:“先生,您想买首饰吗?小店里不管是金银首饰还是珠玉首饰都有,品种繁多、样式新颖、质量上乘、货真价实,您想看看什么首饰?”

    “掌柜的,我这里有些砂金,想兑换成金条、银元,你们做这生意吗?”尤二豹问。

    “做,当然做。”掌柜的说:“先生,咱们话说在前头,用砂金兑换金条,除了手续费之外,还要根据砂金的成色,扣除一定的皮水。”

    “那是自然。”尤二豹问:“手续费怎么收?”

    “五厘。”

    “好吧。”尤二豹点点头,掏出装着砂金的小布袋。

    掌柜的把小布袋接到手里,心里不由地一惊,心说:“掂上去不轻呀,得三十两往上。这个人哪儿来的这么多砂金?”

    尤二豹不懂这一行的事,所以一下子就引起了首饰店掌柜的怀疑。

    这一带的金矿,除了被日本人占据的元宝峪金矿外,其它的金矿日本人都已经明令禁止开采。

    禁止是禁止,私采黄金的事几百年来都没有被禁绝过,日本人虽然也派人巡视,可是茫茫大山,日本人怎么可能巡视得过来,所以屡屡有偷采事件发生。

    不过,偷采黄金规模很小,一个月能采到一两半两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了,几个合伙人一分,每人能有多少?

    这种事风险极大,随时都可能被日本人发现,任何人都不可能等攒到十两以上才来兑换。通常是干上一年半年,分上一两二两,挣上二三十块、三五十块大洋,就回家买地过日子去了。

    像这位,出手就是三十多两,算得上是个小富之人了,采金人里还从来没出过这样的。

    掌柜的不动声色,拿出一个小天平,用镊子从小布袋里夹出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粒,称了重量,然后对尤二豹说:“先生,我得到后面去验一下成色,这一粒金子我先拿去,一会儿还回来的时候再称一下重量,让您相信我没有调包。”

    尤二豹点点头,看着掌柜的进了后院。

    尤二豹又吃了不懂行的亏,行规是,验成色可以到别的地方,但是用试金石采样必须当着双方的面,让客人的金子离开客人的视线这种事是绝对不允许的。

    尤二豹不懂这个,以为称过了重量,掌柜的即使想调包,也找不到那么合适的重量完全一样、形状也差不多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