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原神:我在提瓦特说书蓝星历史 > 第三十四章 就是你钟离死了,岩王帝君也不可能死

第三十四章 就是你钟离死了,岩王帝君也不可能死

    “会战开始之前,汤为了鼓动士气。”

    “商汤召集了参加会战的商军和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方国的军队。”

    “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称为‘汤誓’。”

    “商军经汤动员以后,士气大振。”

    “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

    “两军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雷雨的天气。”

    “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

    “夏桀见兵败不可收拾,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到了三?。”(?和*是因为飞卢不显示这个字)

    “三?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三?伯见夏桀兵败逃来。”

    “立即陈兵布阵以保夏桀,并扬言要与汤决一死战。”

    “这就是夏朝的威望吗?”

    钟离重吐口气,“即便是众叛亲离的夏桀,即便是分崩离析的夏朝。”

    “依旧有忠肝义胆之人,死保夏朝。”

    “如果不是夏桀的话,商汤断然不可能灭夏。”

    行秋感慨万千。

    刻晴看向众人,“你们说,如果有一天璃月也到了生死关头。”

    “会有多少人出手相助?”

    “不可能!”

    田铁嘴当场反驳。“只要有帝君在,璃月断然不会有这么一天。”

    他也不管什么七星不七星了。

    刘岁和来之前,他就靠说帝君的故事生活。

    璃月最狂热的一批信徒,必然有他田铁嘴。

    说他的坏话可以,说帝君不行。

    “如果帝君死了呢?”

    钟离反问道。

    “那更不可能了。”

    田铁嘴胸有成竹,“岩王帝君庇护璃月三千七百年,怎么可能说死就死了。”

    “就是你钟离死了,岩王帝君也不可能死。”

    钟离:“……”

    “也罢!那我们就假设。”

    “假设有一天岩王帝君恰好不在,而璃月有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璃月人会怎么做?”

    “当然是誓死抵抗,然后等着岩王爷回来了。”

    钟离:“…………”

    你特么……

    你们就不会自己解决吗?

    钟离扶住额头。

    不过好在他听到了誓死抵抗,要不然他都要怀疑要不要退休了。

    “汤和伊尹见夏桀投奔三?,即挥师东进。”

    “商军和三?军在成耳交战,结果商军打败三?军,杀了三?伯。”

    “汤将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

    “商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夏桀就忧愤病死在亭山。”

    “由于其昏庸残暴,他被称为桀。”

    高超结束,刘岁和也能稍微休息一会。(有的词真的不能写)

    喝着温热的茶水,听着台下的看客的讨论。

    茂才公:“夏朝终究事亡了。”

    沈二爷:“虽然盼着夏朝赶紧死,但真亡了之后,心里怎么还有点不舒服呢。”

    钟离:“以普遍理性而论,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行秋:“说夏朝幸运还是不幸呢,摊上了最坏的大王,却有着最忠心的臣子。”

    行秋:“说不定换成重云的话,夏朝都亡不了。”

    重云:“怎么说上我了?不过有这样的臣子,想亡国也是件难事吧。”

    香菱:“某种意义上说,夏桀也挺厉害的。”

    云堇:“这就是上天派来灭夏的吧。”

    胡桃:“昨天听的还是少康中兴,今天就听商汤灭夏。”

    胡桃:“华夏的历史,好快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历史书太大,装的下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夏桀虽死夏朝已亡,但华夏的历史却不会停下脚步。”

    “夏朝结束,但华夏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刘岁和寥寥几句,就把众人从伤感中拉出。

    “夏朝结束,商朝开始。”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汤知道,桀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胜利。”

    “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又率军西进。”

    “因为韦、顾、昆吾和这样一些较有势力而又忠于夏的方国都被商汤所灭。”

    “商军在西进的路上就未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

    “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照于汤。”

    “汤和伊尹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举行了祭天的仪式。”

    “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

    “夏后氏的‘历数’已终。”

    “这就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

    “汤先征伐韦、顾两国,然后灭昆吾和夏桀。”

    “汤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后就率军回到了亳。”

    “这时期商的声威已达于四方。”

    “各地的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

    “部落的酋长们都纷纷携带方物、贡品到毫来朗贺,表示臣服于汤。”

    “数月之间,就有‘三千诸侯’大会于亳。”

    说是三千诸侯,但是那个时候的国家能有多大?

    就按数量,少十倍也就是三百。

    当时的商也就现在几个省大。

    那诸侯不就是村长吗?

    商汤带着三千村长会盟,呵呵,逼格一下就没了。

    不过这他瞎猜的东西肯定不会乱说的。

    连古神游他都能以神秘概括,到自家人又怎么会拆台。

    “汤经过二十年的征伐战争,灭了夏王朝。”

    “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

    “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

    “汤灭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

    “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

    “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称‘商汤革命’。”

    …………………………

    …………………………

    PS:感谢三体元首的三张月票。

    自然选择,前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