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你的外孙被人骗婚了! > 33 搞个小发明?

33 搞个小发明?

    第二日,林安安也没顾得上听赵景说故事。

    风花雪月只能偶尔为之。

    更多的,还是现实的生活。

    昨天他们家收回来的新大米晒了一天,赵先武家里的人自发的帮忙看着,顺便还给他们收了回来。

    林安安今日也要去帮忙大家看着。

    顺便,他们家的大米晒干了,也要脱壳了。

    他们家的稻谷昨天收回来后,就还在箩筐里装着。

    林安安把两个箩筐挪到附近,然后用扁担穿过箩筐上的绳子。

    “一二,起!”

    小姑娘做完后,还给自己打着口号。

    从地上挑起两个箩筐后,那两个箩筐长度和她的小身板也差不多。

    林安安两只手一前一后抓着箩筐的绳子,对赵景说道:“夫君,我到晒谷场那边脱壳。”

    “锅里有粥,要是饿了你先喝一点。”

    林安安说完,就想走。

    赵景却直接把她喊住:“安安,你等一下。”

    林安安不解的看着他。

    赵景直接把她肩上的箩筐卸了下来,接过她手中的扁担。

    “我帮你挑过去。”

    林安安赶紧说:“不用的,我能挑的!”

    “我力气可大了!”

    赵景不理会的她的抗议,简单重复道:“我挑过去。”

    他学着林安安的样子,挑起两个箩筐。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觉得丝毫不费任何的力气。

    挑起两个箩筐后,自然的挺直了自己的背。

    肩膀上还是没有太多重物的感觉。

    先前抱小女孩的时候,他就觉得小女孩轻飘飘的。

    如今挑着两担稻谷,也轻飘飘的?

    这真是奇了怪了。

    该不会穿越除了耳聪目明和过目不忘外,还让他力气也大了吧?

    赵景这般想着,心中有些高兴。

    毕竟古代怎么说,也是不怎么太平的。

    一力降十会。

    即便他是个没有任何武艺的书生,在这古代也算是有了真正能够保命和保护自己重要之人的技能了。

    “夫君,让我来吧。”

    林安安看赵景挑着箩筐已经快走到门外了,她赶紧追了上去。

    追上去,却看到夫君脸上的神情,很是高兴。

    她只好把门关上,随后再次追上赵景。

    赵景挑着两担谷子,一路都没见到几个人。

    大家这时候都忙着收庄稼,村里只能偶尔见到一些自己玩耍的小屁孩。

    很快到了晒谷场。

    村里大槐树前面那块铺的很平整的空地上,晒了不少的谷子。

    其中还有些木棍放在中间,把各家的谷子相隔开。

    有几个小屁孩在一旁玩耍着,偶尔拿着木棍赶一下来偷吃的小鸟。

    在空地的旁边,大槐树下还搭了一个草棚。

    草棚里,有一台很古老的砻谷机。

    砻谷机旁,有个婶子正拿着木杵,在石臼里捣着里面的大米。

    赵景直接把两担稻谷挑到草棚里。

    林安安掂着脚,拿衣袖给赵景擦汗。

    赵景也配合的微微低头。

    擦完后,赵景沉声说道:“多谢安安。”

    林安安小耳垂又红了。

    这还在外面呢!

    她一双大眼睛骨碌碌转向一边,欲盖弥彰的说道:“我、我要开始干活啦。”

    那婶子看到小夫妻两人,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

    “小夫妻真是恩爱。”

    “小景也来帮忙干活了?”

    赵景笑着说:“我家里的谷子不多,快点弄好,就可以让后面一家的人赶紧来了。”

    婶子也笑着说:“你这孩子,总是为我们考虑。”

    “不过你就算不来,你家安安也很快的。”

    “不是婶子说,她干活手脚可真是太利索了。”

    林安安嘴角挂着甜笑,声音稍稍提高了一点。

    “阿春婶干活才快呢。”

    阿春婶笑了一下,手中的动作不停。

    寒暄了一会,林安安很快就撸起袖子,开始给自家的谷子去壳。

    他们家因为粮食少,所以收的比较早。

    也算是比较早去壳的一批人。

    其他人都是一边收谷子,一边晒,等到全部收完,晒好了,再去脱壳。

    晒干的谷子从中间的漏斗上倒入,然后林安安站在一旁,抓住砻谷机的把手,开始砻米。

    虽然这里太阳晒不到,但是这天气实在是太过闷热了。

    赵景看林安安工作了没一会,额头上就满是汗水了。

    砻谷机下面的口子,也汇聚了一层薄薄的淡黄色带着麸皮的糙米。

    林安安工作了一会,转头一看,夫君居然还在旁边看着。

    她不由的劝道:“夫君,外面太热了,你先回去吧。”

    旁边的阿春深也是满头汗水,听到林安安的话,也附和道:“是啊,小景你快回家去吧。”

    “不然在外面要晒病了。”

    赵景笑了笑,说:“婶子,我就是看这石磨有点好奇。”

    “这里不是有个石磨吗?婶子你为何还要舂米?”

    婶子笑着说:“那砻谷机脱出来的都是糙米。”

    “我家小孙孙还小,可吃不了糙米。”

    “婶子给他捣鼓点精米熬粥呢。”

    赵景看着那石臼里脱了一半麸皮的谷子,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步骤。

    稻谷收回来晒干后,先去除杂质,再经过砻谷机的初步去壳。

    这些脱出来的,都是糙米。

    外面覆盖着一层麸皮。

    这麸皮很难煮软,吃起来刮嗓子。

    赵景穿越过来至今,吃的都是大伯家里给的精米。

    不过他也知道古代的农民,大多数都是吃的糙米的。

    精米一般是留着给家中的小孩或者读书人吃。

    这糙米要变成精米,就得在石臼里经过舂米。

    最后再扬壳。

    这一复杂的工序下来,估计一天也就只能舂到那么一点精米。

    耗时耗力不说,制出来的精米也掺杂着很多的糙米。

    还得专门的挑拣出来。

    赵景看着两人的动作,心中突然闪过一个机器的模型。

    他小时候,也在农村待过一段时间。

    见过那种农村人自用的小型碾米机。

    那种用起来,可以直接给稻谷脱壳后,制成精米。

    完全可以省去这中间繁琐的舂米时间。

    只需要把稻谷多放进去几次,就能得到质量不错的精米了。

    其大致的原理,他应该是能想的出来的。

    这里虽然没有电力能带动,水力相对来说,就显得很是笨拙。

    但是赵景心中,有一个大致的能够省力的办法。

    “安安,你先忙着,我回去处理点东西。”

    丢下一句话,赵景急匆匆的就走了。

    “嗯,夫君回去要记得喝点水......”

    林安安剩下的话都没说完,赵景的背影都消失在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