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逍遙駙馬爺 > 第四百三十五章 房二獲封開國縣侯

第四百三十五章 房二獲封開國縣侯

    皇帝的目光如刺。

    侯君集臉色一下漲紅。

    就在昨日,他還特意確認過薛延陀動態,這才有了今天信誓旦旦的請命。

    誰知道,眨眼的工夫,夷男竟然撤兵了。

    這下好了,不僅針對房贏的彈劾無效,連自己也成了小丑……

    “都是房遺愛的錯!”

    “若不是他,我又怎會在群臣前,被陛下暗戳戳的嘲諷!”

    侯君集又驚又怒。

    然而面對大唐皇帝,他不敢有半點不滿,只能低頭躬身道:“陛下,是臣心急了……”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

    然后面向文武百官,緩緩開口:“眾卿也看到了,駙馬就用了一計,便讓夷男退了兵。”

    “這筆功勞,必須是他的!”

    這最后一句,擲地有聲。

    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皇帝的決心,大臣們俯首站立,沒有一人敢出言反對。

    只聽李世民接著說道:

    “而且你們莫要忘了,贏兒還貢獻了牛痘法,避免了我大唐生靈涂炭,挽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

    “這,可是潑天的功勞!”

    “所以朕決定,將他的爵位再提一提....嗯,年輕人,為了避免他驕傲,便賞他個開國縣侯吧。”

    空中咔嚓一道驚雷。

    文武大臣們霍然抬頭,驚愕的望著皇位上的李世民,臉上露出難以掩飾的震驚。

    開…開國縣侯?!

    這也太夸張了吧?!

    大唐眼瞅著要邁入貞觀十三年,在朝局穩定的大環境下,皇家對爵位的賞賜愈發謹慎。

    可如今。

    房贏竟逆流而上。

    引得皇帝主動給他賜爵封賞,這簡直是個奇跡。

    而且皇帝還說了:“年輕人,為了避免他驕傲,便賞他個開國縣侯吧。”

    聽聽。

    這是一個皇帝該說的嗎?

    那可是侯爵,不是野菜……而且從八等縣子,連跳兩級,成為六等侯爵,那么下一次,他是不是要成郡公了?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房玄齡也面露愕然。

    懼內的大唐宰相,心里雖然充滿喜悅,但更多的是不解。

    …與上次壽宴不同,這一次,皇帝竟連招呼都沒打一個,直接下令此爵。

    這讓善謀的房玄齡,感到事情有些脫離把控。

    “這臭小子,整日神神秘秘的,到底做了何事?讓陛下如此高調的給他封爵。”

    房玄齡心中暗罵。

    眼梢的喜色卻難以掩飾,有種老父親看著兒子成長的感慨。

    然而僅在一瞬間。

    房玄齡回歸了平靜。

    直了直腰,又恢復成了眼觀鼻,鼻觀心的狀態,好像那個大出風頭的少年不是自己的崽。

    相比之下。

    長孫無忌就不淡定了。

    他陰沉著臉,緊抿著薄唇,緩緩扭頭,朝身后望了一眼,目光銳利如劍。

    接到信號。

    太子黨們瞬間清醒。

    杜荷仗著是功臣之后,硬著頭皮站了出來,打破了大殿中的寂靜:“圣人,臣有異議。”

    “哦?”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問道:“杜卿可是反對朕的決定?”

    杜荷渾身一震,冷汗立刻從額頭冒出,翕動著嘴唇,竟不敢說話了。

    李世民冷冷看著他,說道:“朕不是昏君,你有何異議,可大膽提出來。”

    “陛下……”

    杜荷擦了把冷汗,恭敬的說道:“臣以為,房遺愛剛剛獲封縣子,若再次晉為縣侯,恐天下人不服。”

    “不服?”

    李世民眉梢一挑:“聽杜卿的意思,你也有克制瘟疫之法?”

    “這個…”杜克頓時語塞,苦著臉說:“臣才疏學淺,哪里有能力克制瘟疫。”

    “既然如此,房遺愛做了,你卻不服。”李世民淡淡說道:“這做人做事,總得講個理不是?”

    杜荷滿頭暴汗,趕緊躬身道:“臣惶恐。”

    說完。

    直接退回到群臣中,縮著腦袋不敢露頭。

    李世民緩緩四顧,目光從臣子們身上掃過:“還有誰有異議?”

    臺下一片安靜。

    任誰都能看出,皇帝是鐵了心要給房贏封爵,雖然不知道他為何如此決絕,但沒人敢再觸霉頭。

    大將軍侯君集都廢了。

    杜荷,趙杰等勛貴,也被李世民嘲諷,險些被打成了狗。

    誰還敢出頭?

    “朕,不是不講道理的人。”

    李世民淡淡的說道:“今日便把話說透了,若再遇到瘟疫來襲,誰有法子防止,朕,也賜他一個侯爵。”

    “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頓時冷汗淋漓,齊聲說道:“陛下圣明!”

    皇帝的意思很明了....有本事你來啊,爵位就在這擺著,有本事你自己來拿。

    做不到,就別嗶嗶。

    然而那可那是虜瘡,普天之下,除了駙馬房遺愛,誰還有法子對付?

    那侯爵,是為房二郎專設的吧?

    然而李世民還沒有宣布散朝,而是面色威嚴的說道:

    “朕決定,抽調御史臺,大理寺,刑部人手。”

    “著魏征、尉遲敬德、王珪為巡察使,巡查河東、河南、關內諸道,整肅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