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逍遙駙馬爺 > 第六百九十六章 封建論震驚全場

第六百九十六章 封建論震驚全場

    詔令發布以來。

    臣感到孤單凄涼,好像行走在春季的薄冰上……

    兩漢廢除王侯,設置郡守,消除了過去的弊端,這非常恰當。

    現在,因為我們的緣故又有變化,恐怕會擾亂圣唐的制度,而且愚蠢不成器的后代,或者觸犯國法,自取滅亡!

    因為延續幾代的賞賜,導致斷絕的災禍,實在是可憐憫的事情....

    所以,臣懇請陛下能收回成命,這也是在恩賜后代子孫們性命啊!

    ……

    長孫無忌這篇奏折,實際上很有水平。

    先曉之以情,后動之以理....將宗族情感與厲害關系相結合,最后打著為后世子孫的旗號收尾。

    堪稱范文典范。

    不少大儒頻頻點頭,對長孫無忌的觀點十分認同。

    然而。

    長孫無忌說完。

    大殿內一片靜悄悄....

    眾臣抬頭一看,驚愕的發現,李世民竟沉默如山,神態絲毫沒有變化。

    ……

    一時間。

    文武百官全都麻了。

    …陛下這是什么意思?行不行,您給個表示啊?

    沉默了片刻,李世民將奏折放在案上,淡淡說道:“此事朕已知曉,誰還有事,一并說來。”

    “臣,有本。”

    一道聲音傳出。

    大家扭頭看去,頓時精神一震。

    房相終于出馬了!

    不過馬上心中一涼……國舅的奏折已經寫的很好了,就算房相出手,依然還是那一套。

    這管用嗎?

    “阿難,將奏折拿上來。”

    李世民淡淡的吩咐了一聲。

    大太監立刻再次下場,從房玄齡手中接過奏折,呈現給大唐皇帝。

    與此同時。

    房玄齡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

    隨著時間的流逝。

    這記柳宗元的政論名篇。

    在房白嫖的騷操作下,透過房玄齡之口,提前了近兩百年面世。

    文武百官全都驚呆了。

    郡縣制和封建制爭了上千年,他們還從未聽過這樣的論調!

    大唐皇帝李世民也動容了。

    身為打仗和治國全能選手,他自然知道這封奏折的水平....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將事情分析的如此透徹。

    “這…這是房玄齡所寫?”

    “該死!我說他怎么不與我一起上書,原來獨自準備了如此驚艷之詞!”

    長孫無忌面色陰沉的要死。

    先有房贏封爵,后有房玄齡上書....這朝堂上的風頭,全都被他們父子倆給占了!

    ……

    “呵呵!”

    “我就知道會這樣……”

    房贏看著眾人的表現,心里暗戳戳的偷樂。

    一切都是因為,這片《封建論》是郡縣與分封之爭的集大成乘者。

    它最顯著的特點是:

    與之前的論點相比,有了一個歷來沒有過的思維突破——那就是對封建制的祛魅。

    在儒家傳統語境里,分封是先王之法,而儒家崇尚復古,因此其天然具有正當性。

    但柳宗元卻對此提出了一個新的觀念。

    他認為,上古之所以采用分封制,只不過是因為社會發展水平太低——相當于原始社會階段。

    而從封建制到郡縣制的轉變,其實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正常體現,跟秦始皇廢除分封,轉用郡縣制的關系并不大。

    這篇文章在歷史中意義重大!

    它幾乎以一篇之力,終結了自秦末以來關于封建制和郡縣制的種種爭論!

    為此后的王朝施行郡縣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如此驚艷之文。

    在貞觀時期出現……

    這無異于一顆重磅炸彈降世,將所有的朝廷重臣,震得體無完膚。

    ……

    當房玄齡陳述完畢。

    大殿內已是寂靜無聲。

    足足沉默了半盞茶的時間,下一刻,“轟”的一聲,大殿內直接炸開了鍋。

    “嗚呼!不愧是房相!”

    “這文章簡直太絕了!”

    “開眼界,今日算是開眼界了!”

    ……

    文武百官全都神色興奮,激動的面紅耳赤,喋喋不朽的表達著贊嘆。

    在場的大儒們,更是兩眼冒光。

    “沒錯!就是這樣!”

    “周‘失之于制’,而秦‘失之于政’。”

    “周朝的問題,是制度上的問題,社會進步以后還固守著封建制的傳統,因此使得諸侯坐大!”

    “而秦朝的問題,則在于‘政至黑暗’!”

    “秦政暴虐,才是導致秦朝兩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為什么郡縣制。”

    “房相講的好啊!”

    “吾等做了一輩子學問,竟沒有想到這些!”

    “慚愧!實在是慚愧啊!”

    ……

    一片喧嘩聲中。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面色復雜。

    他怎么都沒想到,房玄齡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觀點,而且駁無可駁……

    片刻后。

    嘈雜聲間歇。

    大臣們全都閉了嘴,斗志昂揚的望向皇帝。

    …魏征和馬周,這些鐵骨錚錚的諫臣,還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狀態。

    百官的意思很明顯:

    “事兒都說的這么明白了,陛下您如果再堅持己見,那就是昏君了。”

    “臣就必須死諫了!”

    李世民沒有說話。

    而是緩緩掃視四周,最后將視線定在了房玄齡身上。

    臺下。

    房玄齡渾身一震。

    他和李二陛下相識二十余載,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早已熟悉了彼此心中念頭。

    此時。

    君臣目光對視。

    房玄齡立刻收到了信號。

    “陛下不是不同意撤銷分封!”

    “而不是現在撤銷?讓我想辦法?”

    房玄齡神色微變。

    決定立刻相應老板的號召。

    然而,他忽然發現一個棘手的問題:自己這篇文章太過犀利,把路給堵死了……

    想撤都撤不了。

    這可如何是好?

    房玄齡面不改色,心里卻有些焦急,下意識的朝四周看去。

    忽然。

    他看到了一個身影。

    房贏正在武將群里,靠著盤龍大柱打盹……

    房玄齡立刻扭回頭,朗聲問道:“敢問陛下,臣這封奏折寫的如何?”

    李世民會意:“房卿寫的很好。”

    “其實,這奏折不是臣寫的……”

    話音落下。

    文武大臣們全都一驚,齊刷刷朝房玄齡望去。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也露出好奇之色:“哦?不是房卿所寫,那又是何人所為?”

    房玄齡拱手道:

    “回稟陛下,這篇奏折,臣只是潤筆,口述之人,乃是吾家二郎——房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