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问鼎十国 > 第六十章 教子 道理

第六十章 教子 道理

    在交代完赵普以后,罗幼度接下来又接见了窦仪、寇湘、韩熙载、张美。

    此去幽州,除了赵普,他们四人的任务也是重中之重。

    窦仪主要负责天下行政,这打仗便是打钱。

    大军在外,各方面的物价都会受到影响。

    朝廷收支与民生安定必然大受影响,两者之间也将会有所冲突。解决这即将发生的问题,将会影响后方的稳定。

    窦仪为人清介厚重,心有朝廷也系苍生,定能权衡之间的利弊。

    寇湘、韩熙载此二人一是为民请命的判官,一是检查百官的无常。

    他们的存在,足以震慑一众宵小。

    至于张美,将之叫来自然是让他干老本行,当转运使。

    张美库房小吏出身精于会计,后周时就负责粮草调配工作,从未出过任何错误。

    郭荣南征北战,大军也从未出现缺粮,粮草运送不及时的情况。

    罗幼度登基之后,大小战事的粮草调度也是张美负责,同样未出现任何问题。

    哪怕是进攻巴蜀、岭南、交趾这些山路崎岖,环境恶劣,粮道不稳的情况,依旧保障粮食的运输。

    这份能力让罗幼度甚为倚重。

    关键张美并不守旧,在华夏数字推广的时候,四十好几的他意识到华夏数字将会引发变革,主动学习算术。他在这方面本就有着超强天赋,学有所成,将算术融于工作,心算口算笔算珠算,信手而来,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十倍不止。

    在后勤保障上,罗幼度只放心张美一人。

    安排好这一切,罗幼度回到了仁明殿。

    丑丑罗康叡现在有些紧张,他已经知道自己即将监国一事了。

    终究是年少,罗康叡面对如此重担,哪有不慌的道理。

    罗幼度对于自己的宝贝儿子,寄予厚望,但也没有揠苗助长的打算想法,让他能够在这个年岁,就能在诡谲的庙堂上翻云覆雨。

    不过自己的儿子,也不能让他人看轻了。

    罗幼度说道:

    罗康叡作揖道:

    罗幼度点头道:

    罗康叡惊讶地张着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张昭是文儒领袖,中原少有能够与窦禹钧相提并论的大儒。

    在罗幼度下令重修《六经》之前,中原上下所有读书人所读的《六经》,都是张昭校订的。

    即便是罗康叡年少,也多次听说张昭之名,也听说自己的父亲对他极为器重,尽管多次忤逆,依旧给任命为《雍靖大典》的主要编修。

    罗幼度说道:

    罗康叡重重地点头,说道:

    罗幼度满意地颔首。

    罗康叡受到了鼓励,说道:

    罗幼度颔首道:

    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当皇帝,没有一个地方军阀反他的,是中原百姓,受不了压迫,起义造反,将契丹赶走的。

    那时候的军阀面对耶律德光那是屁都不敢放。

    罗康叡继续道:

    罗幼度对自己的儿子竖起了大拇指,道:

    他话锋一转,说道:

    罗康叡绷着脸,说道:

    罗幼度摇头道:

    罗康叡一脸纠结,道:

    罗幼度笑道:

    他说着收起了笑脸,严肃道:

    罗康叡似懂非懂,有些茫然,又觉得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然后摇了摇头。

    罗幼度摸着罗康叡的脑袋,父怀大慰,自己的这些年给他灌输的文武平衡之道,总算没有白费。

    他继续说道:

    罗康叡来了精神,说道:

    罗幼度哈哈大笑:

    罗康叡偷偷看了罗幼度一眼,不敢说什么。

    罗幼度却笑道:

    罗康叡道:

    罗幼度道:

    罗康叡道:

    罗幼度开心地眯起了眼睛道:

    罗康叡大悟,高兴说道:

    罗幼度将罗康叡抱了起来,笑道:

    罗康叡还小,赵普、窦仪这些辅政之臣,肯定会将事情揉细了分析给罗康叡听。

    罗康叡只要依照本心选择就好,至于选择的结果,必然是对的。

    毋庸置疑!

    罗康叡犹豫了会儿,说道:

    罗幼度更是开心,说道:

    他想了一想,说道:

    罗康叡想象了一下,嫌臭的皱了皱眉,想了想怪笑道:

    罗幼度问道:

    罗康叡想也不想地说道:

    罗幼度一本正经地点头道:

    **********

    太原府。

    卢多逊召集麾下各部参军,详细的安排着他们的工作。

    太原府是河东核心,战略要地,未来迁都洛阳,太原的战略意义更上一层。

    也是因为过于重要,太原府并不设置府尹,而是以州府长史为第一把手。

    卢多逊现在便是太原府长史,在整个河东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但很明显,这地方第一把手,并非他心中所求。

    卢多逊有些暴躁,但还是一句一句地将工作嘱咐下去。

    仓曹参军武彬、户曹参军姜凌夷、功曹参军李仁智见这几天自己的上司越发暴躁,不敢多说什么,一个劲地点头领命。

    卢多逊叫喝了一声。

    六曹参军如释重负,一哄而散。

    卢多逊焦虑的早府衙来回踱步,想着大战将至,京中一点消息都没有,满腔急躁,化为委屈,低沉道:

    他原本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很快就能回到京

    师,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可是京中毫无音讯,对于他设计招降耶律敌烈,兵不血刃地夺取云九州的战绩,换来的只是几句嘉奖。

    卢多逊满腹委屈,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当是受了赵普的破坏,一边在太原干活,一边派人往汴京上下打点,希望能够获得回京的机会。

    可结果一切石沉大海,他的那些好友,一开始还帮衬着说话,但后来都对之避而不及。

    随着薛居正入相,卢多逊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受冷落的原因。

    此次事件,给了他深刻的教训。

    于是卢多逊不再派人往汴京打点,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太原当他的长史,受到朝廷的嘉奖和当地百姓的颂扬。

    不过随着战事来临,卢多逊又有些不安分起来,他不想错过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念头一起,卢多逊给了自己一个巴掌,立刻惊觉。

    这是他受冷落的这些年,悟出来的道理: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不能抢。

    .

    /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