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亮剑,开局融合三世记忆 > 第三十七章 优化建制

第三十七章 优化建制

    陆航大队及无人机返航后,卓静茹第一时间安排总部特务连受伤的同志住进纵队野战医院救治。

    同时,也将牺牲的特务连的战友送到野战医院整理遗容,重新给他们换上新军装,然后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他们葬在辽纵工兵大队新修建的抗敌烈士陵园里。

    一连几天,她亲自忙着这些事,而对晋绥军与国府军特派员的求见置之不理,一直让他们吃着闭门羹。

    一直到事情忙完了,才抽空接见了那两位特派员。

    两位特派员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可现在在人家的地盘上,有气也不敢出,何况人家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要没有人家辽纵,哦,现在应该叫独立师了,他们恐怕现在不是成了鬼子的刀下鬼,就是成了倭军的战俘,在鬼子明知道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凭自己那一丢丢的胆子,铁定熬不住鬼子的酷刑,变节投降,成为可耻的**和汉奸,那是铁定的。

    从这个角度说,人家辽纵,哦,是独立师不仅救了自己的命,还保住了自己的名节。

    想到这里,有气也只得暂时忍一忍了,更何况自己还有要务在身,要不,真想掉头就走。

    不过,貌似,掉头也走不了了,没有人家用那个什么飞机护送,他们可再没有那胆量敢穿越鬼子重重的封锁线,回二战区或国统区,所以这“真想”还是“别想”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不是?

    不断地找各种理由催眠自己,忍了几天气后,终于接到通知,这位名声赫赫的女将军要接见自己了。

    两位特派员兴奋地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装束,带着随从,在特务旅副旅长魏大勇的陪同下,来到独立师师部。

    还好,独立师的接见,说不上多热情,但该见的人都见到了。

    女少将卓静茹看不上多热情,但也是笑着与他们谈话的。

    陪同的军官也正是他们想要见的,政委马惠玲(同样是一位女将军),副司令蔡闻桦、唐中华,副政委童朝生、李伦,参谋长冷雪(又是一位女……)副参谋长尤冬诚、夏蓉(咋又是一位女……),副官长王志毅,这些在独立师主要军官名单中的军官都在欢迎他们的仪式上出来了,给足了他们二位特派员的面子,从礼节上他们找不出半点毛病,这使得他们连续吃了几天闭门羹的怨气也消了不少。

    欢迎仪式结束后,双方开门见山地进行了会谈。

    二战区特派员方绰云宣读了阎总的慰问信,以资鼓励。

    国府军军政部特派员唐白清也宣读了常公的慰问信和常公亲自签署的授予辽纵第十八集团军独立师番号的命令,同时,为卓静茹颁发委任状、军衔、军服等,任命其为独立师师长,授予少将军衔。

    另外,口头宣布,独立师副师长以下的军官任命由卓少将任命,报军政部备案即可。

    卓静茹笑眯眯地接受了两位特派员的“美意”,接下来会谈的才是实质性的问题。

    首先是唐特派员“很不好意思”问,独立师的这些新式武器装备是通过哪些渠道进来的。

    卓师长也是“很不好意思”的回答,有些武器是自己的兵工厂研制生产的,有些是国外爱国侨胞捐赠的,至于具体的,“不好意思”,这是军事机密,不宜泄露的。

    “自己兵工厂研制生产的?”

    两位特派员听了,眼睛都不禁贼亮地闪烁了一下,独立师才崛起多久,都能自己建兵工厂了?而且还生产出这么先进的武器?这岂不是天方夜谭吗?

    于是心有灵犀地同时“不好意思”地提出能不能让他们参观参观兵工厂和为国府大后方的兵工厂引进相关的生产线?为了抗战嘛,又是同在一面旗帜下的友军,这个应该不存在问题吧?

    卓静茹笑眯眯地回答:“参观兵工厂,没问题,给真正的抗战友军提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也没有问题,至于为大后方提供生产线,不好意思啊,目前我们尚没有这个能力!”

    唐白青厚着脸皮道:“这样啊,卓将军,不如你将这些先进武器装备的生产线上缴给国府,由国府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分配,不是能将生产线的作用发挥得更大吗?”

    卓静茹不好意思地笑道:“唐特派员说的的确有些道理,我也很想将这些生产线送给国府,但是那样一来,谁为我们八路军提供武器装备呢?”

    唐白青不假思索地应道:“当然是由我们国府统一提供了。”

    卓静茹笑着问道:“那么,请问唐特派员,自抗战暴发以来,国府为八路军提供了多少武器装备呢?”

    唐白青:“这个,这个……不好意思啊,我来之前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资料,回答不了卓将军的问题。”

    卓静茹嘲讽道:“是呀,我也是很不好意思,这个问题,等唐特派员搞清楚后,我们再谈吧。”

    彼此都“不好意思”继续谈下去了,卓静茹更不想在这些无聊的话题中浪费时间,接下来便安排副官长王志毅陪同他们参观独立师的根据地生产建设情况,当然,也向他们开放一些生产常规武器的兵工厂,至于一些核心的,不仅门都没有,连窗都没有。

    卓静茹就一句话,要想独立师为友军提供武器装备,没问题,只要与八路军真心合作抗战的友军部队,独立师都能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武器、装备,那都是小意思,只要你拿上足够的鬼子人头与资源,诚意到了,武器装备、粮食药品,一切都好说。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两位特派员再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呆在独立师根据地,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任务说完成了,也完成了,说没有完成,好像也没有掌握什么实质的情报。

    于是,两位特派员提出,由独立师派人护送他们回二战区。

    卓静茹指示:二战区就免了,只同意将其护送回八路军总部。

    他们是怎样来到八路军总部的,那还是怎样离开八路军总部吧。

    之后,便不再管那两个特派员,她与马惠玲、冷雪等忙于优化独立师的建制呢。

    既然国府军政部送了个“独立师”的番号,不用白不用。

    只是现有的辽纵编制有些乱,所以她提出优化现有的建制,根据她对后世合成兵团的记忆,提出一步到位地组建合成部队,取消团一级的建制。

    在两位特派员忙于参观根据地时,她与政委马惠玲、副师长蔡闻桦、唐中化,参谋长冷雪、副官长王志毅等多次讨论这个问题,还几次下部队进行调研,基本上统一了意见,也弄了几个方案,正在进行比较。

    卓静茹经过比较,倾向于冷雪、梁照全、夏蓉几人编制的方案。

    这个方案将独立师的建制优化如下:

    师部机关编制850人。

    师直属部队:19009人。

    其中特务旅60**人,特种作战营393人,教导旅1400人,雷达基站602人,炮兵旅2780人,坦克旅1800人,无人机作战旅3125人,陆航旅:2845人。

    合成第一旅:(含旅部机关507人)辖4个合成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1个作战支援营,1个侦察营,1个综合保障营,共9个营,编制14700人,防区辽州。

    合成第二旅与合成第三旅同合成第一旅,分别驻防沁州与庆城。

    独立师建制优化后,总编制需要62438人。

    目前辽纵现有在编兵力只有44023人,还差18415人。

    方案报总部批准后,还差的兵员卓静茹只得从工兵大队、建设兵团、各州县大队、区中队及民兵中继续征选,教导旅也加快对新兵的培训,以期快速将独立师兵员补足。

    好在独立师连克辽沁两州大部分地区,根据地的人口包括敌占区逃亡来的难民,一度增加到近百万,因此,征选一二万人,还不是很困难的。

    何况独立师武器装备、粮食物资都极为充足,而且还在八路军中率先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制,义务兵有津贴,志愿兵实行军饷制,更能吸引贫穷与有志青壮年来投奔八路军。

    没几天,独立师缺员便征满,而且各征选点报名的人还络绎不绝,参加八路军的青壮年热情不减,纷纷要求独立师不要停止征选。

    卓静茹与马惠玲他们研究讨论后,只得再征选一万到二万作为教导旅的预备学员。

    独立师3个合成旅内部的兵员也进行了一些微调,将合3旅的一些老兵适当调整补充到合2旅中,优先将合2旅补充满员,因为,卓静茹又在考虑西进打通敌占区,将独立师根据地与老部队的根据地联成一片。

    原本她以为辽纵既然拥有了立体打击的战力,向386旅靠拢的战略便没有那么积极了,以现有庞大的无人机群、导弹、陆航武装直升机等空中、远程、超视距的攻击能力,独立师当面之敌已没有什么前方和后方了,随时都可给在晋的八路军各部提供支援,晋冀豫三省的制空权不说全部掌控在辽纵手中,最起码鬼子现在不敢再随便出动空军轰炸八路军根据地了。

    当然,经过优化建制的独立师,现在的空中打击力量更强了。

    卓静茹正在考虑向鬼子使一个大招,在鬼子还没研制出对付独立师无人机和导弹的武器之前,将已知的晋、冀、豫三省鬼子的机场清扫清扫,彻底抢回三省的制空权。

    这次总部特务连护送二战区特派员来沁州,也给卓静茹提个省,打通敌占区的战略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必须加大力量。

    万一总部首长需要来独立师视察,难道还要让首长去穿越重重的鬼子封锁线?

    当然,现在有了陆航旅,总部首长要是来独立师视察,也还是很方便的。

    但毕竟没有比根据地联成一片方便安全,根据地联成一片的利还是很大的,因此,这个战略不能停止,而且要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