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炸毁御书房,皇爷让我监国 > 027:老朱:熥儿咋在银行里?(求鲜花!求评价!)

027:老朱:熥儿咋在银行里?(求鲜花!求评价!)

    有如此大的喜事。

    朱元璋奏折也不批了。

    吆喝着坐上轿子,拿着那张奏折,喊上那个上奏的辖地粮官。便乐乐呵呵往棉花丰收的那块田赶路。

    “哎呀。”

    朱元璋满脸是笑,坐在轿子中,用奏折给自己扇风。

    “这是怎么了?”

    “咱为何总是有好事发生?”

    他觉得,自己的运势,最近在变好。

    朱元璋是比较迷信的。

    自皇长孙朱雄英夭折后,朱元璋总觉得坏事在一桩桩找上门。

    马皇后病了、朱标气色也日渐苍白、北伐受阻、海边倭寇侵扰、棉花推广反成祸事等等。

    而现在。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好运气,复苏了。

    天天有好事发生!

    朱元璋掀开窗帘,问道:“那块丰收棉花田。究竟是谁种的?”

    “此人莫非有神仙之术?”

    “整个大明朝,都没人能种好棉花。”

    “唯独他能让棉花丰收!”

    “真乃奇才呀!”

    粮官道:“那块田,是半年前,某位商人挂他人之名买下的。”

    “购得田契之后,他全种了棉花。”

    “一时间引得旁人惊叹。”

    朱元璋苦笑。

    他知道为何旁人会惊叹。

    因为那时,全天下人都对棉花避之不及。

    而那个商人竟然买田种棉花,和大伙反着来,干赔钱买卖!

    旁人自然不能理解。

    朱元璋心中感慨道:

    “看来商人里,也是有好心肠的。”

    “就比如此人!迎合朝廷旨意,种植棉花!一片忠君之心,难能可贵!”

    老朱受到成长环境影响,对商人、官员,向来歧视,抱有极大恶意。

    认为官员皆贪腐、商人皆贪利,都不是好人!

    粮官继续说道:

    “那商人种棉花的方法,确实和普通人不同。”

    “下种时间、用水、施肥,都自有法度。”

    “种植时,就有人啧啧称奇,说是此商人乃有备而来。”

    “没想到,还真有奇效!这棉花开得极盛,微臣从未见过!”

    “甚至棉花起源地的番邦商人,也赞叹不已。”

    “还连连惊呼:连他们棉花原产地,也种不出如此浓密的收成!”

    朱元璋一惊:“连棉花原产地的番邦商人,都没见过的如此棉花丰收盛状?”

    他怀疑粮官是夸大其词。

    此前。

    朱元璋还问过番邦使者:为何大明棉花产量极低,收成极差?

    番邦使者答曰:大明土质不适宜种植棉花,外臣无可奈何。

    弄得朱元璋也无可奈何。

    而现在。

    竟然有个奇才,能在大明土地上,盛开出比原产地,更加繁密的棉花!

    着实令他心动!

    出了皇宫之后。

    为了不扰民,

    朱元璋换上一身常服,用平民轿子。

    他乐乐呵呵地看着周围熙熙攘攘。

    心里惦记着:“百姓们,明年你们就穿上厚实又舒坦的棉衣,再也不怕冷了!”

    直隶乃是江东,此处气候宜人,罕有严寒。

    但北方就不同了!

    朱元璋每年都会收到“北方某某地,因雪灾冻死人”的灾情奏报。

    看得他那叫一个揪心,又无能为力。

    他是农家子,太清楚底层老百姓有多艰苦了。

    过一次冬天,就像是渡一次劫。

    若此次,

    能讲那商人的棉花种植之法推广。

    便能便少发生许多冻死人的惨案!

    朱元璋也是经历过大痛大悲的人。

    他知道。

    这世上,最惨痛的事情,不是死于刀兵之下,而是死于饥寒之中!

    被敌人一刀子砍了,一了百了,死的痛快。

    而饿死、冻死。

    比被敌人杀死更苦一万倍!

    那是钝刀子割肉,慢慢把人刮磨成鬼!

    朱元璋心中笃定:

    愿咱有生之年,能让大明兴盛到无人饿死、冻死!

    在前往棉花实验田的路上,他心里装着家国大事,怔怔出神。

    这时候。

    他碰巧看见一家章通银行的支行。

    这家支行格外高大,鹤立鸡群一般。

    门口络绎不绝,路边停了一堆马车,各类大官贵人在银行工作人员陪同之下,进去其中。身后是提着箱子的家仆。

    朱元璋的表情,一下子阴沉起来。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

    “章通银行岂不是要成了巨无霸?”

    他动了歪心思。

    “银行这么能兴盛。要不咱也成立一个?”

    “官家银行!大家多多存钱给官府!”

    但朱元璋又摇摇头,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搞明白。

    银行到底在靠什么赚钱?

    朱元璋受到农业思维影响的限制。银行、金融,在他的认知之外。

    然后。

    他还看见,有人空着手,就满脸踌躇走入银行。

    “嗯?”

    于是朱元璋问身边锦衣卫:“这些人不存钱,来这里做什么?”

    锦衣卫答曰:

    “这是章通银行近期开展的新业务。”

    “‘投资’!”

    又是一个朱元璋听不懂的概念。

    “怎么新奇花样一出接着一出?”

    他又问:“何为投资呢?”

    锦衣卫答:“如果有人想做生意,但是没钱,可以问章通银行借取……章通银行将其称作‘贷款’,利息大概也是百分之四左右。”

    朱元璋一瞪眼:“竟然还借别人钱?利息竟然这么低?”

    锦衣卫补充道:“当然,章通银行的钱,不是说借就借的。”

    “必须提供自己的商业规划书,确保是正经生意,才可贷款以资金支持。”

    朱元璋沉默了。

    他忽然对章通银行的态度,有所改观。

    这个叫“银行”的玩意,好哇!

    竟然还能帮别人做生意!?

    要知道,大明刚刚成立没几年,此刻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正好需要商贾,来激活经济。

    有银行这种存在。

    利国利民!

    朱元璋行动了。

    ——要不朝廷,也问章通银行贷款一笔?

    就在这时候。

    朱元璋忽然瞧见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小家伙!

    “熥儿——?”

    他目瞪口呆。

    只见朱允熥,从章通银行中走了出来!

    他不是在禁闭吗?

    ……

    求鲜花!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