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 第11章:藩王:又特娘当不了太子,你内卷什么?

第11章:藩王:又特娘当不了太子,你内卷什么?

    但朱元璋也知道这是奢望。

    自己要坐镇帝都,不可能这个时候去大同府。

    汤和眼神中的兴趣则是不减。

    他是有机会去大同府的。

    因为汤和已经辞官,这次来找朱元璋是请求回乡养老的。

    只要朱元璋准许,汤和在出了帝都后,就能去大同府看看,如果那地方真能四季如春的话。

    汤和不介意在大同府养老。

    这样想着,汤和感叹道:

    “代王殿下真是个奇才!”

    “看文书里所说,代王殿下还捣鼓出了蒸汽提水机、蔬菜大棚,样样都是老臣以前从未听过的新奇玩意!”

    朱元璋听着点头:

    “这些东西听着古怪,咱也没见过,不好说这些东西的好坏,但文书里记载的有一件事,咱格外看中。”

    汤和神色微微一动。

    他也是穷苦出身的战将,自然知道朱元璋指的是什么。

    只见朱元璋神色颇为振奋说道:

    “咱看中的是文书中所说,大同府的冬天没有一个百姓冻死!”

    “咱觉得,哪怕是古时那些名臣,什么姜子牙、管仲、乐毅这些人去治理大同府,都难以做到这个程度。”

    “可咱的桂儿去了大同府不过短短数月,竟就做出这等惊天的功绩!让咱的脸上也有光啊!”

    朱元璋并不怀疑文书上所说是假的。

    因为这是朱标所写的文书,不可能有假!

    听着朱元璋的话,汤和心说果然和我想的同一件事。

    朱桂能让大同府在大冬天里,没有一个人冻死。

    实在是神乎其技!

    “代王此举功德无量!必定被无数的民众称赞!”

    汤和拱手,说了句真心话。

    朱元璋听着笑着点头,心情颇为不错。

    但想到朱樉,朱棡两人,朱元璋面色又变得不善。

    “桂儿功德无量是不错。”

    “但朱樉,朱棡这两个混账东西实在是丢咱老朱家的人!”

    “再要把朱樉,朱棡从封地里抓来这!”

    “好好的训斥他们一番!”

    “若是不诚心悔改,咱便废了他们的藩王之名!”

    “陛下,尚且息怒!!”

    闻言,汤和出声阻止。

    “秦王与晋王只是一时糊涂,人言道不知者无罪,陛下不如给两人一个机会,若两人再犯的话,重责也不迟。”

    汤和拱手劝阻道。

    朱樉与朱棡这几个孩子都是他看着长大的,看着暴怒的朱元璋,汤和也不由的开口求情!

    朱元璋沉默,似乎在思考,到底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片刻后,朱元璋眉头一松,心头有了决定,先放下了召朱樉与朱棡进京的想法,随后招来身边的内侍:

    “将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罚俸一年,再命他们抄写大明律法一千遍,命锦衣卫在旁监督。”

    “此外再严令二人,要向代王朱桂多多学习!”

    “遵命。”

    锦衣卫领命而去。

    原地的汤和则是松了一口气。

    自己赌对了!

    汤和知道朱元璋是个极其看中家庭的人。

    这样的朱元璋不可能对儿子杀狠手。

    于是汤和索性开口,给朱元璋一个台阶下。

    果然朱元璋也就顺势下了。

    该罚的藩王罚了,接下来就该轮到该赏的藩王了。

    “你说说,咱应该给桂儿奖赏什么东西?”

    朱元璋看向汤和,有些头疼的问道。

    他以前不怎么关注朱桂,现在朱桂陡然做出功绩,以至于朱元璋都不知道如何封赏了。

    而汤和则是不假思索道:

    “臣看文书中所说,代王殿下建造了许多利民设施,想来这其中花费了不少钱。”

    “臣所料不错的话,代王殿下现在应该很缺钱。”

    一听这话,朱元璋眼前一亮。

    “说得好!”

    “那就赏赐金钱!”

    “来人!”

    “代王朱桂治理封国有成,特此赏赐二十万两宝钞!”

    朱元璋笑着说道。

    “遵命!”

    又一个锦衣卫听令而去。

    解决完这些后,朱元璋心情愈发愉快。

    汤和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两人又闲聊了关于朱桂小时候的事。

    其中逗趣之处,说的两人时不时捧腹大笑。

    “你觉得李善长这人怎么样?”

    也就在汤和想趁着这个愉快的氛围,跟朱元璋请求回乡养老时,朱元璋突然换了个话题,笑着问道。

    “这……?”

    汤和面色僵硬,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你不是很会猜咱的想法吗?再来猜猜看,咱现在想的是什么?”

    看着沉默之中的汤和,朱元璋的笑容之中蕴含着杀机。

    这话一出。

    汤和浑身冰凉,如坠冰窟之中!

    ……

    晋王府内。

    “我们该怎么办啊?”

    秦王朱樉神色有些慌张,看向晋王朱棡问道。

    自从朱标巡视封国后,秦王朱樉一直提心吊胆,唯恐朱元璋会把他的藩王给撤销了。

    于是朱樉就偷偷跑来晋王府,想着找朱棡商量对策。

    “还能怎么办?听天由命呗。”

    “不过二哥还是小心自己的行踪吧,要是事发,可比劳民伤财还要严重,到时候咱爹非要废了咱们两个!”

    晋王朱棡表明镇静,更担心朱樉擅自离开封地会牵连到自己。

    虽说朱樉大朱棡两岁,可此刻年长的朱樉慌张无比,年龄稍小的朱棡面上则是能保持着从容。

    “圣旨到!”

    这时,门外有锦衣卫洪亮的声音响起。

    朱棡叹了一口气。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秦王吓得急忙躲了起了!

    “朱棡接旨!”

    朱棡起身,来到锦衣卫面前,跪迎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晋王朱棡在封国内多有不法行为,今特罚俸一年,抄写大明律法一千遍,由锦衣卫在旁监管。”

    锦衣卫念完圣旨,便笑着对朱棡说道:“晋王殿下,起身吧。”

    朱棡闻言,顿时就长舒一口气。

    别看他刚才在朱樉面前,一幅不在乎责罚的样子。

    实则朱棡心中魂都快吓飞了,但面上没有表现出来。

    现在得到确凿责罚,里面并没有说撤销封王的事,这让朱棡放心下来。

    “此番辛苦大人了。”

    朱棡使了个颜色,让手下给锦衣卫递银子。

    锦衣卫自然是收下,然后笑着说道:“陛下还有一道口谕。”

    “哦?”朱棡有些意外。

    有什么事在圣旨上不说,还需要特意加一道口谕?

    在朱棡疑惑时,锦衣卫解释道:

    “陛下要晋王殿下多向代王殿下学习。”

    啊?

    朱棡懵了。

    多向代王学习?

    朱棡记得代王朱桂好像也就十多岁,而且代王朱桂去大同府就藩也不过数月,这怎么个学习法?

    “晋王殿下有所不知道,代王殿下这些天搞出的动静可大了。”

    在银子的作用下,锦衣卫将朱桂的功绩娓娓道来。

    比如朱桂搞出蒸汽机,比如朱桂搞出集体供暖之类的事。

    听的朱棡面皮疯狂抽搐!

    最后锦衣卫还不忘补充道:

    “也正是因为这些功绩,陛下赏赐了代王殿下二十万两宝钞,想必这个时候封赏已经到了大同府。”

    朱棡听到这里,整个人都傻了

    自己这边被父皇责罚!

    朱桂那边被父皇赏赐?

    这什么意思啊?

    这是父皇在打自己的脸吗?

    而且那个朱桂什么情况?

    一个藩王不好好的躺平。

    搞什么蒸汽机?还搞什么集体供暖?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这是给父皇上眼药呢?

    他恨不得当场飞去大同府质问朱桂!

    有朱标在,我们这些藩王又当不了太子。

    你折腾个什么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