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 第27章:朱元璋:朱棣等众多藩王都应当向代王学习!

第27章:朱元璋:朱棣等众多藩王都应当向代王学习!

    第27章:朱元璋:朱棣等众多藩王都应当向代王学习!

    不过朱标在想了想后,还是觉得自己多虑了。

    可能朱桂就是在享受造物的过程。

    至于说什么逼得其他藩王勤劳起来,听上去就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而且朱标也找不到朱桂的动机。

    再者火车这种带有多种意义的交通工具。

    怎么可能是朱桂为了逼其他藩王勤奋产生的造物?

    绝无此种可能!

    随后朱标看向眼神中隐隐透露着一丝杀意的朱元璋!

    心中不由得微微叹气。

    朱标知道像朱元璋这样的人善于控制情绪。

    如果真是大喊大叫的话,反而代表着不怎么气。

    现在朱元璋这幅面上不苟言笑,眼神却凛冽无比的模样。

    看样子是被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这两个二货真气到了!

    当然,若全部藩王都是混账东西也就算了。

    可现在朱桂出类拔萃。

    与之相对比的其他藩王,看上去就有些像草包了。

    导致朱元璋气的想砍废物儿子了!

    “父皇!”

    作为人子,作为长兄,朱标觉得自己必须说些什么了。

    “你想替他们求情?”

    朱元璋看向朱标,眼神不善说道。

    朱标点头,而后拱手继续道:

    “运输粮草辎重这种事往往都是专业的运粮官来负责。”

    “如今秦王和晋王一不是专业的运粮官,二又没有战场经验,做运输辎重这种事都是第一次,出错实在是难免。”

    “还请父皇宽恕!”

    朱标避重就轻的给藩王们解释。

    他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

    这种在弟弟们有过错时,朱标从中调和求情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标一眼。

    眼神则是柔和不少。

    说到底朱元璋也不可能真杀儿子,只是一时间气不过罢了。

    “此事我自然会妥善处理,标儿你就不用操心了。”

    不过朱元璋依旧摆手,有些不耐烦说道。

    可惜这群藩王一个个的都不省心,要都能像朱桂那样,咱就有福了!

    “好,一切听父皇的。”

    朱标苦笑,只能点头称是。

    说起来朱标心中还是有些郁闷。

    因为这场考验就是朱标提出来的。

    他提的目的是为了让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将功赎罪。

    怎么也没想到。

    这两人老罪还没赎完,新罪又要加上了。

    与之相对。

    朱桂恐怕和上次一样,又要被赏赐了。

    ……

    第二天。

    朝堂上。

    由锦衣卫宣布了这次对藩王的处置。

    “齐王、秦王、晋王损坏民夫的驴车、骡车等运输工具,命三人即刻双倍偿还民夫损失,以安抚民众!”

    “另秦王和晋王押送辎重不利,罚俸一年,外加赶紧滚来应天府,咱要当面骂你们这两个混账东西一顿。”

    听着对后面两王的处理。

    不少人开始为这两位藩王祈祷了。

    别看这圣旨说的只是骂一顿,只要这两王真来了应天府,依照朱元璋的习惯,恐怕不止是骂。

    还得拿着藤条当面抽!

    而这种处罚结果,还是朱标求情后才有的。

    接着百官就开始期待起来对朱桂的处理结果。

    朱桂造了火车的事,百官大多知道。

    如今罚过之后,那么自然也就该说赏赐的事了。

    只见锦衣卫继续说道:

    “燕王朱棣无功无过,不赏不罚。”

    “代王朱桂造火车、修铁路,与国有大功!给代王朱桂提俸五千石!”

    “另赐代王朱桂大同府县庄田五百顷!绢布千匹!白金三百两!纱五百匹!锦五百匹!钞二万贯!……”

    听着朱元璋对朱桂的一大串赏赐。

    不少官员面皮疯狂抽搐!

    这封赏太重了!

    不少官员心中还腹侧的想着,若是那几位被处罚的藩王在现场的话,听到这些封赏恐怕得气死!

    不过有些官员看过火车的,有些官员甚至坐过火车!

    他们在坐火车时,感受到了飞一般的感觉!

    由此,他们对于制造出火车的朱桂,也愈发钦佩。

    这些人对于厚重的封赏并不意外!

    甚至还觉得给少了!

    不过这些坐过火车的官员终究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也没那个闲工夫去大同府坐火车。

    更多的人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关于火车的事。

    其中有真有假,还有些则是夸张之言。

    面对这种情况,朝堂上自然开始了辩论。

    “你们还想把这所谓的火车推广向全国?”

    “那东西听说很大,而且很不可靠,要是在建造或者使用的时候,出问题了怎么办?谁来负责?”

    人群中,有朝廷官员提出疑问。

    “喝凉水都能有人噎死呢?你怕出什么问题?”

    “我就这么说吧,只要你们坐过一次火车,感受到火车的速度后,你们就会发现任何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有坐过火车的官员支持朱桂,想着把火车推广向全国。

    双方观点都有不少簇拥,于是就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有性子烈的,更是在朝堂上动起来。

    “肃静!”

    朱标不得不开口劝阻道:“诸位先不用吵了,我这有个主意!”

    因为朱标声望极高,他这一开口,百官也就停止争吵,想看看朱标能给出什么主意。

    只见朱标继续道:

    “既然你们有的同意推广全国,有的不同意推广全国,那我这里出个折中的主意吧。”

    “我觉得可以让藩王们向代王学习修建火车的办法,然后他们在各自封地中修建火车,到时候看看效果。”

    “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在全国推广,诸位觉得怎么样?”

    这话一出。

    百官沉思片刻后,纷纷点头称是。

    “太子殿下这主意好,就按这个办!”

    “我赞成!”

    “我也赞成!”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让燕王朱棣等藩王去大同府学习考察,然后他们自己再想办法造火车、修铁路!

    这也是朱标给犯罪的藩王们,又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

    ……

    大同府。

    朱桂在城东郊外圈了一大块地。

    准备将其改造成工业区。

    各种厂区房子、办公楼已经开始建设上了。

    放眼望去,整个工业区里全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而搭设的脚手架。

    许多人依托着脚手架爬上爬下的忙活,很是热闹。

    工业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条铁轨,铁轨上有着火车在朝工业区内不断运送着建筑器材。

    这些建筑器材大多是朱桂在商城买来放在各处的,然后再用火车拉过来。

    虽然麻烦,但胜在安全。

    至于朱桂如今的规划。

    朱桂选择因地制宜。

    大同作为有名的煤乡,煤矿资源众多。

    最好发展的就是煤炭产业链。

    因此朱桂用工业区来生产钢铁,水泥等实用的相关产物。

    这些东西都是大明急缺的东西。

    只要工业区一旦建起,借用铁路的便利,将会在瞬间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对此,朱桂还是颇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