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开局向刘备自曝我是穿越者 > 第018章 老刘啊,这诸葛几兄弟,千万不能放跑!(求鲜花)

第018章 老刘啊,这诸葛几兄弟,千万不能放跑!(求鲜花)

    “偷家?”

    刘备好像懂了,但又好像没懂。

    “主公请看沙盘。”

    萧远竹竿继续一指:

    “阳都城和莒县之间,还有一座开阳城。”

    “此城位于阳都西北,莒县西南方向,距离相差无几,正好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臧霸认为我们会从阳都直奔莒县,所以会在峥嵘谷这条必经之路上设伏,咱们偏不如他所愿。”

    “我们可以先往开阳城,再由开阳城折向东北,绕过臧霸的伏兵,直取莒县。”

    “这条路虽然多了一倍的路程,但却能杀臧霸一个出其不意,趁着莒县兵力空虚,一举拿下!”

    “臧霸老巢被偷,泰山军必定人心瓦解,我军再趁势追击,还怕不能把泰山军一锅端了吗?”

    萧远竹竿在三城间游移,献上了一条计策。

    “长苏军师,你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呀!”

    刘备面露惊喜,赞叹的看向萧远。

    萧远淡淡一笑,扔下竹竿,重新坐了下来。

    刘备却兴奋的坐不住,围着沙盘转来转去,品味着萧远这道计策。

    “俺明白了,军师,你这条计策真是妙啊!”

    张飞反射弧长了些,半晌才明白过来,拍案大赞。

    话锋一转,却又茫然道:“这计策俺是听明白了,只是你说的那个等腰三角形是啥?”

    “这不重要。”

    萧远一拂手:“事不宜迟,主公当速速从本地官员豪强中,挑选出熟道路的人,来做为向导。”

    刘备当即下令给孙乾,令他将阳都县各级官员,以及大族豪强名录拿来。

    汉代户籍制度森严,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一辈子活动范围就在一县之内。

    也只有官吏,还有世家豪强们,才有资格和机会离开本地,去往外县。

    故此行的向导,当然只能从这些人当中选取。

    刘备对萧远言听计从,便将名录递给了他,由他来选择向导。

    萧远随后翻看,蓦然的眼眸一亮,停留在了几个名字上。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诸葛亮玲…

    熟悉的名字印入眼帘,尤其是第二个人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萧远突然想起来了。

    诸葛亮虽在躬耕在南阳,但实际上并非荆州人,而是为躲避中原战乱,才从徐州迁往荆州。

    没记错的话,琅邪阳都城应该就是诸葛亮的老家。

    “公祐,把这诸葛氏几兄弟,都叫来见见主公吧。”

    萧远不假思索的吩咐道。

    孙乾看了眼名录,面露为难。

    “实在不巧,听县令将,这诸葛氏一家刚刚离开阳都,据说是要举家迁往南方。”

    萧远眉头一皱:“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好像刚离开不久,最多半日而已。”

    “才半日,应该还没走远。”

    萧远一拱手:“请主公下令,速速派出轻骑,务必要将诸葛氏几兄弟追回来。”

    刘备见他催得急,来不及多问,忙传令张辽,率轻骑前去追人。

    “长苏军师,这诸葛氏几兄弟有何不同之处,军师这么急着要留住他们?”

    打发走了张辽,刘备这才有机会问道。

    “诸葛瑾就不多说了,主公只要知道,他是个人才就行了。”

    “关键就是这个诸葛亮。”

    “在我们后世的历史之中,他可是位千古名相,治理政务的水平,能与萧何媲美。”

    “史书记载,主公你病死白帝城后,就是靠着诸葛亮高超的政治手腕,才稳住了蜀汉的局面。”

    “虽说史记评价诸葛亮擅长治政,统兵打仗是短处,但也凭着益州一隅之地,六次北伐,打的坐拥大半个天下的曹魏不敢正面交锋。”

    “这样一位王佐之才,主公你能舍得放走?”

    听过萧远的解释,刘备是大为震惊。

    他听萧远说过,历史上的他,会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

    但萧远却头一次提起,他麾下还有这么一位厉害人物。

    而且这个人,恰巧就在徐州。

    关键是他竟全然不知。

    若非萧远今日的提醒,就这么白白给放走了?

    “我眼皮子底下,竟然有如此奇才,我竟没发现,当真是惭愧…”

    刘备不禁自责起来。

    “主公也无需自责,历史上的诸葛亮展露锋芒,那也是在二十多岁以后了。”

    “现在的诸葛亮,我估摸着也就十三四岁,还是个小屁孩。”

    “主公你没把他当回事也是正常,换别人也是一样。”

    萧远笑着安慰道。

    刘备这才恍然明悟。

    不知不觉,天色已黑,华灯高挂。

    张辽终于归来。

    “主公,末将已将诸葛氏几位公子和小姐接回。”

    刘备眼眸一亮,忙道:“快请他们进来。”

    片刻后,三男一女,面带着不安走了进来。

    年长的年轻公子,约莫二十来岁,应该就是诸葛瑾。

    那女子看起来也二十出头,应该是诸葛亮的姐姐诸葛玲。

    剩下两个,一个十三四岁,一个七八岁。

    不用问,稍大点的就是诸葛亮,最小的那个,就是老三诸葛均。

    “草民诸葛瑾,见过刘使君。”

    “不知刘使君将我等兄妹召来,有何吩咐?”

    身为大哥的诸葛瑾,强作从容,上前拱手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