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朱棣:让你监国你给我换代 > 第十一章 百官质疑于谦,于谦大显才能

第十一章 百官质疑于谦,于谦大显才能

    王超叩拜行礼之后,起身面向于谦问道:“于大人,身为吏部右侍郎我应该有资格确认一下官员有没有当差的本事吧?下官想问问于大人你可到过那江南?你可知道江南商业贸易又是何模样?有产田着多少?”

    这个问题问道很有水准。

    谁也不冲,就是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

    不得不说这个王超比孟祥龙聪明的多。

    如果于谦答不上来或者是答的不好,那就说明他没有这个能力而且还说明了朱瞻镛看人的能力。

    但是此时的朱瞻镛根本一点也不在乎,现在朱瞻镛最多的就是这些官员的反感。

    之所以不在乎因为朱瞻镛非常相信于谦绝对有这个能力。

    朱瞻镛老神在在的说道:“于谦站起来回答王超的问题。”

    “是,监国。”

    朱瞻镛看着台下的百官说道:“你们当中有谁还觉着于谦没有能力的,尽管出来提问,只要他有一个问题答不上来,他就不用去江南当差啦。”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议论纷纷。

    谁曾想到监国怎么会对于谦如此信任。

    一个个都恨不得马上站起来问。

    可是看着大殿两边的十名亲卫,还是先想想吧。

    于谦站起来整理一下官服说道:“江南是个好地方,下官不才前些年曾去过江南游玩,

    江南一带现如今从前朝有史可载‘江南士绅中拥有大田产至千、万亩以上者史载不绝’,又有‘田连嘉湖者,达到了整整数千百顷’!”

    听到于谦对江南的事物如此了如指掌,王超又提出了更加细腻的问题。

    于谦一一解答出来,不等王朝说话,于谦将江南所有的大小贪污案件全部说出。

    弄得王超一身冷汗说道:“监国于大人绝对有能力担任江南巡查使一职!”

    朱瞻镛哭笑不得,何必呢,于谦什么实力自己自己能不知道。

    于谦说的这些就连朱瞻镛也不由的心生敬畏,于少保不愧是于少保。

    “好大臣们你们谁还有意见赶紧提出来。”

    文官虽然都心有不甘,可是这于谦的实力太过于超群。

    “臣没有意见。”

    “于谦大人定能胜任。”

    “是啊。”

    朱瞻镛看着文武百官,现在于谦的身份终于敲定了。

    接下来就要着手办第二件事情了。

    大明的税务总院!

    “杨老,把你整理的关于税务院的章程给大家看一下。”

    “是。”

    杨士奇让太监把章程发到每一位大人的手上。

    这上面都是杨士奇和朱瞻镛一同商讨出来的。

    大臣们看完章程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啊?”

    “税务总院?闻所未闻!”

    “我们这个监国竟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各地都要设立?”

    整个朝堂不一会就上热闹的集市。

    朱瞻镛不急不躁的看着他们议论,能在朝堂上的大臣没有傻子,一看便知。

    “这税务院一旦实施下来,遍布整个大明境内,税收的每一分钱都直接从三卫再直达朝廷国库!”

    “你们看还有这一条什么全国各地的商户都要到各地所在的税务院登记造册,否则不允许行商,不具备行商的资格!”

    “我去这刑法也太重了吧!”

    “什么刑法我看看。”

    “没有行商资格的商户,如果继续行商的话,一旦查出,轻则抄家,重则杀头!”

    “太狠了,我们这个监国真狠呢!”一个官员小声的说道。

    身边的同僚扯了一下他的衣角,示意他闭嘴。

    此时朱高炽已经看完,他放下章程有些反对。

    朱高炽反对的不是设立税务院的事情,而是这其中的刑法太重!

    自古以来经商的如果不偷工减料,偷渡走私。。。。哪有什么杀头的罪名。

    可是这个章程上写的如果实施下去,大明的商人不得人心惶惶?

    朱高炽站出来说道:“监国大人,我有话要说。”

    朱瞻镛一看到自己的父亲跳出来,不足为奇。

    当初将这个章程拟好的时候就没给父亲看,就是怕他反对刑法过重的问题。

    自己这个父亲,心太软了!

    “父亲你说,孩儿听着。”

    “监国刑法太重了,我反对刑法!”

    台下的百官也都不足为奇,太子的仁德整个大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朱瞻镛不急不躁的说道:“父亲您可知道商鞅?”

    朱高炽当然知道,可是自己儿子的这条刑法自己是不可能同意的。

    “我还知道商鞅被车裂了呢!”朱高炽气呼呼的说道。

    自己这个仁德的父亲发起火来,还真是那样的。

    朱瞻镛耐心的说道:“父亲改革如果不用重典的话,这改革绝对不会成功。”

    “改革最重要的就是两点,第一有好的政策,第二就是有相应的用典,两者缺一不可,难道父亲您不明白吗?”

    朱瞻镛继续说道:“要是想让世人把改革当回事,就得见血,人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心生敬畏,改革才会有效果,如果他们老老实实的去登记造册,谁也不会有事。“

    一旁的杨士奇站出来说道:“太子当年太祖的洪武大案,也都是重典重刑,这才一改前朝留下来的不良朝堂风气!”

    听到杨士奇的这番话,朱瞻镛不加思索起来。

    儿子说道确实有道理。

    没有重刑怎么让人谨记。

    改革不是吃饭喝酒,不是过家家。

    朱瞻镛见父亲的神情有些松动继续说道:“父亲这次改革是为民兴利除害,只要能推行下去,天下的百姓都会明白我们的心意。”

    朱高炽汗了一声说道:“好就按照你说的执行吧,我支持你!我相信你能做到你说的每一点!”

    “好!”

    文武百官见太子都答应了,他们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毕竟大殿两侧的十名亲卫个个都盯着他们呢。

    朱瞻镛宣布大明税务院今天成立。

    任命杨士奇为税务总院的院长。

    按照章程里的所有事宜全部实施下去。

    早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