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些熟人看到李文睿在看店时,会跟他打招呼。
这些人通常只是和李文睿的父母熟悉,而李文睿自己和他们并不太熟。
不过别人跟他打招呼,他肯定得回礼。
农村有个麻烦事儿,周围的邻居们总能沾亲带故,都是亲戚朋友。
那些繁多的称呼让李文睿着实头疼,不是叫这个姑姑,就是那个姨,要不就是这个大爷、那个爷爷。
有一次,一个中年妇女满脸笑容地走过来跟他打招呼,李文睿一下子懵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那妇女看着他发愣的样子,笑着说:“咋啦,文睿,不认识我啦?我是你三姨姥家的姑姑呀。”
李文睿尴尬地笑了笑,赶紧打招呼,心里却在嘀咕这到底是啥关系。
还有一次,一个老人慢悠悠地走过来,李文睿正想着这人是谁呢,老人就开口了:“文睿啊,看店呢。”
李文睿连忙点头,可就是不知道该叫啥。
老人似乎看出了他的困惑,说道:“我是你爷爷的堂弟,你得叫我二爷。”
李文睿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叫了一声二爷。
李文睿不明白为啥母亲他们能分得清这些复杂的关系和称呼。
反正李文睿重生前就分不清,虽然重生后精神力高了不少,但对于这些称呼还是很迷糊。
不过有一点好,现在他记忆力好,教过一遍后就记得,不会忘记。
每次遇到这些亲戚邻居,李文睿都得在心里快速回忆一下他们的称呼,生怕叫错了尴尬。
他常常感慨,农村的这些关系真是错综复杂,这些称呼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
有时候他甚至想,要是能有个简单的称呼系统就好了,不用这么费劲地去记谁是谁。
但他也明白,这就是农村的特色,大家都是亲戚连着亲戚,朋友挨着朋友,这种紧密的关系虽然带来了称呼上的困扰,但也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这边,李文睿的母亲在中午前回来了。
李文睿看到母亲回来,连忙说道:“妈,您在这看店吧,我去烧饭。”
文秀本想自己来做饭,摆了摆手说:“不用,妈来做,你看店就行。”
李文睿却坚持要自己去,眼神坚定地看着母亲:“妈,我来做吧。
我也就周末有时间烧个饭,锻炼一下厨艺,平时哪有时间啊。
现在不抓紧时间锻炼,后面更没时间了。
我还想着等上高中要是能出去租房子住,就可以给自己烧点好吃的呢。
现在得抓紧时间好好练习一下厨艺。”
文秀看着儿子如此坚持,无奈地笑了笑,只好同意:“那好吧,你小心点。”
李文睿转身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这次再做饭,他明显熟练了很多。
不一会儿,就做出了几个菜。
中午吃得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昨晚的剩菜,也就炒了一个素菜,蒸了个鸡蛋羹。
而这时,文秀打电话叫丈夫回来吃饭。
电话刚接通,就听到文秀有些着急地说:“你在哪呢?赶紧回来吃饭。”
电话那头传来丈夫有些随意的声音:“我在老张这打麻将呢,中午就在这吃了,不回去了。”
文秀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眉头紧皱,提高了音量:“啥?你又在打牌不回来吃饭?你天天就知道打牌,这个家你还要不要了?”
父亲似乎也有些不耐烦:“哎呀,就这一次嘛,别生气。老张他们都在这吃,我也不好走啊。”
文秀气得直跺脚:“你就知道玩,这个店你也不管,孩子你也不管,你到底想怎样?”
父亲也不甘示弱:“我怎么没管了?我这不是偶尔放松一下嘛。”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店里的顾客都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文秀顾及店里还有人,也不想吵得太难看,随便争执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文秀气冲冲地走过来吃饭,脸色阴沉得吓人。
李文睿看着母亲这副模样,心里有些害怕殃及池鱼,大气都不敢出。
他小心翼翼地把菜端到桌上,轻声说道:“妈,吃饭吧。”
文秀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坐下。
李文睿也不敢多说话,低着头默默地吃着饭。
两人就这样在有些沉默中吃完了午饭。
过了一会儿,李文睿鼓起勇气,轻声说道:“妈,您别生气了,爸可能也是一时贪玩。
您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呀,气坏了自己的身体多不划算。”
文秀叹了口气,无奈地说:“你爸就是这样,整天就知道打牌,一点都不顾家。”
李文睿赶紧安慰母亲:“妈,别生气了。
您看我现在不是很懂事嘛,我会好好学习,以后也能帮您分担一些。
爸他可能就是这段时间玩心有点重,等他想明白了,肯定会顾家的。
您要是一直生气,我也会担心的。”
文秀看着懂事的儿子,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摸了摸李文睿的头:“还是我儿子懂事。”
李文睿笑了笑,继续说道:“妈,咱不生气了哈。
以后我多帮您干活,咱们一起把这个家经营好。”
文秀微微点头,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
李文睿看着母亲的神情,心里明白,就是因为父母这样总是吵架,后面才会出现离婚的事情。
他很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可却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入手。
感情的事情确实是世界上最麻烦的东西,不是自己想插手就能插手的。
李文睿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做个好学生,让家里少点烦心事。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好成绩给父母带来一些欣慰。
也许这样,父母的争吵会少一些,家庭也能更和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