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睿回到楼上后,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件。
他的心跳微微加快,眼中满是期待。
当看到信纸第一行的“已录用”三个大字时,李文睿心中一阵惊喜。
信的开头,周昊用整齐的字体写下热情的问候:“尊敬的北海有咸鱼作者,您好!”
接着,周昊在信中诚挚地感谢作者选择他们的杂志,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萌芽杂志社的信任,将您精心创作的《你好!旧时光》投稿至我们杂志社。您的作品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深感荣幸。”
随后,信中明确表示这本他们杂志社打算录用:
“经过我们主编及各位编辑的认真审阅,一致认为您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优美流畅,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决定录用您的,并将在我们的杂志上进行连载。”
关于稿费方面,信中提到稿费为千字 20 元,并说明如果作者对这个价格满意,就打电话过来沟通一下;如果不满意,也可以商量。
“鉴于您是一位新人作者,我们目前给出的稿费标准是千字 20 元。当然,如果您对这个价格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非常愿意与您进行沟通协商,以确保双方都能满意。”
信上还附上了杂志社周昊的电话,末尾希望作者尽快答复:
“为了确保的顺利连载和出版,希望您能在收到信后的三天内给予我们答复。您可以拨打以下电话与我联系,我的电话号码是[具体号码]。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信任,期待与您的合作!”
信中还特别强调了后续的创作要求:
“如果您愿意将这个发表在我们杂志上,希望您能规划好后面的内容,以保证每个月有五万字的内容输出。
这样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也能确保的连载进度。我们相信以您的才华,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
同时,我们也会全力配合您的创作,为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李文睿反复看着信中的内容,心情格外激动。
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么快就被录用了,而且还有机会商量稿费。
他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这个价格是否合适,同时也在思考着如果要商量的话,自己该提出怎样的要求。
他的眼神专注地盯着信纸,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仿佛在感受着这份意外之喜带来的喜悦。
李文睿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他需要好好把握。
他决定先冷静下来,仔细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李文睿紧紧捏着信件,心中虽激动不已,但面上却努力保持着平静。
他微微眯起眼睛,脑海中快速思索着。
他深知自己是重生回来的人,见过不少世面,不能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成就就乱了阵脚。
看着信中提到的稿费标准,千字 20 元,对于现在的他来说,10 万字的能有差不多 2000 元的稿费,确实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在农村,有的家庭一两个月都赚不到这么多。
然而,李文睿很清楚,这些钱还不至于让自己失去理智。
他在心里盘算着,这本有六七十万字,就算全部发表,稿费也就一万多。
这并不是重点,真正值得自己在意的是后面出版的版税以及影视改编权。
这年头,新人写发表出去,稿费确实不多,版税和影视改编才是真正的大头。
李文睿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他想到自己有了钱后,就可以给自己装电脑和网线,然后去网上写。
以自己脑海中的那些,赚钱根本不是难事。
但现在,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和对方打好关系,让自己的第一部顺利发表,从而让自己变得有名气。
只有这样,自己的才能卖钱,对自己后面的发展才有好处。
李文睿轻轻咬了咬嘴唇,心中已然有了决定。
对于千字 20 的稿费,他打算就这样接受了。
虽然自己去和编辑争取一下,可能会多个几块钱,但实在没有必要。
还不如给编辑留个好印象,为自己后面的发展占个先机。
他微微扬起下巴,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他轻轻放下信件,双手抱在胸前,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他暗暗对自己说:“李文睿,加油,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你。”
李文睿的目光落在编辑的电话上,心中涌起一股庆幸之感。
他十分感激自己家是开小卖部的,家里有座机,并且楼上还有一个分机,这可真是帮了大忙。
他在心里暗暗想着,如果没有这个分机,自己要么得去楼下打,要么就得出去找地方打电话。
去楼下打多不方便啊,而且肯定会被家人发现,到时候免不了一番问东问西,实在是麻烦。
要是出去打呢,自己一个年轻的小孩子一本正经地打着电话,那场面得多怪异啊。
被其他人看到,估计会笑死。
而且自己这样和对方讨论的事情,别人会不会以为自己在吹牛逼呢?
一想到那个场景,李文睿就觉得尴尬无比。
还好有父亲在他们房间装了一个分机,这简直就是拯救了自己,让自己不至于成为周围人的笑料。
李文睿轻轻舒了一口气,眼神中满是庆幸。
他决定等会儿就用这个分机给编辑打电话,好好沟通一下发表的事宜。
此时在魔都萌芽杂志社的周昊,最近显得魂不守舍。
他时不时地看向自己的手机,眼神中满是期待。
每次手机一响,他都如同触电般第一时间接听,然而每次接完电话后,脸上都是失落的神情。
周昊坐在办公桌前,一会儿看看稿件,一会儿又瞅瞅手机,心中焦躁不安。
他不停地在心里祈祷着作者赶紧打来电话。
他这个样子,在杂志社里虽有些奇怪,但也并非罕见。
那些编辑们有时候也会有类似的表现,大家都知道这多半是在等作者的电话,心里着急所致。
所以,对于周昊的异常,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偶尔有同事路过,看到周昊这副模样,也只是在心里嘀咕几句:“估计又是在等哪个作者的电话呢,瞧他那着急的样子。”
但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也无暇多去关注周昊。
周昊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焦急等待中,满心期盼着那个能改变他命运的电话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