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大头兵 > 第18章 日军增兵

第18章 日军增兵

    马成功作为一个“舔包狂魔”,尤其钟爱打扫战场。

    毕竟捡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也许是穿越后的福利,马成功感觉自己的视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他在黑夜中找到了许许多多的日军和同胞的尸体。

    “喂!小马,还拖尸体呢?”

    “对的呢。”

    “不嫌累得慌?”

    “不累。”

    有些人嫌弃死人恶心,但马成功不嫌弃。

    有财富作为动力,他才能一遍又一遍的去扒拉尸体。

    至于法币奖励,基本上不用怎么考虑了。

    记录官已经登记完成了,后续的尸体并没有任何多的奖励。

    马成功看中的是日军身上的一切东西。

    比如日军的军服。

    日军虽然抠门,但衣服的质量是远远高于国军衣服的质量。

    在旧社会,旧衣服都是值钱货。

    值得收藏。

    其次,日军的鞋子。

    很多人喜欢称呼这些侵略者为“小日本”。

    其实早期的侵华日军的个头并不小。

    尤其是他们的伙食水准高于国军,平均身高是高于国军的。

    相反,国军中除了少数部队,大部分都是歪瓜裂枣的兵员。

    老的老,小的小。

    真正人高马大的国人,卖命只会选择给有钱人看家护院。

    毕竟大头兵(二等兵需要2年以上才能晋升)才7法币一个月

    如果去看家护院,少说40法币月薪起步。

    遇到有钱人的,搞不好月薪200法币起步。

    总之,国军兵源的质量是相当的差。

    只有真的没地方混饭吃的,才会考虑去当兵。

    这是民国的风气和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的。

    所以,日本人的军靴脱下了给国军穿,不会存在不合脚的情况。

    如果换成44年的日军就不一样了。

    那些就是正儿八经的小日本。

    身高矮小,身体畸形、年龄较小,年龄衰老等等不合符士兵征兵需求的日本男性,都会被应征入伍。

    当然,即便是这样的兵也依旧是稳压当时的国军一头,因为国军的兵质量更差。

    因为日军武器弹药充沛,而国军的军工厂产能却早已经衰竭了。

    所谓的驼峰航线运输,压根就是杯水车薪。

    真正的美协武器开始大批量的进入中国境内,都是1945年的事情了。

    也就是两次远征军作战,其实用的都是国产武器,还有少量高价从苏联进口的武器。

    和美援、英援没有任何关系。

    视野回到淞沪会战。

    马成功来到这里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

    此时时间来到了9月份。

    马成功虽然不能说熟读历史,但是也知道罗店差不多要完了。

    国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都被掏空了。

    日军只需要再增兵一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撕开国军的防线。

    其实日军也是知道国军是纸老虎。

    但增兵上海,根本不符合日军最初的战略意图。

    中国是农业国,日军是工业国。

    工业国要欺负农业国,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工业优势。

    说白了,从华北平原一路向南平推,这才是灭国最稳的方向。

    国军的轻量化步兵,压根无法在平原上和日军硬碰硬。

    虽然战略规划是美好的,但这条进攻路线是不符合日本海军的利益。

    日本是岛国,大部分资源以海军建设为主。

    如果从海上沿着长江进攻,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中华民国。

    这样日本海军就可以瓜分一大半的功劳。

    因此,日本陆军在华北搞事情,日本海军在虹桥搞事情。

    看似遥相呼应,实际上是互相扯后腿。

    日本军部其实也分为两派的意见。

    一派认为应该徐徐图之。

    将华北变成一个伪政权,然后扶持代理人。

    久而久之,慢慢的消化掉当地的反抗势力。

    钝刀子割肉,不会逼着南京政府狗急跳墙。

    另外一派则是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

    三个师团外加海军舰炮一锤,南京城破。

    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最关键的是,这样战争拖得时间短,军费开支相对较少。

    某个贼头子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决定再次增兵上海。速战速决。

    当然,增兵不是说日本人要派遣多少部队,就派遣多少部队的。

    毕竟南方有各国列强的利益在这里。

    欧美列强是要来赚钱的。

    日本人灭亡中国,列强无所谓。

    但是日本人要耽误他们发财,这列强就会暗中使坏。

    日本毕竟是岛国,大部分资源都是需要进口的。

    所有其中的利益交换,那是难以避免的。

    国民政府也深知这一点,所有也使出浑身手段,去拖住列强。

    证明自己还是有一点点用处才行。

    万一上海被列强放弃,那么这附件仅存的工业设备,都需要拉到内陆去。

    这是民国为数不多的工业火种,也是抗战最坚实的后盾。

    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所以也需要有更多的炮火填入淞沪战场上,挡住日本人。

    打不过也得打。

    战争的主动权,其实一直在日本人手里,而不是在国军手里。

    也许在沿海与日军决战是愚蠢的军事行为。

    但从政治和长远的战略规划来看,这才是最高明的。

    牺牲一部分人,保留了宝贵的工业火种。

    与此同时,一条从内陆通往新疆的隐蔽公路也开始修建。

    日后将成为苏联武器进口的重要渠道。

    在偏远的大西南,二十万军民开始齐心协力,在高山峡谷中修建公路。

    日后将演化成最宝贵的滇缅公路。

    还有号称世界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上,那些数百年前的古道也被重新开辟出来。

    这里日后也曾经运输进来几万支英国步枪,有效的支援了抗战。

    也许他们对于抗战而言,是细小的输血管。

    但无数的血管融合,才能使昔日的东方巨人再次复苏,再次强大。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时间很重要。

    日本人深知这一点。

    所以在利益交换完成后,日军的主力部队又一次抵达了上海前线。

    对于好不容易拿回罗店边缘的国军而言,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大难来临。

    所有前线的部队都在积极的准备天亮以后的战斗。

    按照以往的习惯,白天是日本人的,晚上是中国人的。

    如此轮回顺序。

    直到把其中一方的资源耗尽为止。

    所有,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有军官暴躁的抽打士兵。

    “起来,起来,都给老子起来。”

    “挖战壕,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