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1645有个家 > 第176章 榜一大哥

第176章 榜一大哥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刘寒皱着眉头道。

    同时他的内心却在呐喊,娘的,大兄弟,可就等你这句话了。

    “倘若是之前,恐怕还真腾不出来太多,可如今朝廷已为那孙可望所掌控,国已不国,我打算断掉给朝廷的支援,将这笔粮草资助兄长。”郑森十分认真的道。

    永历皇帝被孙可望软禁,郑森不是没想过让刘寒的摇黄军帮忙,事实上他这次前来湖广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请摇黄军出征讨伐孙可望。

    可被刚才刘寒的一阵蛊惑,哦不,是循循善诱,郑森现在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且不说摇黄军怎么跨越敌占区去与孙可望交战,即便摇黄军真的克服困难到了广西,摇黄军与孙可望交战,怕是鞑子朝廷能乐开花。

    到时候不论是摇黄军和孙可望谁赢了,都必然是两败俱伤,鞑子朝廷大可以坐山观虎斗,而后大兵压境收拾残局,可谓亲着痛仇者快。

    再退一步讲,即便摇黄军真的不费什么力气打败了孙可望,救出了永历皇帝,诚如刘寒刚才所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朝廷不思进取只知争权夺利,他郑家的资源也将在这无止境的内耗中被浪费,于国于民没有丝毫益处,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知你那边每个月能支持多少粮草?不是为兄着急,实在是鞑子势大,不得不早做防备。”刘寒直言道。

    摇黄军如今已经彻底与清廷决裂,战争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既然如此,刘寒也必定会全力以赴,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背负了太多的责任。

    “郑家每个月会通过海路为朝廷运送十五万石粮草,大多是来自南洋的稻米。”郑森习以为常的道。

    刘寒闻言目瞪口呆,如果不是看出郑森并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习惯,刘寒真以为这厮在扯淡。

    他知道郑家有钱,却没想到郑家这么阔气。

    十五万石是什么概念,一万步军一个月的口粮是三千多石,当然这是大明朝廷的配给,刘寒的摇黄军由于训练强度高,步军士兵的口粮比大明朝廷配给每天都多将近一斤,就算按一万步军每月粮草消耗五千石,十五万石也足够一万军队吃用两年多。

    当然,这并没有考虑军饷的问题。

    而十五万石只是每个月的量,目前摇黄军加上新兵有五万人,每个月十五万石的补给,即便加上马军全都敞开了吃,每个月也会富余大半。

    幸福来的太突然,刘寒一时竟不知所言。

    “我知道兄长的志向,十五万石确实不多,只是目前南洋的局势也很不和谐,欧罗巴人想分一杯羹,尤其是那些红毛鬼,他们的战船很精良,在南洋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我一直没做好与之开战的准备。

    不过除却每个月十五万石稻米外,我还可以支持兄长些许钱财,以供摇黄军支用,每个月三十万两如何?倘若不够,兄长可随时给我去信。”

    郑森见刘寒不言,还以为是粮食不太够,毕竟听刘寒的意思,肯定是要趁着目前鞑子无暇顾及摇黄军来扩军,目前摇黄军只有五万人,这相对于鞑子朝廷来说,实在是太少了,甚至不如几年前的那些流寇兵多。

    按照郑森的估计,想与鞑子朝廷争锋,至少得有二十万的兵力,这主要是考虑到鞑子的凶悍,譬如郑家的军队,与鞑子作战往往都是三到五个士兵才能换鞑子一个,而鞑子只精锐就有不下八万,倘若算上鞑子全军以及后备兵源,就更加无法匹敌了,是以郑森不免有些歉疚。

    “够了够了!为兄并非贪得无厌之辈,倘若每个月能有十五万石稻米,为兄完全有把握抗衡,不,是击溃那阿济格!”刘寒眼神犀利的看着郑森道。

    兵不在多而在精,是刘寒一直恪守的准则,倘若支援到位,摇黄军扩军是必然的,但也不会盲目的扩军。

    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目前川蜀和湖广两地粮食的产量,就是倘若某一天郑家断了补给,两地的税收能否支撑庞大的军队,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虽然以刘寒对郑森的了解,大抵上不会做背信弃义之事,但时局动荡,历史的年轮早已被他撬动,刘寒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毕竟摇黄军与郑家所处的势力范围,中间还隔着江西,以及福建的大片土地。

    “兄长能有此志,大木羞愧,实不相瞒,这两年我愈加的感觉挫败,想当年,我父亲带着我在南洋纵横时,何其的意气风发,如今却屡遭败绩,或许,我郑家更应该将目光放在海上。

    不过兄长放心,只要兄长不言弃,大木以及郑家必定全力支持兄长。”郑森似乎想起了郑家的现状,略微有些气馁的道。

    事实上这些年来朝廷虽然在名声上向来不含糊,王爵给了,就是家里的几个家臣也都有了爵位,但几乎全是有名无实的头衔,郑家却是实打实的供给着朝廷军队的开支,但郑森失望的是,朝廷拿着郑家的资助不仅不想着收复失地,却拿来挥霍。

    各地军队的军饷照常被克扣,士兵经常连饭都吃不饱,饶是如此,朝廷的官员还屡次提出增加供给,这让郑家一直很是不满。

    郑家虽然家大业大,可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郑家的老一辈在南洋摸爬滚打用鲜血换来的,倘若朝廷能靠着这份支持收复失地也就罢了,这几年来郑家得到最多的便是朝廷的败绩。

    而郑家虽然在水师上可称霸东南亚,陆军却了无建树,如今能勉力维持住泉州老家已然捉襟见肘,郑家为那三万陆军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可事实证明即使舍得花银子,仍旧成不了强军。

    或许是郑家本就以水师见长,缺乏在陆军作战上的经验,各水师将领也不擅长陆战士兵训练,有所长必有所短,这几年的遭遇郑森也逐渐明白,或许好好打理水师才是他最应该走的路。

    “要当心红毛鬼,此国日后必成大患。”刘寒皱着眉头道。

    所谓的红毛鬼,说的就是此时的荷兰国,大航海时代的海上马车夫,西班牙无敌舰队先是败于英格兰人,后又被荷兰海军击败,可谓是黄金时代破产的代表型国家,西班牙的衰亡史,便是英格兰人和荷兰人的发迹史。

    荷兰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论海上实力却在目前稳稳排进前三,十几年后郑家水师能击败荷兰主力,不得不说运气占了不小的比重,所以刘寒十分慎重的提醒着郑森。

    没有人比刘寒更清楚海洋蕴藏的巨大财富。

    两人一直畅聊到深夜才各自睡去,第二天两人吃完饭,刘寒就带着郑森参观了摇黄军在襄阳城的军营。

    虽然郑森心里已经认定摇黄军的战斗力,但真的进了军营,郑森才发现自己还是短视了。

    他看到摇黄军的古怪的训练方式,看到传言中可以百步之外轻松击穿敌人重甲的射击军,看到整齐划一即使奔跑也能保持队列的火铳兵,看到装备精良、腰间别着转轮短铳的精锐骑兵。

    在刘寒的建议下,郑森以自己的亲卫与刘寒的亲卫做了一次实战演练,不论是亲身搏斗还是在射术等各方面皆是完败。

    尤其是在体能上,刘寒的亲卫营一千人有一个算一个,皆能扛着百十斤重的负重奔跑一刻钟,这一点不仅让郑森的亲卫们目瞪狗呆,就连郑森也十分汗颜,有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某些时候,有钱只会让人更怕死。

    最令郑森惊讶的还是火炮营,经历两年多的发展,刘寒的火炮营已经配备了更为精良的火炮,虽然仍旧是前装滑膛,但目前摇黄军已经配备了零二型臼炮。

    这是一种野战型火炮,重量只有四百斤,由于用着配比最精准的黑火药,以及制造局冶炼技术的提高,重量虽然减轻,射程和威力却并不输于大明朝廷动辄一千斤的佛朗机炮,甚至射程上还有优势。

    按照刘寒的要求,每一门野战炮都配备专门的车架和车轱辘,作战时只需三个人便可轻松移动火炮,行军时一匹马便可轻松跟上步军的转进速度。

    在射击效率上,每门野战炮都配备有三到五个子铳,一枚炮弹发射后,只需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清理炮膛,便可装入子铳持续发射。

    “兄长,这种火炮目前军中列装了多少?”郑森面带兴奋的道。

    虽然在陆战上郑家不见长,但郑森凭着直觉就想到,倘若有足够的这种火炮,何愁野战不胜。

    一句话,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刘寒闻言无奈的摇了摇头。

    “摇黄军目前有两个炮兵营,其中一各营还是新组建的,目前这种火炮也只列装了不到两百门,新营还未列装。”

    “既然有这等好火器,为何不大肆列装?”郑森不解的道。

    他可不信刘寒没有想过靠火炮来作为主力,毕竟鞑子骑兵再勇猛,倘若有足够的这等优良火炮,又有何惧?

    刘寒闻言不由得满脸黑线,心说大兄弟,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不对,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也不对,你这就是‘何不食肉糜’!

    这几年来,刘寒一直都是算计着粮草过日子,从来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铺张浪费,即便如此,摇黄军的头上仍旧一直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粮草问题。

    而火炮营面临的却不仅仅是粮草问题,还有铜矿问题,中华这块土地一直都是个缺铜的地方,这还是其一,由于刘寒对火器的要求极高,每门火炮以及子铳熔铸之后,都要反复手工打磨,有发现一点问题不合格就要回炉重造,再加上制造局火炮工匠的规模不大,产量一直都不高。

    当然,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那就是穷!

    虽然刘寒已经让韩余开始组建学堂,系统的培养技术人才,但一来需要时间,二来规模上并不大,原因还是钱的问题以及物资不足的问题。

    “铜矿的问题我想我可以来想办法,麻六甲那边有数座铜矿,但这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许我可以从壕镜的弗朗机人那里先购买一些。”郑森略作沉吟后道。

    大兄弟,你可真是我摇黄军的榜一大哥!

    刘寒闻言眼睛都眯了起来。

    壕镜这地方刘寒自然知道,就是后世的澳门,澳门有着整个东南亚最大的铸炮厂——卜加劳铸炮厂,更是被葡萄牙人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厂。

    那里,是中国人的土地,这是刘寒心中的第一个念头。

    “嗯,劳兄弟破费了,这两天我就打算回一趟川蜀,到时我挑几个技艺纯属的工匠给你送去,如果我没料错,如今郑家水师的火炮,已然被欧罗巴人拉开了差距吧?”刘寒想了想道。

    “唉是呀,其实不仅仅是火器,战船也是,荷兰人的战船虽然也是风帆动力,但机动性却更强,一年多前郑家水师曾缴获到一艘荷兰战船,但由于损毁严重,到目前仍旧没有复刻出他们的技术。”郑森叹了口气道。

    不过对于刘寒的慷慨,郑森还是极为感激,对于水师而言,如果说战船是水师的性命、身躯,那么火炮就是水师的牙齿、水师的利刃,而火器技术一直都是各方势力的命脉,刘寒能如此慷慨的将自己的先进技术传授给郑家,就足以说明真诚。

    事实上不论是零一型臼炮还是零二型野战炮,亦或是遂发式火铳,在刘寒眼里都还只是算初级的火铳,一旦郑家的粮草和资金到位,刘寒有把握加快火器的研发进程,仗着有着完整的科技树进程,刘寒丝毫不怕被旁人超越,更何况郑森是自己人。

    只有郑家水师强大起来,郑森才能更稳妥的为摇黄军提供供给,这是对两者都很有利的事情。

    “不急,可先从火炮着手,另外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补给运送。”刘寒进了军营里的议事厅,喝了口水后道。

    “这个好说,我郑家或许在陆战上没什么建树,但在水师上何曾怕过谁,补给可从海上走,自大江运抵湖广,放心鞑子水师绝不敢在大江与我郑家抗衡。”在水师上,郑森有着充足的自信。

    “目下鞑子朝廷无暇顾及还好,倘若日后调转矛头,可说不准,大江又不是每个地方都足够宽。”刘寒略微摇了摇头道。

    就这么明目张胆的从敌占区运送物资,任谁顾及都得气得跳脚,到时候估计什么法子都能想出来,一旦真的被切断补给,关键时刻很可能就会一败涂地,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不过刘寒心里突然生出了个大胆的念头。

    “兄长,何不趁着鞑子新败,继续向东进军?这样运送补给就容易多了。”

    刘寒还没说,哪知道郑森也想到了,而且还大胆的说了出来。

    “此计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登万,去召集各营副将以上将领过来,有要事要议。”刘寒想了想后,立即对门口的林登万道。

    兵贵神速,既然有这方面需求,趁着鞑子新败,其余精锐又被孙可望拖着,要行动肯定要趁早,简单讨论一下计划的可行性就势在必行。

    想打通通往海上的安全通道,从湖广到应天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足够的补给和驻军,更可能将与鞑子的决战提前,毕竟倘若摇黄军掌控大江,就意味着清廷南北被分割,摇黄军的补给线算是通了,清廷可就断了。

    若是在以前,刘寒只凭着目前的补给和军力,那是想都不敢想,现在有了榜一大哥,才算是有了底气。

    没过多久李丰和、郭秀清等人便被召集了过来,刘寒也不含糊,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十几个部将各自表情不一,但大多数人都面带兴奋。

    只是他们都看到议事厅内多了一个白面陌生人,是以都看着刘寒不敢发表意见,还是刘寒主动打消了部将的疑虑才敢说话。

    “俺瞅着可行,咱摇黄军打了那么大的胜仗,却并不去扩大战果占据更多的地盘,下头的将士都有些不满咧。”邓文龙咧着嘴道。

    他说的也倒是实话,虽说襄阳之战最终还是凭借刘寒的高科技打赢的,但这并不影响摇黄军蓬勃的士气。

    “不过倘若如此,诚如大人之前所忧虑,我摇黄军目前可战之兵只有三四万人,如此大的疆域,恐难支撑防御。”郭秀清皱着眉头道。

    其实不论是邓文龙还是郭秀清,都觉着以目前的实力,摇黄军不应该如此保守的扩军,扩来扩去才五万人,倘若是张献忠李自成那等人有了他们的地盘,估摸着早就拉起了几十万大军。

    只是刘寒一直以来的谨慎风格,使他们只敢旁敲侧击,但闻听此言最难受的还不是他们,而是李丰和。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补给,而最让李丰和头疼的,也是补给,虽说目前摇黄军的粮草还算宽裕,但也禁不住频繁战争的挥霍。

    “此事不必担心,我容后便会给李定国去信,在现有的兵力基础上,再扩军……五万。”刘寒十分平静的对在场的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