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 > 第320章 上策与中策

第320章 上策与中策

    “大事可成?”

    “大事可成!”

    梁廷方直起身子,口中还是念念有词。

    对于荀攸,他是百分之百信任的。

    而从荀攸的言语之中,可见其对荀彧之才也是极为推崇。

    那这样一来,他也必须郑重看待这四个字。

    说实话,这个评价有些惊到他了。

    大事可成,可谓大事。

    莫不是,荀彧认为,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可以统一天下?

    梁廷方来回踱步,旋即又蹲下身子。

    问道:“公达,不知你是如何看待这四个字?”

    “呵呵,说实话,荀攸不知。”

    荀攸自嘲一笑,“我从未见过裴元峥,所以不好随意评价。”

    “只是文若是一个极为谨慎之人,他既这么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梁廷方索性坐在地上,心中有些吃味。

    荀攸的话,他当然听懂了。

    之所以要讲这件事,不就是在告诉他,他不是裴元峥的对手嘛。

    “公达这话,有些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

    “难不成,还要让我向裴元峥献城投降不成?”

    荀攸转过身,将背脊挺得笔直,面色突然变得严肃。

    “将军如有此意,在下愿做使者!”

    “公公达,你不是认真的吧?”

    “我当然是认真的,只是我知,将军绝对下不了这个决心。”

    荀攸垂下眼帘,眼中的失望一闪而过。

    他重新换成一个懒散的坐姿,笑着道:“献城投降是我能想到的上策,是于将军最好的选择。”

    “毕竟有此功绩,将军过去之后,也能位居高位。”

    “只是,我早已猜到,将军绝不愿这么做,所以另外还有一中策。”

    梁廷方有些不悦,脸色瞬间就变得难看了,

    你是我最倚重的谋士,竟然劝我投降?

    他在窦建德这里,可以说是已经位极人臣。

    而如果去了裴元峥那边,就算有着献城之功,那也得往后排。

    更何况,他也算当世名将。

    如此便降了,这面子上又如何挂得住。

    这话也就是荀攸说说,换其他人,早就被他砍了祭旗了。

    荀攸没有接着说他的中策,而是话锋一转。

    问道:“将军应该是百分百相信我的吧?”

    “应该相信,我的每一条计策都是为了将军好吧?”

    梁廷方面露尴尬,赶忙解释道:“这是自然。”

    “若没有先生,我又如何一路晋升为如今的大将军。”

    荀攸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相信。

    半年前,荀攸游学河北,遭遇歹人拦路抢劫。

    是路过的梁廷方救了他一命。

    从那时候开始,荀攸便陪在梁廷方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而也就是这半年,梁廷方在荀攸的帮助下,打了好几场胜仗。

    一路升迁,到了现在的大将军之位。

    所以,在梁廷方心中,荀攸亦师亦友,是命中贵人。

    而对于荀攸而言,救命之恩,如何报答都是不为过的。

    这一趟回颍川,他不仅听到了荀彧的评价。

    更是亲自走访各地,了解如今洛阳朝廷的治理情况。

    去之前,他并不看好。

    毕竟现在洛阳朝廷的实际掌控者太过年轻。

    裴元峥,未及弱冠之年,又能有多少见识?

    可当他一圈走下来,却是大为震惊。

    洛阳周边五郡,与其他郡县颇为不同。

    不说世外桃源,那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

    自裴元峥掌权以来,他第一时间废除了大业年间的各项苛捐杂税,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其余各方势力,没有一个敢马上这么做的。

    大争之世,没钱就等于没兵。

    没有兵马,拿什么去争夺天下。

    而裴元峥有洛口仓这个天下第一大粮仓在,他有这个资本可以暂时任性一下。

    当然,他也明白,洛口仓的存粮也只能解一时之急。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恢复生产,提高国力。

    之后,他开始奖励农耕以富国,激励军功以强兵。

    在这般法令的刺激下,五郡百姓皆积极耕作,踊跃参军。

    更有甚者,周边各郡百姓也是逃难而来。

    这种情况之下,裴元峥不仅没有拒绝,而是选择大力安置。

    给你荒地,让你开垦。

    若有成效,官府帮你盖房。

    不想农耕,也可参军。

    立下功劳,一视同仁。

    不过若是什么都不想干,不好意思,那就拿上铺盖卷滚蛋。

    看到这般法令,荀攸也是不得不感叹其高明之处。

    这就是在抢人啊!

    一切的发展都是以人为基础的。

    耕者、兵源,太多太多了。

    长期以往,必会使得各郡百姓涌入五郡。

    到那时,有此为后盾,裴元峥又如何不能战无不胜?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点让荀攸也颇为佩服。

    那便是吏治。

    若不能整顿吏治,就算有好的法令,也极难实施。

    所以,从裴元峥坐上尚书令之位,就开始整顿官场。

    第一步,打击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

    在裴氏父子扶持杨侗上位开始,这些士族就想要来分一杯羹。

    要分果子,可以,不过要拿出诚意来。

    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

    想白吃白拿,那就别怪我翻脸。

    虽然做不到直接与所有大族翻脸,但挑一家开刀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步,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有本事,就有可能被委以重任。

    就像陈平、赵鼎、海瑞等人,之前都只是微末小官。

    更不用替狄仁杰或是荀彧了,这二人可都是没做过官的。

    而在裴元峥的扶持下,现在一个个都身居要职。

    更关键的是,裴元峥对他们是完全的信任。

    放手任其施为。

    这般肚量,又岂是寻常人能有的?

    如此种种,让荀攸相信,荀彧所言非虚。

    而此时对于梁廷方而言,另投明主当然是上上之策。

    见荀攸久久没有开口,梁廷方以为他心中还有芥蒂。

    于是继续解释道:“公达务必信我,我对公达之心,可昭日月。”

    “将军莫急,汝之心,吾自深信不疑。”

    荀攸伸出双手,握住了梁廷方的手。

    款款道:“从长远来看,武阳城迟早会被攻破。”

    “而这份罪责定然不能加于将军之身。”

    “所以,杜明方必须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