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 > 第409章 六部人选(二)

第409章 六部人选(二)

    裴元峥推荐完之后,陈平立刻迈出一步。

    大声呼应道:“臣以为大帅之言有理,杜如晦可为户部尚书。”

    紧接着是狄仁杰,同样也是坚定地说道。

    “臣也赞同大帅提议,杜如晦可为户部尚书。”

    在二人之后,朝中群臣纷纷进言。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

    “”

    此情此景,杨侗不禁悲从心来。

    苦笑道:“朕竟不知,满朝大臣皆是心意相通。”

    “所思所想,如此一致!”

    继而他转过头,看着裴元峥。

    无力道:“对于裴大帅的建议,朕也认可。”

    “杜如晦便是新任的户部尚书。”

    “臣杜如晦领旨谢恩!”

    杜如晦很是激动,从群臣之中快速跑出。

    毕恭毕敬地施了大礼。

    可杨侗对此却并不待见,只是随意甩了甩手,示意其退下。

    连一句勉励的话都懒得说。

    之后,魏忠贤继续宣旨。

    “崔民干,为户部左侍郎;卢定,为户部右侍郎。”

    这两个名字出现,也是让在场众人吃了一惊。

    这是终于轮到世家子弟粉墨登场了?

    崔民干名气很大,乃是博陵崔氏这一代年轻人之中声名最显之人。

    而博陵崔氏自不必多说,与清河崔氏皆是五姓七望之一。

    当今天下有俗谚:“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

    崔姓排在第一位。

    所以,换句话说。

    崔姓,在如今的天下,就是最有名的姓氏。

    甚至没有之一。

    几乎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但就是这样的豪族,在裴元峥手里却是吃了好几回瘪。

    在他刚刚进驻洛阳之时,博陵崔氏自持身份,并没有主动示好。

    本想着裴氏父子想要稳住洛阳的局势,必定要求助他们。

    可没曾想,这个如意算盘却是落了空。

    在裴元峥的一系列政策下,洛阳城重新焕发生机,欣欣向荣。

    而他们却因为没有攀上裴氏父子这艘大船,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眼见有的世家已然开始行动。

    博陵崔氏痛定思痛,一改之前的态度,开始明确支持裴元峥。

    也是因为博陵崔氏带了头,后续才会有如此多的世家大族在洛阳城被围困之时,捐钱捐物,共保洛阳。

    所以,这份功劳,是必须要奖赏的。

    这个户部左侍郎,就是最好的奖赏。

    至于卢定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

    他虽也是出自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阳卢氏,但在族中却是不受重视。

    可以说,乃是边缘人物。

    裴元峥之所以要扶他上位,一方面是因为此人确有能力。

    更重要的是,以他分裂范阳卢氏。

    在独孤怀恩的煽动之下,范阳卢氏早早地就加入了反裴联盟。

    甚至还派出卢明月,想要置他于死地。

    可范阳卢氏内部对这个决定的意见,也不是完全一致。

    有很多人,并不赞成要站到裴元峥的对立面。

    其中就有卢定。

    此人很有魄力,在看到反裴联盟对裴元峥出手屡屡受挫之后,就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裴元峥。

    他为裴元峥出了一个主意,对付反裴联盟,没必要正面硬刚。

    完全可以从内部突破。

    比如范阳卢氏,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对于这个主意,裴元峥没有马上采纳,只是一笑置之。

    而卢定在他的安排之下,也只是做了户部一小吏。

    本以为,受到冷待的卢定定会失望离去。

    可令裴元峥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就这样安心地待了下来。

    并且勤勤恳恳做事,并没有丝毫不满。

    就算按政绩,他也该升职了,只是不可能做到户部右侍郎罢了。

    但裴元峥就是给了他这个惊喜。

    直接升到顶,坐到了户部的三把手。

    其用意,也是要让卢定做一个活招牌,让范阳卢氏看到,让天下大族都看到。

    与他作对,远远不如扶持他来的好。

    在听到任命之后,崔民干与卢定皆是浑身一震。

    幸福来得太突然,也是有些措手不及。

    但他们也是迅速调整好情绪,向杨侗领旨谢恩。

    对于这两个世家之人,杨侗还是抬眼多瞧了几眼。

    只是也就是几眼罢了。

    很快,他还是恢复到事不关己的状态。

    自顾自地咬起了指甲。

    魏忠贤用眼角瞥了杨侗一眼,一丝轻蔑转瞬即逝。

    继而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口。

    “原礼部侍郎赵鼎擢升礼部尚书。”

    这个任命,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在赵鼎管理下的礼部,一切井然有序。

    由他担任礼部尚书,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礼部负责教育、外交以及朝廷的礼仪制度等。

    以前裴元峥手下的地盘小,礼部其实也没太多事。

    所以赵鼎同时担任荥阳郡太守,还照样忙的过来。

    但现在不同了。

    随着势力逐渐扩大,礼部要忙的事情就多了。

    这首要的,就是外交。

    如何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搞好外交,绝对是门大学问。

    而且,裴元峥还打算举办新朝的第一届科举。

    将天下有识之士全部吸引到洛阳来。

    魏忠贤继续宣旨。

    “吏部员外郎张居正,擢升礼部左侍郎。”

    在赵鼎之后,又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名字出现了。

    张居正?何许人也?

    有什么功绩或者靠山吗?

    竟然直接被任命为了礼部左侍郎。

    而且魏忠贤只说了礼部左侍郎的名字,在之后没有再说礼部右侍郎。

    这也就意味着,礼部也暂时只有一位侍郎。

    关于张居正怎么提拔,裴元峥也是思索了许久。

    以这位大哥的能力, 放到哪一部都没问题。

    他原本就是吏部员外郎,直接提拔为吏部右侍郎也未尝不可。

    但深思熟虑之后,裴元峥还是没有那么做。

    原因有二。

    其一,礼部需要人手,裴元峥打算让赵鼎和张居正分别负责外交与科举两大块。

    其二,吏部侍郎的位置太多人盯着了,张居正一个没什么背景强行上位,恐怕对他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

    赵鼎与张居正对视一眼,也是颇为默契的一起出列。

    齐呼万岁,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