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11章 黄帝

第11章 黄帝

    【距今约四千七百年前后,中原地区发展出了许许多个,以氏族和血缘为纽系的部落,而这些部落在千百年前又或为一家。

    原因并不复杂,在农耕技术还未出现之前,部落为了获取食物而迁徙是必然的。

    而这样的迁徙必然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

    无论采集还是狩猎,都需要广袤的土地才能支撑一定数量的人口存活。

    当一个部落的人口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分家去更远的地方寻找生存资源就成了必然。

    就像最初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燧人氏和弇兹氏等分支部落。

    燧人氏和弇兹氏部族首领结合,又组成了最早的部落联合体,以玄鸟作为共同的部落图腾,自立姓氏为风,也是上古时期最早的姓。

    风姓氏族渐渐发展壮大,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华大地。

    其中便有诞生出伏羲的华胥氏,以及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

    但是同姓过多又妨碍了避免近亲结合的原则,于是风姓氏族又渐渐演变出了其它不同姓和氏的部落。

    姓,主要就是母系社会下诞生的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后在父系社会下衍生出其它姓。

    而氏就更多了,但是在距今四千七百年左右,最大的三个部落为姜姓部落的神农氏、姬姓部落的轩辕氏,姜姓和黎姓组成的九黎氏(蚩尤姓姜,部落称黎氏,与兄弟八人共称九黎)。

    姓,区别了血缘和祖先世系。

    氏,区别了所在地和同一祖先下的不同分支。

    代表神农氏的炎帝,代表轩辕氏的黄帝,代表九黎氏的蚩尤,由此上溯若干年,实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部落祖先。

    但是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这一被不断稀释的血缘关系已经变得淡薄,无法再因为这份血缘,去左右部落因利益而做下的重大决定。

    战争,便是部落为了争夺有限资源、人口、土地的最重大决定。

    不同的部落间相互攻伐,厮杀。

    吞并和被吞并,不断上演。

    战争的本质,从人类诞生到今天从未改变过。

    可以理解与共情的,是人类对自相残杀永远的痛苦和不解。

    农耕时代,食物的匮乏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如果多个部落联合成一体,确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战争是否就可以避免?甚至迎来更大的发展?

    一个答案呼之欲出。

    统一,这个在此之前尚未形成的远大理想诞生了。

    但是能够实现这一宏大理想的应该是谁?

    早在此前,最有希望实现这一理想,也是当时最强大的部落,是炎帝所统领的神农氏。

    但是历史总是充满遗憾,天命并未降临在炎帝的身上。

    炎帝部落已经繁荣很久了,也帮助和吸收了许多部落,是当时公认的最强者。

    但就像所有王朝的末期一样,几乎所有衰败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因为管理制度的一成不变和腐败,积弊已久的部落内部,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

    内部各氏族分支为争夺资源相互攻伐,不再唯炎帝命是从。

    原属炎帝部落的蚩尤,也在这时分裂出了炎帝部落,自立为九黎族。

    这一代的炎帝姜榆罔极力挽救局势,但是衰败腐朽的部落已经无力回天。

    而渐渐势大引得各部落归服的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之野开启大战。

    最终黄帝获得了胜利。

    这位年轻且富有仁德的首领,对战败的炎帝部落宽厚以待,并未以战胜者的姿态将他们视为奴隶,也赢得了炎帝的认可,最终两个大部落结为联盟。

    统一的天命,开始正式落在了黄帝的身上。

    成为神农氏,轩辕氏两大部落最高领袖的黄帝,名义上已经是中原地区诸部落的共主。

    遂下令,让原本归属神农氏一部的九黎族停止兵戈,重归一家。

    然而蚩尤不尊帝命,凭借武力,仍然起兵攻占周围其它部落向外扩张。

    最终黄帝率领诸部落,与蚩尤在涿鹿之野爆发大战。

    然而九黎部落不仅继承了神农氏完善的农耕技术,且在此基础上率先发展出了冶炼金属的技术。

    麾下将士个个仗刀执矛,蚩尤更是铜头铁额,浑身着甲。

    九黎族强大的武力,让胜负的天平开始向蚩尤倾斜。

    黄帝九战九败。

    这样的大败让人感到绝望。

    但是黄帝相信,所有的失败和苦难,是大功告成前必经的磨难。

    最终黄帝发动更多的部族联盟,借助天时地利,针对金属甲具兵器调整新的战术。

    与蚩尤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

    如史书记载的那样,黄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蚩尤战败。

    这一战之后,中原大地终于迎来了渴望已久的统一与和平。

    融合了多个部落的联合体,构成了概念更为确切的华夏族。

    黄帝、炎帝、蚩尤,也被尊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黄帝在位期间大治天下,设立明确的官职,任用贤能。

    文字得到了更多发展,桑蚕和五谷也是一样。

    将原本的山地农耕,推广向发展前景更广大的平原农耕。

    后世也将此确定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开端之一。

    五行中土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黄帝被认为具有土德之瑞,故而后世尊称他为黄帝,居五帝之首。

    《史记·五帝本纪》中,只用了六个字描述黄帝的离去‘黄帝崩,葬桥山’。

    而黄帝离去后,他将帝位传给了同样具有仁德的孙子,颛顼。

    颛顼也因后续的功绩,成为了后世人记载中的五帝之一。】

    后世朝代的帝王和臣子百姓们,都在瞻仰着天幕中,为他们打下立国之基的先祖。

    ……

    伏羲身边的女娲这时说道:

    “在我们之后,部落之间发生了这样的大战,我们同属一脉,不该这样的。”

    伏羲思索道:

    “生存,是战争的起因,食物就是生存。

    只是畜牧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迁徙会导致的分裂。”

    伏羲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神情变得坚毅。

    “农耕带来的食物富足要在我们这一代实现,部落之间的重新联合也要在我们手里完成!”

    伏羲氏,这个以伟大先祖命名并流传千古的部落,本就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存在。

    又在天幕向所有部落传扬了伏羲的功绩后,伏羲的声望,将穿过地域和血缘的限制,在各部落中到达顶峰。

    农耕时代,金属冶炼,统一,部族联合体,乃至国。

    或许真的有可能在伏羲的手中,提前数千年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