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老旧巡防营到陆海空钢铁洪流 > 第67章 青州经济大发展

第67章 青州经济大发展

    李德海万万没想到,这么一件麻烦的事情,不但被丁书言轻描淡写的化解了,而且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提高了不少。

    丁书言在学生示威游行之后,做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之所以跟维京人合作,说到底还是丁书言手里没钱的缘故,想要解决一部分钱的问题,最快的办法就是开办银行,发行纸币。

    丁书言手里有600万两白银,被他铸造成了银元之后,变成了800万块的银元,这些银元的定价是一两白银价值一块钱。

    银元对于商业交易来说比较便捷,虽然比实际价值低了些,但制作比较精美,又是硬通货,老百姓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之前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个巡防营的统领,没有什么声望,发行纸币肯定没人愿意用,现在他已经是青州的节度使了,名望有了,手里也有了权力做信用背书,可以适当发行一些纸币了。

    事实上,盘龙国一些有实力的钱庄,也会发行银票之类的纸币进行流通,老百姓之所以信任他们,主要是他们可以随时把银票之类的纸币,兑换成硬通货。

    不过,这800万银元,因为这段时间的战事和军队整编,已经花费了300万,只剩下500万了,于是,丁书言决定以手里的这500万块银元做准备金,发行价值1000万元的纸币。

    按照一般的商业经验,两倍的溢发规模是比较谨慎,很多钱庄的溢发规模都达到了三倍,也就是说,手里有1两白银,他们可以发行3两的银票。

    为了增加纸币的信用,纸币除了可以到银行直接兑换成银元外,还规定在青州缴纳税赋,必须使用纸币,并规定任何商铺不得拒绝使用纸币交易,违者将遭到十倍罚款。

    这样一来,商家和百姓为了缴纳税赋,就必须要把手里的一部分白银,去银行兑换成纸币,而银行得到了白银之后,就可以把这些白银继续铸造成银元,再用这些银元发行更多的纸币。

    手里有了钱之后,丁书言首先在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尤其是师范类学校的投入,并聘请了徐镜心作为青州的教育部部长。

    他倒不是为了讨好这些老师学生,主要是丁书言深刻的认识到,没有文化什么也干不成,军队的军官和士官们需要文化,工厂企业的技师需要文化,基层行政管理就更需要文化了。

    除此之外,丁书言还成了监察部,聘请刘冠三为监察部部长,专门负责对各地官员的检察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官员贪腐行为。

    此时的这些读书人,还没有受到官场污染,脑子里满是朝气和理想,正适合让他们来整顿官场的不良风气。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动作,那就是向老百姓推广化肥了。

    说实话,化肥是个好东西,但想要老百姓自己慢慢接受这个东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百姓手里没钱。

    因此,丁书言准备给老百姓提供一些专项低息贷款,只要有合适的保人,他们就可以直接从化肥厂拿到化肥,银行则根据化肥的售价,把钱支付给化肥厂。

    这样一来,既把化肥卖出去了,也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到低息贷款后挪作它途。

    除此之外,为了把这些化肥尽可能的推广到更多的地方,丁书言还从维京人那里购买了大量的卡车,在各地成立了运输公司。

    丁书言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太阳历19012年的时候,青州的粮食产量大增,为了不造成谷贱伤农的局面,他又在各地建了大量的粮仓,作为军队的战备仓库,也可以用来平抑粮价。

    于此同时,节度使府的赋税收入也大大增加,从去年的每年1200万两白银,一下子增加到了1500万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年青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25,算是飞跃式的发展。

    当然,这1500万两白银被铸成了2000万银元。

    除了这些税赋的收入外,跟维京人合作的矿产企业,尽管是刚刚开始运作,也给节度使府带来了200万两白银的利润。

    节度使府自己经营的制碱厂,由于各大盐场现在已经变成了节度使府的资产,产量进一步的扩大,从原先的日产5吨,变成了日产20吨,每年的利润也从五、六十万银元,变成了200多万银元。

    氨气厂、化肥厂那就更不用说了,在丁书言的大力推广之下,年利润达到了恐怖的500万银元。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收入,整个节度使府的年收入,达到了恐怖的3000万银元,而这3000万银元,丁书言又用它发行了6000万元的纸币。

    为了让这些钱流通出去,丁书言决定拿出其中的一大半出来,继续用来推广化肥的使用,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之后,肯定会更加积极的使用化肥,估计明年的财政收入还会上一个台阶。

    农民手里有了钱,就会开始消费,纺织业也会快速发展,同时,一些懂得过日子的农民,就会开始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养猪、养鸡,甚至购买牛、驴、骡马等大型牲畜。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农业,见效快,也更容易获得民众的支持。

    除此之外,丁书言还加大了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为以后得工业发展储备人才。

    虽然目前他重点发展的方向是农业,但农业只是发展的基础,想要让青州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肯定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实力。

    丁书言加大教育投入,不是为了赶时髦,或者是博人眼球,而是因为他明白,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一定是要有文化的,那些大字不识的工人,很难培养成高级工程师。

    首先,丁书言拿出了大量的资金,扩大了青州的基础教育规模,只有扩大基础教育的规模,才能从里面筛选出更有天赋的学生。

    其次,丁书言对中专技术培训方面进行了重点投入,尤其是在理工机械专业方面的投入,培养工业发展急需的工程师,光靠国外的工程师,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