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老旧巡防营到陆海空钢铁洪流 > 第108章 厚积薄发前的准备

第108章 厚积薄发前的准备

    经济要发展,在军事方面也不能放松,鉴于张树元在菏泽、历城的良好表现,丁书言任命他为青州军第五旅旅长,并由他从预备役各团中抽调部队,组建第五旅。

    另外,青州军从东洋人那里总共缴获了72门三八式75mm野炮,从段洪那里缴获了54门三八式野炮,被丁书言全部留了下来,以增加青州军的远程火炮压制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潍县兵工厂的火炮生产速度太过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军队对远程火炮的需求,因此,先把这些缴获的远程火炮拿来凑凑数。

    这些三八式75mm野炮至少有半数遭到了损伤,需要兵工厂对它们进行维修,不过,丁书言对这些火炮的远程性能不太满意,索性准备把这些野炮一股脑全部改装一下。

    三八式野炮的最大射程为50米,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仰角只有165度,如果能把射击仰角提高到43度,最大射程能提高到11600米。

    这种改良的方法,丁书言的科技图书馆里有记载,主要是改造炮击,加强了炮身的驻退复进机,内部增加了一根弹簧。

    在丁书言的前世,日军的三八改野炮只不过是把单腿炮架改成了中间空缺的箱式炮架,但这样改造,虽然解决了仰角问题,但方向射界狭小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后来日军把三八式野炮的单腿炮架,改成了开脚炮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给了一个新名字,叫九五式野炮。

    因此,丁书言直接就把三八式野炮的炮架,改造成了开脚式炮架,三角支撑的稳定性,让三八改的射击可靠性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这些经过了丁书言改良后的75mm野炮,除了让其中的24门继续装备两辆装甲列车外,剩下的火炮组建了两个75mm野炮团,以加强青州军的远程压制火力。

    改良后的三八式75野炮,受到了炮兵的普遍认可,各个旅长在了解了这种火炮的性能之后,强烈建议丁书言纳入到制式火炮的生产序列当中。

    目前潍县兵工厂生产的120mm重迫击炮,最大射程在5000米左右,完全满足步兵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以及中程火力压制需求。

    而仿制的施耐德M1919式105mm山炮,最大射程7850米,跟自己家的重迫击炮和这个时代流行的山炮射程相比,远程压制优势不明显,射击精度也不足。

    另外,青州军的两个主要对手,东阳帝国和董家军,主要的远程火炮都是三八式野炮,那就更没有远程火力压制优势了。

    可青州军改良后的三八式75mm野炮就不同了,比他们的三八式野炮射程远了3000米,足以对他们形成远程压制优势。

    因此,丁书言考虑再三之后,拍板决定,开始仿制三八式野炮,当然,是改良后的三八式野炮。

    当然,在这期间,青州军需求最大的是120mm重迫击炮,丁书言的目标是,每个步兵团直辖一个重迫击炮连,每个重迫击炮连配备4门120mm重迫击炮。

    原先为了凑数而配备的81mm迫击炮,撤出团级火力配置,只保留6门37mm平射炮,毕竟,很多作战场景,需要直瞄火力来摧毁敌人的火力点。

    这样一来,青州军的火力体系就基本形成了合力的高低差,连级火力是60mm迫击炮,营级火力是81mm迫击炮,团级火力是120mm迫击炮,旅级以上的火力,是75mm野炮或105mm山炮。

    为了满足军工需求,扩大军工生产规模,机床厂也加班加点,为兵工厂生产所需的机床设备,随着一台台的机床被生产出来,潍县兵工厂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

    于是,丁书言趁现在资金比较宽裕,又拨出了一大笔资金,在历城建了一个大型兵工厂,既能满足自己的装备需求,又能向罗斯帝国出售武器,换取硬通货。

    没错,是硬通货,这些卷入战争的国家,自己的货币贬值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他们自己的物资都不够用,也不能向他们购买物资,收罗斯帝国的卢布货币,等于脑子进水了。

    这些机床除了用来生产武器,还用来大量仿制其他的工业设备,比如氨气厂生产设备、制碱厂生产设备,以及化肥厂生产设备。

    既然成了盘龙国的节度使,当了节度使,这就如同是坐在了一条逆流而上的船上,不进则退,你不能打败别人,就只能等着被别人打败。

    虽然节度使之间有下野这一说,但在这期间难免有仇家找上门来,下场好不了哪里去,再说了,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这是懦夫的行径。

    反正丁书言肯定不甘心只缩在青州这一个小角落里,肯定是要找机会多占地盘,最终想办法统一整个盘龙国的。

    因此,他之所以没有马上动手,就是在为了以后抢地盘做准备。

    一旦拿下来别的地盘之后,那些化肥生产设备和制碱设备,都能立刻派上用场,化肥和纯碱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稳定所占地盘内的局面。

    除此之外,他还要大量的储备地方干部,经过这两年的培养,大量的前朝官员被政务学校里培养的地方干部替换了下来,这才有了青州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等丁书言获得了新的地盘之后,这些地方干部就可以立刻填补上去,不至于像刚刚占据了青州那样,被迫启用前朝的旧官吏,让他们继续有机会盘剥百姓。

    当然,在这种新旧官员的交替中,也不是所有的前朝官员都要换下来的,只要前朝的那些官员能跟得上形势,跟得上时代,恪守丁书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也是可以留下来的。

    给这些前朝官员机会,不是丁书言思想保守,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那些前朝官员在各地都是豪门大族,或者是地主乡绅。

    如果把他们全部排除到体制外,容易让他们形成一股合力,集体来对抗丁书言的统治,这不利于青州的稳定,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这跟丁书言的作战策略有些相似,给人家留条出路,人家就不会跟你拼命,这样一来,形成的内耗就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