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老旧巡防营到陆海空钢铁洪流 > 第112章 墙倒众人推

第112章 墙倒众人推

    过了几天,李德海跑到了董定邦那里,眼巴巴的问:“殿下,我的事情”

    “事情都没有办成,你还好意思过来问,你还要不要脸了?”

    李德海一听之后就有些急了,为了获得这个节度使的位置,他李德海脸皮都不要了,不但跟未婚妻分手,而且还亲自跑去给他说媒,事情没成,也不是他的错啊!

    “殿下,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李某人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对你们董家也算是鞠躬尽瘁了,再说了,我李某人也不是三岁小孩子,那热河节度使名义上好听,但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否则怎么可能会轮到我的头上。”

    正在气头上的董定邦,原本想要发一通火,但想到事关重大,需要热河省这么一个缓冲地带,就算没有这件事,李德海也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是父亲董百城早就定下来的。

    于是,董定邦看了他一眼,语气淡淡的说:“你也知道,冯军长正在编练新军,第十三师是这支新军的骨干力量,你要当这个热河节度使,只能带走一个团的老兵和一个团的新兵。”

    对于丁书言和他麾下青州军的认识和了解,李德海比任何人都要深,别说冯士璋新编练的这个军,就是段洪的精锐部队,也挡不住青州军的进攻。

    与其在这里被当成炮灰,还不如找一块地盘默默发展自己的羽翼,第十三师是他带出来的,他有信心重新恢复实力,并在热河地区发展壮大。

    双方之间各有心思,董定邦的目的是削弱第十三师,而李德海则是希望自己也能跟丁书言一样,成为一方的节度使势力,而不是毫无根基,任人摆布的军头。

    想到这,李德海咬了咬牙,点头道:“能为殿下效力,是属下的荣幸,即便是只有一个旅的兵力,我也要为殿下守住燕京的大门,把张雨霖牢牢的锁在东北三省。”

    董定邦也没有继续在为难他,很快,李德海就带着自己手下的一个旅,以及董百城签发的任命书,浩浩荡荡的去热河省上任了。

    而秦若兰跟丁书言的关系公开了之后,秦家也无法继续在燕京待下去了,很快全家人就抵达了历城,受到了丁书言的隆重欢迎。

    紧接着,丁书言跟秦若兰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岳父秦国维也被任命为青州大学的校长,很多秦国维的拥趸,以及一些在燕京不得志的文人,也纷纷来到了历城,让青州的教育事业空前的繁荣了起来。

    在这个节度使遍地的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节度使之间相互攻伐,大部分老百姓并不太关心谁给他们当政,更关心的是娱乐八卦。

    这个时代的信息非常闭塞,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报纸,只要当地的节度使严格控制着报纸上的消息,即便是像青州军打败东洋人的大事情,也会慢慢的在人们心中抹去。

    毕竟,任何一个节度使势力,都不喜欢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被别人给抢了风头,能活下来的报纸,都要及时报道对那些节度使来说是正能量的消息,别人那里多么多么差,自己这里多么多么好。

    而秦国维则是报纸上的名人,不可避免的,丁书言的名字,也逐渐的被盘龙人熟知了起来,他打败东洋人的事迹,这才被盘龙人广泛的传播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了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董百城宣布登基为帝,可仅仅是几天的功夫,立刻遭到了整个盘龙国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就连他自己的地盘上,也不少报纸冒着被查封的危险,发表了反对的声音。

    董百城被气的几乎要吐血了,当初他征求意见的时候,各个节度使几乎没有人反对,现在他登基称帝了,却一起跳出来反对他,这是诚心要给他难堪。

    随着整个盘龙的舆论进一步的发酵,董百城的手下们也开始动摇,纷纷劝董百城不要登基称帝,跟盘龙国的民意对抗,是没有好下场的。

    时间来到了太阳历19016年,盘踞在关中的西北节度使郑传祥,并州投靠了董百城的李岩,徐州的张贵,扬州的卢嘉祥,荆州吴传宗,交州的白天赐,纷纷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要讨伐董百城。

    其中,徐州的张贵和扬州的卢嘉祥,联合起来进攻皖省,荆州的吴传宗和西北节度使郑传祥分别进攻荆州和豫州。

    吴传宗虽然号称拥有荆州,但主要势力在湘省,荆州他只占据了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依然掌握在董百城的手里。

    李岩则是通过兵变,软禁了董百城的嫡系军官,吞并了忠于董百城的军队,宣布脱离董百城的掌控,自己任命自己为并州节度使。

    至于交州的白天赐,则趁机对益州地区发动了进攻,益州地区的节度使虽然不是董百城的嫡系,但名义上却是董百城的人。

    当然,包括白天赐在内的这些节度使,主要目的也是借着民意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地盘。

    各大节度使都在利用民意争夺地盘,唯独丁书言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整军备战,把麾下的5个主力旅,扩编成了5个主力师。

    青州军的主力师跟其他节度使的编制不同,只有三个步兵团,外加一个炮兵团。

    而其他的节度使主力师编制是两个步兵旅,外加一个炮兵营,或者是三个主力师整编成一个步兵军,步兵军直辖一个炮兵团。

    另外,由于各地节度使的武器装备不足,每个炮兵营从原来的18门缩减到了12门,一个炮兵团满编是36门火炮,即便只是这样,很多炮兵团的编制火炮数量也是不足的。

    于是,丁书言也针对各节度使部队的火力配备,缩减了炮兵团的编制,75mm的野炮团从原来的54门缩减到36门,105mm山炮团从原来的36门,缩减为现在的24门。

    没办法,新式火炮的产能不足,满足不了作战需求,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他虽然在历城内新建了一个大型兵工厂,但这个兵工厂主要是生产轻武器和弹药的,像火炮这种重装备,得需要高级技工。

    要不是投奔过来的几千维京人中,给兵工厂补充了不少高级技工,恐怕火炮的产量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