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摆烂与搞笑我都是认真的 > 第21章 整合四方宇宙境界划分

第21章 整合四方宇宙境界划分

    云帝见状头也不抬的说“我方才只是在想灵气之道和武道就不能相融吗?而且流觞啊,难道你不觉得这四方宇宙的境界太乱太杂了吗?就拿这盘古仙域的境界划分就和其他三个仙域有所不同。最让我不理解的是这盘古界是否和那道域有所关。这些暂且不谈。所以我想和你干一件大事如何!”云帝回答的过程从未抬起头,始终低着头似乎刚刚的发言一点不影响大脑的思考。

    夏流殇闻言表情立马肃穆起来,双眼微眯死死盯着云帝看。

    没看一会夏流殇开口问道“云老头,英雄不问出处啊!看来咱俩想到一块去了。本来我还怕你的天资不够格呢!我自己清楚我这一世的天赋,但是我一个人却还是没有太大的把握解决归纳四方宇宙这杂乱无章的境界。要是弄出来一些不伦不类的境界出来,那想必这四方宇宙天道在极光大陆我出生时赠予我的功德怕也是保不住了。甚至在这四方宇宙修道感悟法则的时候就很要命了。”说到这里夏流殇顿了顿向宇宙虚空顶端竖起了中指,以祖星华夏友好的国际交流手势表示对四方宇宙天道的“敬意”……

    对夏流殇的动作云帝自然是用神识察觉到了,不过云帝依然低着头颅思考境界的问题。倒是夏流殇不紧不慢的收回手势又开口说话了。

    “不过现在看来云老头你的天赋确实是让我刮目相看了。我轮回十世见过的天才何其之多,哪一个不是一方宇宙天命之子?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和你相比简直了就是鸿鹄与尘埃。虽然神界实力取巧了,但你的天赋确确实实是我见过最妖孽的存在。也许咱们两可以试试整合这四方宇宙的境界。”夏流殇说完这话不消一会,始终低头思索的云帝猛然抬起头眼冒精光的看向夏流殇激动说道。

    “好,干了。自从见识过那两位剑修后,本已无敌惯的我又怎会屈居他人之下!流觞啊你可真是我的贵人。方才我想了很久我决定先把盘古仙域主流境界与你说道一番,然后咱两在研究研究怎么整合境界。”

    夏流殇闻言点了点头没说话只是摆出来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云帝开始吧。

    云帝也不矫情开始把道家传道盘古仙域的所有境界娓娓道来。

    “流觞啊!盘古仙域凡人境与其他界域没有太大区分,所以咱们重点说一下他们的仙这一区域。道教中人将仙分为五等,分别是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鬼仙

    盘古仙域道家史册记载:“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舌而已。”又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

    鬼仙“盘古仙域尤其是对于鬼仙之境更为了解。一味闭目寂坐,冥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人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鬼仙。”

    人仙:“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孽重福薄,一切魔难而改初心,止于小成。云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哈吐纳之为错。着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吉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一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方曰人仙。更有一等,而悦于须臾,厌于持久,用功不谨,错时乱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人仙者,五仙中之下乘也,修真之士,未悟大道,只于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守此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合,而形质因之固矣。八邪之疫,不能为害,而疾病自少,安康自多矣,形质固而少病多安,全其天命,乐其天年,益寿延龄,乃称人仙。”

    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覆,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盘古仙域中更是有道家古籍《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地仙的强大的。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一气者,昔父与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是此阴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而在二肾。且肾,水也,水中有火,升之为气,因气上升以朝于心。心,阳也,以阳合阳,太极生阴,乃积气生液,液自心降,因液下降以还于肾。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矣。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矣,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五行名之数也。论其交合生成,乃元阳一气为本。气中生液,液中生气。肾为气之根,心为液之源。灵根坚固,恍恍惚惚,气中自生真水。心源清净,杳杳冥冥,液中自有真火。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相交而变黄芽,合就黄芽而结成大药,乃曰金丹。金丹既就,乃曰神仙。”

    盘古仙域《史记·孝武本纪》:“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天仙“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地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以厌居洞天,效职以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天仙者,功成于三乘之中,迹超乎三乘之外,不为法拘,不为道泥,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或效职为仙官,天官为尊,地官次之,水官又次,既为仙官升迁不已,历任于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历任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总之,所谓天仙不离于天者近是,至其所以成之着,由于神仙厌居三岛,传道人间,道上有功,人间有行,与造物同参,经万古而不朽,及其一旦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乃为仙乘中之无上上乘。”

    “而且你提到了武道让我想起了盘古仙域有一方下界几千年前貌似是出现了一种名叫古武的东西!原理和你说的武道蛮相似的。他们将那古武境界统称为七候!”

    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停心在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玄竟,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

    凤初境:疾病不生,身轻体健,练气。

    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颜,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移居别郡,择地而安,邻里之人,勿忘旧识。

    琴心境:返老还童,明晰自身,筑基。

    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蚻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眕霞,彩云捧足。

    腾云境:飞行天地,腾云驾雾,金丹。

    第四候,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

    晖阳境:元婴。天地能源为己用

    第五候,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乾元境:移山倒海,雷霆震怒,化神。神飞天外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灵,色形不定,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无相境:阳神。

    第七候,高超物外,迥出常伦,大道玉皇,共居灵境,贤圣集会,弘演至真, 造化通灵,物无不达。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名曰究竟。

    太清境:混元。

    “流觞啊,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方下界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大秘密!算了先不说这个。哦对了,这方下界更是将一种名为五时的上乘修炼心法公诸于世!”

    五时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念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入心,而心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动策,进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半,心静似摄,未能常静,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摄心渐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触亦不动,由摄心熟,坚固准定矣。”

    “流觞你认为这盘古仙域的境界与其他诸域相比之下如何?”语罢,云帝下意识的跺了跺脚,很明显脚痒了。回轮回仙域的时候六道看来是免不了一顿疼爱了。

    六道“……我TM谢谢你”

    “哦对了这盘古仙域心法好就是好,不过他们对于动作的要求看着就过于复杂了。这个待会咱俩再好好研究研究怎么去繁化简。”云帝想起这茬下意识的为夏流殇说明了这点,毕竟整合一个宇宙的境界天道必将降下海量功德。功德是个好东西谁会嫌少呢?所以这让云帝不敢大意。不仅如此,云帝还顺带说了好多道家内在修炼的一些杂七杂八的动作……

    “盘古仙域的道家有一种名为《静功之道》的外在动作就十分的复杂。”

    “道家修炼,归根结底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势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有三种。”

    “第一种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第二种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第三种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呈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野外空旷安静之地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坐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如今我们在做修炼功夫时,首先要从动作上进行调整,然后自然而然的就能进入放松状态。”

    “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笃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又称“子午诀”,两手抱诀这时,左手食指和拇指画圆,右手拇指放在圆内,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从拇指方向看,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盘古仙域道家没有男女之分。”

    “当然有外修就有内在法诀,他们的内在法决名为“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武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一位古武世家的天才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而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像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这一次的云帝完全就是一个话痨之神附身的感觉,小嘴叭叭个不停。于是稍作停顿的他又开始了……。

    “除此之外修古武的那些家伙还搞出来一种叫观光的修炼秘法,这种东西还是师徒才能相传。“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说着云帝还亲自伸手指了指自己身体的相应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

    “更有意思的是盘古仙域的那方下界的现在时代将光定义为“上帝粒子”!根据他们的观察光在观察的时候不是物质不观察它又是物质了!”说完云帝突然抬手向阴间天空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