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 第128章 沮授的好手段

第128章 沮授的好手段

    虽然沮授并非武将出身,但他却拥有着武将般的胆识和决断力。在冀州陷入危机之际,他临危受命,担任了冀州守将的重任。他以文人之身,却行武将之事,以笔为剑,以智为矛,用他的智谋和胆识为冀州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沮授的领导下,冀州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他善于观察形势,能够准确判断敌我双方的实力和优劣,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战术。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因此他不断地派人侦查敌情,收集情报,以便更好地制定战略和战术。

    沮授还善于运用心理战术,他深知士兵们的心理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他时常鼓舞士气,激励士兵们勇往直前,为保卫家园而奋战。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让士兵们感受到了他的决心和信念,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

    在沮授的智谋和胆识的指引下,冀州军民在多次危机中化险为夷,保得一方安宁。他们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家园的安宁和繁荣。沮授也因此赢得了冀州军民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沮授的智谋和胆识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之中。他深知“仁者无敌”的道理,因此他对待士兵和百姓都充满了关爱和同情。他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他的这种仁爱之心和谦逊之态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面对张邈的二十万大军,沮授深知兵力悬殊,不可硬拼。然而,冀州城内兵力有限,箭矢更是匮乏,若是持久战,必将陷入困境。沮授深知,唯有智取,方能破敌。

    一日,天色阴沉,大雾弥漫,黄河之上,雾气缭绕,能见度极低。沮授站在城头,望着对岸张邈的大军,心中已经有了计策。他召集心腹将领,将自己的计划一一道来。众将领听后,无不佩服沮授的智谋。

    沮授命人准备了三十艘小船,船上遍设草人,每个草人都披着铠甲,手持盾牌,远远望去,犹如一支准备渡河的军队。一切准备就绪后,沮授又挑选了数百名精壮士兵,藏于船舱之中,只待时机一到,便展开行动。

    夜幕降临,大雾愈发浓重。沮授命人点燃火把,击鼓鸣金,做出渡河进攻的假象。南岸的张邈大军见状,以为冀州军真的要来渡河进攻,于是万箭齐发,射向河中的小船。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射中船上的草人,发出“嗖嗖”的声响。

    一个时辰过去了,船上的草人已经插满了箭矢,如同刺猬一般。沮授见时机已到,便命人停止击鼓,将小船缓缓驶回冀州城。张邈大军见小船退回,以为冀州军已经撤退,便停止了射箭。

    小船回到冀州城后,沮授命人将船上的箭矢全部卸下,清点之下,竟然有二十万支之多!众将领见状,无不欢呼雀跃,纷纷称赞沮授的智谋。沮授却淡淡一笑,说道:“此计虽妙,但只能解一时之困。我们仍需加强防守,准备迎战张邈的大军。”

    沮授的计策不仅解决了箭矢匮乏的问题,还大大削弱了张邈大军的士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冀州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与张邈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在沮授的智谋和冀州军将士的英勇拼搏下,冀州成功守住了城池,张邈的大军也被迫撤退。

    在病床之上,戏志才的脸色苍白如纸,他的眼神却仍旧锐利如鹰。听闻沮授在大雾天气中施展的佯攻之计,他心中立刻明白了沮授那草船借箭的巧妙手段。他紧锁眉头,咳嗽声不断,仿佛每一次咳嗽都在撕裂着他的身体,但他依旧坚持着,试图将心中的忧虑传达给张邈。

    “主公,我们……我们上当了。”戏志才艰难地开口,声音微弱却坚定,“沮授非等闲之辈,他这一手,既解了冀州之围,又使我军二十万大军北伐无望。咳咳咳!”

    张邈站在床边,面色凝重,但眼中却闪烁着不甘的光芒。他拍了拍戏志才的手背,安慰道:“志才,你别急。这次虽然受挫,但未必不是转机。只有让大家都知道我军受挫,陈留的那些牛鬼蛇神才会露出马脚,到时候我们便可杀回陈留,一举廓清陛下身边的小人,稳定我们的后方。”

    戏志才听后,轻轻摇了摇头,咳嗽声愈发剧烈。他挣扎着坐起身来,直视着张邈的眼睛,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忧虑:“咳咳咳……主公,眼下并非是对陛下身边的人用强的时候。您难道没有察觉,曹家那些人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吗?”

    张邈面色一沉,但他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志才,你多虑了。曹家那些人,我自有办法对付。你还是好好养病吧,此事本将自有计较。”

    戏志才叹了口气,他知道张邈的固执,也明白自己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但他心中的忧虑却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胸口,让他无法安心。他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但心中的忧虑却如同波涛般汹涌澎湃。

    张邈见状,也不再多言,他转身离开了房间,但心中的不安却如同阴霾般挥之不去。他知道,戏志才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曹家的变化已经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但他也明白,此时的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暗下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都要带领大军杀回陈留,为陛下清除身边的奸佞之徒。

    “沮授果然不负我望!”韩馥坐在府邸的议事厅中,十几天的卧病在床终于使他能够重新站起来,处理冀州的事务。他手中紧握着一封捷报,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捷报上详述了沮授如何运用智谋,借大雾天气以草船借箭之计成功挫败了兖州大军的进犯,这一胜利不仅为冀州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更是大大提升了韩馥的士气。

    “沮授真乃我冀州之栋梁啊!”韩馥感叹着,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沮授的敬佩和赞赏。近年来,冀州四面楚歌,兖州、青州等地的势力如狼似虎,对冀州这块富饶之地虎视眈眈,冀州仿佛处于风暴的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沮授凭借他的智谋和胆识,为冀州带来了一线生机。

    “主公,既然南线暂无战事,我们是否应该调沮授北上,以应对黑山军的威胁?”谋士闵纯小心翼翼地试探道。他清楚韩馥对沮授的器重,同时也明白黑山军对冀州构成的潜在危险。

    然而,韩馥却轻轻摆了摆手,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淡淡地说道:“张燕终究只是一届山匪,成不了气候。他们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缺乏足够的组织和战略眼光。我们只需封锁边境,截断他们的粮食供应,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回太行山。”

    韩馥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黑山军的不屑和自信,他认为这样的策略足以应对当前的威胁。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黑山军虽然出身草莽,但张燕却并非等闲之辈。他善于团结人心,懂得利用地形优势,更有着一颗不屈不挠的斗志。而且,冀州与黑山军之间的恩怨纠葛已非一日之寒,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远比表面看上去要复杂得多。

    但此刻的韩馥,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自信之中,坚信自己的决策能够为冀州带来和平与安宁。然而,历史往往充满了变数,未来的走向究竟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然而,韩馥的这一决定却恰恰被张燕所利用。张燕原本就是高冲民军的大将,他深知冀州的虚实,也明白韩馥的性格和策略。他利用韩馥的轻敌心理,赢得了足够的时间进行内部治理的强化。黑山军在张燕的领导下,逐渐摆脱了山匪的习气,开始向着更为正规的军队转变。

    而韩馥却对此一无所知。他依旧沉浸在沮授带来的胜利喜悦中,认为冀州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冀州的危机并没有因此而解除。黑山军的威胁正在悄然逼近,而冀州内部的矛盾也在逐渐激化。

    韩馥的轻敌心理不仅让冀州错过了剿灭黑山军的最佳时机,还使得冀州在面对其他势力的进犯时显得力不从心。冀州的军队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长期的内耗和疏于训练,战斗力大打折扣。而黑山军则在张燕的带领下逐渐壮大,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冀州的形势愈发严峻。黑山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冀州的防线频频告急。而韩馥此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对张燕的轻视和疏忽给冀州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然而,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冀州虽然勉强抵挡住了黑山军的进攻,但已经元气大伤。而周边其他势力也趁机发难,冀州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韩馥此时才深刻体会到“悔之晚矣”的滋味。他懊悔不已,但已经无法挽回局势。

    在冀州的危急时刻,沮授再次站了出来。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胆识,为冀州争取到了一丝生机。然而,由于韩馥之前的轻敌和疏忽,冀州已经失去了太多的优势。沮授虽然尽力而为,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冀州败亡的命运。

    韩馥在冀州败亡的那一刻,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懊悔不已,但已经无法挽回。冀州的败亡成为了他一生的痛。而沮授的智谋和胆识虽然为冀州争取到了一线生机,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冀州在三国乱世的洪流中逐渐沉沦,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在幽暗的军帐内,灯火摇曳,映照着张燕坚毅的脸庞。他身穿黑色战甲,头戴铁盔,浑身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此刻,他正在听取张白旗的紧急报告。

    “燕帅!”张白旗快步走进军帐,神色凝重地行礼道,“据我方探子回报,韩馥已派重兵封锁了赵国边境,冀州各郡与赵国的联系已被完全切断。”

    张燕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便舒展开来。他沉声道:“这个韩馥,总是自以为是地帮助我们。他以为只要控制了边境,赵国地域狭小,粮食产量不多,我们坚持不了多久便会退回太行山。哼,他这是小看了我们黑山军的意志和智慧。”

    张燕顿了顿,继续道:“既然他这么想,那我们就将计就计。白旗,你立刻传令下去,挑选小股精锐人马,前往冀州其他郡县抢粮。记住,抢到的粮食全部分发给当地的穷苦百姓,让他们知道我们黑山军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这样既能给韩馥造成假象,又能为我们日后出兵冀州做点铺垫。”

    张白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立刻单膝跪地,抱拳请战道:“将军妙计!末将愿亲自领兵前往冀州抢粮!”

    张燕摇了摇头,微笑着说:“白旗,你虽然勇猛善战,但这次行动需要更加谨慎和隐蔽。我认为白饶将军比你更合适,他性格沉稳、行事周密,而且更像黑山军的风格。你且留在营中,负责调度后勤和警戒事宜。”

    张白旗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明白张燕的安排是出于大局考虑。他立刻领命道:“末将遵命!定当全力配合白饶将军的行动!”

    张燕点了点头,满意地说:“很好!你去传令吧,让白饶将军带五百精锐人马,即刻出发前往冀州抢粮。记住,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要暴露身份。”

    张白旗领命而去,军帐内再次陷入了寂静。张燕望着灯火摇曳的军帐,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