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官之子科举日常 > 第32章 学习

第32章 学习

    之前文葆光一直在文家族学念书,族学的夫子是文家本家的一个叔叔,教得十分死板。

    每天就是教念书,念完就让学生们自己背,嘴上总是念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前文葆光还觉得没什么,现在和林夫子学了这一年多,文葆光才体会到该怎么读书。

    同样的一篇文章,按族叔的教法,文葆光得学十天半个月。但是林夫子讲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讲一次文葆光就能背个差不多了。

    林夫子经常还让他们辩论,彼此的想法也在辩论中越辩越明越辩越清。

    以前在族学的时候,文葆光经常被族叔骂脑子笨,不是读书的料。可是在林夫子这儿,林夫子经常夸奖自己有天分有灵气。同窗们也总是夸他,帮助他。

    文葆光觉得有这样的夫子和同窗,自己再幸运不过了。

    所以非常希望林夫子能继续教他们。可是林夫子已经是举人了,应该不会再教书了。

    这个问题林贺倒是知道答案,“会教的,我爹应该会教咱们到会试之前,会试之后教不教就不知道了。”

    主要是,林伯英到时候若是在外地做官的话,“你们到时候也不能跟着去上任啊。”林贺也有点可惜,自己的这几个同窗真的是人品与学问俱佳,自己作为一个在现代活了二十来年的人还经常能从同窗身上学到很多。

    不知该感慨自家老爹会挑学生,还是感慨古代人的早熟呢,现代自己的朋友都上大学了还像个小孩一样,整天嘻嘻哈哈玩乐呢。

    文葆光觉得自己都有点嫉妒郑谷和林贺了,不管夫子去哪儿上任,这两位都能跟着去。

    林贺没和文葆光说自家老爹要是考不上就做教谕的事儿。

    一方面,林贺还是很希望自家老爹能考上进士当官的,另一方面,没有把握的事儿,林贺也就不想白白给人希望。

    没一会儿,郑谷被问的满头大汗的出来了。下一个叫的是文葆光。

    看郑谷那累得不轻的模样,几人都有点担心自己。

    林夫子很少横眉冷对地直接骂他们,但是被夫子用锐利的眼睛一看,几人就害怕。

    林贺把自己背的文章在脑子里回忆了一遍。

    以前林贺总觉得自己背书背得慢,现在背得多了,速度也提起来了。

    林贺想起上辈子自己是一个文科生,高中背书的时候,老师都是要求从目录开始背,一口气把一本书按照结构顺下来。

    这辈子自己竟然连文科生的天赋都忘记了。

    于是这段时间,林贺就在尝试把学过的几本书编出目录,然后按照目录来背书。

    这样背了一段时间,林贺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拿出一篇文章来,林贺可以回忆起是哪本书的第几篇。

    等林贺最后一个从书房出来后,郑杰和老林头都回来了。

    郑杰请教了一上午该怎么办席,怎么回礼。信心满满,你回来就拿出笔墨纸砚开始写写画画。

    老林头今天一大早就上山去了,现在回来累的不行,坐在椅子上抿着茶休息呢。

    老林头从知道儿子中举那天便激动起来,一直到现在都没缓过来,不过为了不让人笑话,他现在想笑也是拿茶杯掩住在后面偷偷笑。

    老林头从小就没吃过一顿饱饭,少年时代就接连丧父丧母,又四处逃荒要饭。

    好不容易娶了媳妇生了儿子还是个身子不好的独苗,没想到儿子这么有出息!现在十里八村的谁不羡慕他!

    见林伯英带着林贺出来了,老林头忙直起腰来。

    他已经问到了吉日,就是下个月初三,还有十来天。

    到时候要摆台子唱戏,正好把牌坊立起来。

    本来众人都想着要摆三天的流水席,但是被林伯英一票否决了。

    林伯英虽然辈分低,但是现在说话的分量俨然是最高的,几人都没有反对。

    初三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林伯英好不容易清静下来,就立马带着郑谷和林贺去了郑家看望他的岳父岳母大人。

    这是林伯英第一次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能在岳父岳母面前抬得起头了。

    妻子娘家的家境比自己家殷实多了,如果妻子嫁给岳父的朋友家,也不用日日下地劳作,可以安安心心在家做个富太太。

    相反小杰嫁给了自己后,每天和娘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也会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日子还不比在闺中的时候悠闲。

    因此没回去岳父家,林伯英总是觉得亏待了妻子,没脸见二老。

    现在自己终于可以给妻子孩子好的生活了,见到岳父岳母心里也有底气了。

    果然,一到郑家,林伯英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郑谷和林贺站在后面提着点心礼物,等了半天也没人理他俩,尴尬地自己走进去了。

    林伯英这次来主要就是告诉二老好消息,顺便邀请二位到时候一起吃席。

    二老喜出望外,女儿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能有好日子了过了。

    林伯英还和二老说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林姥姥很满意林伯英的做法,就应该趁着年轻一鼓作气考上进士,年岁越大,牵绊越多,就更难考上了。

    听林伯英说了给村里买地办学堂的事儿,林姥爷点点头,林伯英以后要当官,现在就必须有一个好名声。

    “等回头你亲自把县尊请过去,不要失了礼数。”林姥爷也知道一点大陵县的张县令,张家在宣化府这一带势力很大,已经有二百多年了,大陵县的张县令虽然是张家的旁支,但也不可轻视,不然人家随便扔过一双小鞋来,都够林伯英喝一壶的。

    林姥爷年轻的时候跟着军队南征北战,皇上的队伍打到宣化府门口的时候,就是张家的族长领着众人杀了原来的都督,大开城门迎接当今皇上。

    因此,皇上很给张家面子,许了张家族长高官,听人说好像后来还纳了张家的姑娘为妾,只是后来的事情林姥爷就不知道了,现在张家的姑娘是什么位分林姥爷也不得而知。

    林伯英点点头,这位张县令看起来已经是知天命之年,上任也不过五年,这个位置想必就是皇上对张家的谢礼之一了。

    想起这位出手很大方的张县令,林伯英现在算是明白张县令为什么这么大方了,有世家大族做靠山,张县令多少银子拿不出来。

    林姥爷听林伯英说起张县令两次赏赐的银子,也不免惊讶。

    “张家如此厚赏,日后你入朝为官难免与他们扯上关系啊。”林姥爷的这话不算耸人听闻,想想知府才赏赐了二十两银子,一个县令就拿出来五十两,这就很令人惊讶。

    林伯英点点头,知府是赏赐只是惯例,县令的赏赐就是破例了。

    “一个宣化府才出了十个举人,到了会试,剩下的进士可能只是十之一二,张家这是早早的便开始笼络啊。”林姥爷神情复杂的看向自家女婿,他其实是不太喜欢张家的。

    早年间,张家囤积粮食,战事起之后又高价卖出。当今围城三月,城内饿殍遍野,张家硬是撑了三个月一毛不拔,城内百姓饿死了十之六七,激起民怨杀了都督,开城门迎接当今皇上。

    张家的屯粮自然都献给了皇上,饱了他们这群军士的肚子。

    可是想起大军进城时城内横七竖八躺着的饿死的尸体,林姥爷就忍不住胆寒。从前朝的世家到当朝的新贵,这条路是用全城百姓的性命铺成的。

    林贺和郑谷陪着林姥姥在厨房做饭,郑谷烧火,林贺在那儿摘菜。

    茶壶在火炉上呼呼作响,里面煮的是林姥姥今天刚打回来的羊奶。上市街上有一户人家养了奶山羊,每天早上都挤了新鲜的羊奶来卖,这一壶是林姥姥想着他们快回来了,特意提前去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