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官之子科举日常 > 第55章 殿试2

第55章 殿试2

    坐在座位上,诸位贡士的心都悬着,一边思考考题,还要一边回忆参拜皇上的礼数。

    一会儿,皇上会亲自出来监考,前几日,已经有人教过他们参拜的礼仪了。

    诸位贡士都要行行五拜三叩礼。先揖礼,然后下拜五次,然后磕三个头。

    先前在奉天殿门口,他们已经在皇极殿前的广场上参拜了诸位卷官执事。

    林伯英在脑子里不停的回放叩拜的流程,深呼了几口气。

    辰时二刻,皇上带着诸位诸位官员进入大殿,立于上方接受众人的参拜。

    看着满殿的贡士跪下来的模样,皇上不由得生出一种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快意。

    行礼完毕,皇上微微点头。

    便有一个身着一品官服的大人出列宣读圣旨,主要是宣读考试规则,以及感念皇恩浩荡,皇帝临轩亲策。

    林伯英感觉这一系列流程走的极快,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坐下来开始构思答卷了。

    奉天殿内静地出奇,连皇上都不出声说话,锐利的眼神从考生身上一个个的扫射过去。

    ‘这个人表情很轻松,想必答得不错。’皇上在上面很容易看清每一个人的小动作和表情是放松还是凝重,都逃不出这位皇帝的法眼。

    ‘这是会元吧,听说是胡卿的儿子。不错。’

    ‘这个人面中怎么有这么大一个痦子,可惜了。’

    ‘这个看起来有五十了吧,唉’

    底下的贡士似乎有得能感受到皇帝的眼神从他们身上略过,手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

    林伯英倒是完全没有注意到。

    也有可能是他离皇上太远了。

    奉天殿极大,贡士们的座次是按排名坐的,分为两列,单数一列,双数一列,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很大。

    因此林伯英离皇上的距离有二十多步远,感受不到也是正常的。

    林伯英正在仔细思考殿试的题目。

    和前几次考策论不同,殿试的题目往往更注重实务,胆大的人往往能出奇制胜。

    但是这也看情况,如果遇上一个小气的皇帝就惨了。

    林伯英正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写得婉转些。

    今次殿试的题目是:行道久可见功效,朕有心行道已久,为何未见功效?“变则通、通则久”,今天可以不断变更政策吗?

    林伯英沉吟良久,终于下笔了。

    人在专心的时候,时间是过得很快的,等林伯英写完草稿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皇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下了台阶,在考生中游走,有的时候还会凑到某个正在奋笔疾书的考生旁边看人家写。

    等皇上慢慢踱步走到林伯英身边的时候,他已经检查了一遍错字,正在誊抄。

    殿试的时候是没有专人誊录的,只有一道糊名的工序。所以考生的字迹就极为重要了。

    一笔好字就可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皇上的身子靠过来,遮挡住了正午直射进来的阳光。

    林伯英紧了紧手中的笔,继续誊抄,不敢抬头。

    等光禄寺的太监进来发放午餐的时候,林伯英才抬起头看了一下殿中,皇上已经不在了。

    殿试的午餐十分简单,每人馒头两个,汤一碗。

    午餐也可以不吃,如果答得快的话午时之后就可以交卷离开了。

    如果没有答完,可以吃完午餐继续,直到酉时才会强制收卷。

    林伯英想了想,拒绝了午饭。

    自己还不是太饿。

    林伯英还不到申时就答完了,跟着一旁的执事到东角门纳卷。

    ------

    次日晚上,文华殿。

    一共三十三张卷子,也不需要誊录。考官们很快阅完,分成了一二三等,现在是到文华殿给皇上读卷。

    每个读卷官依次跪至御前向皇帝朗读所持试卷,然后交给皇上御笔朱批,选出一二三甲。

    也就是这时候,主考官陶老终于现身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埋头修史,昨天才抽出时间来阅卷。

    这回,他也带来了自己推荐的一甲人选。

    此人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且并未打草稿,在试卷上一气呵成。

    他历数了历代皇帝治国之教训。还直言批评当今,连科举制度也被他批“细书为工,累牍为富。”这样一来读书人只知道功利的读书,做不到以天下为己任。

    这人的文章太过激进,几个同考官都敬谢不敏,只有陶老颇为推崇,因此特意来文华殿为皇上读卷。

    “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他这样评价此人。

    皇帝听过此人的文章,不由得击节赞叹,曰:大善。

    在场的几位主考官也就都明白皇帝的意思了,此子就是一甲第一名。

    读完几位同考官推荐的文章,皇帝尤嫌不足。又让人把二甲的文章拿出来读给他听。

    最后皇帝留下了最心仪的三张答卷,陶老才领着众人把剩下的文章拿出去了。

    本朝惯例,二三甲人选由考官确定,在传胪大典之前已经写在了黄榜之。

    而一甲的三人由皇帝亲自于传胪大典当天颁布,再写在黄榜上,张贴于长安左门外以示天下。

    一甲进士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本次殿试有十名阅卷官,每个试卷都会由十人判卷,并在试卷上做出标记,以圆圈最佳,三角形其次,方块形再次,打叉就是否定。

    因此排名次的时候还是很顺利的。只要按标记的数量排列即可。

    “陶老,这二人的分数相同。”同考官捧着两张答卷交给陶老,一般这种情况就需要主考官来定夺了。

    陶老把两张答卷接过来细细地看过一遍,在最上边的那张答卷上画了一个圈。

    下首的同考官看见这一目,微微勾起一抹笑:他就猜到了陶老会这么选,越是激进越得陶老的心。

    陶老咳嗽了两声,声音也有点哑,“诸位,既然已经查验完毕,就照此顺序开始写黄榜吧。”

    众官员拱手称是,立马有小吏过来一张张拆去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