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官之子科举日常 > 第145章 林喆的烦恼

第145章 林喆的烦恼

    三年任期已满,林贺也要挪一挪位置了。

    平心而论,林贺觉得在翰林院的三年还是很锻炼人的。

    在现代职场,人们总是说,“办公室是最锻炼人的。”

    那到了古代,林贺也可以说一句,“翰林院是最锻炼人的。”

    在翰林院接触的都是这个朝廷的顶层,可以了解整个国家的运作情况。

    林贺的大局观就是在翰林院培养的,整个朝廷的顶级文人所在之处。

    在翰林院锻炼了三年,林贺想他也该去地方上看看了。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翰林院的文官们总是大言炎炎,谁都看不上,每天不是嘲讽这个就是批评那个。

    林贺也想看看,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到底是纸上谈兵还是能有其用武之地呢?

    说实话,林贺其实心里也明白,自己也仅仅是一个正七品的小翰林,在太子殿下面前其实是没什么面子的。

    也就是在皇长孙面前有一些师生之谊罢了。

    因此,林贺并没有去跑官,他在哪儿都没有关系和人脉,又不愿意出钱,所以去哪儿都一样。

    不过在一日他给皇长孙讲完《春秋》之后,送他出门的小太监不经意的说了一句,“听说林大人要升任通判了,恭喜恭喜!”

    林贺挑了挑眉,他已经习惯了宫里人说话的这个味儿了,什么都不明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吏部的委任状还没有下来,这个皇长孙旁边的太监就知道他的去处了。

    这不就是说这事儿是他们给自己运作的吗?

    林贺微微一笑,朝天拱手道“这都是皇恩浩荡!”

    那太监煞有介事地点点头,客客气气地送走了林贺。

    这些日子主子动作不断,就盼着这些人在关键的时候能出力了,太监眯了眯眼,“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过了几日,林贺才接到了吏部的委任状,云州通判,正六品,主管粮运及农田水利。

    云州,宣化府属地。

    不得不说,朝廷还是很人性化的。

    在上任之前,林贺早早交接了翰林院的职务,有了一个两个月的假期。

    三年过去,他们同批的进士有了不同的去处。

    陈柱朝升了翰林院侍讲,尹挺还没挪窝,庶吉士们也大都有了好的去处。

    还有一些翰林选择了和林贺一样的道路,到地方上发挥自己的力量。

    林贺应酬不断,尹挺还在修书,他给林贺列了长长一列单子,让林贺到云州探求访问。

    一本百科全书的编纂,需要的知识也十分广泛,因此他需要别人的帮忙,把问题一一列了下来让林贺探求,或者把需要的东西写下来让林贺帮忙找找。

    林贺痛快地接下来,“我一定仔细为尹兄留意。”

    尹挺常年板着的脸终于裂开一条缝,露出点点笑意。

    陈柱朝给林贺送来了不少表礼,还给林贺说了一通现在的云州知州,也姓陈,正是他的族人。

    林贺认真地道谢。

    陈柱朝人缘不错,朋友也多,几乎没有人与他不对付。

    可越是这样,林贺越不敢与他深交。

    他太完美了,符合这个时代士大夫的所有追求。

    可林贺反而看不懂他,他好像没有任何自己的欲望,或者说他的欲望就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人。

    与他接触的时候,林贺总是感觉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

    ——

    林贺要到云州去了。

    这个大雷一下子炸懵了全家。

    除了林伯英,全家上下没有人想到了这一件事会发生。

    对于老林头李氏和郑杰来说,他们一直以为,林贺会像林伯英一样,在翰林院呆待个几年,然后进六部,踏踏实实地做官然后过他们的小日子。

    没想到,这一下子就是去云州三年。

    而且就算是三年之后,林贺也不一定就会回京。

    家里的气氛差极了。

    林贺没有解释这件事是自己的主意,皇帝比天大,说这件事是皇命比说这件事是林贺的主意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消沉过后,郑杰带着云娘给他们收拾行李了。

    这回可是个大工程。

    不像之前林贺他们单独住在小院中,吃饭还是在一起吃。

    现在林贺一家三口是切切实实要自己过日子了,什么都得有啊。

    郑杰不盯着不放心。

    林贺带着林喆到前院书房躲避郑杰的唠叨。

    林喆的成绩平日里还是不错的,在学堂也算是佼佼者。

    但是有林贺珠玉在前,林喆不免就面临着诸多对比。

    就连林伯英有时候忍不住了也会说,“你哥哥在你这个年纪就怎么样怎么样”。

    林喆内心的压力巨大。

    林贺带着林喆背书。

    他这个阶段正是疯狂输入的时候,林贺教林喆用自己的背书方法,时常回顾。

    然后再按着自己心中的编排背书。

    每一天都回忆之前背过的内容或许有点困难,但是长时间坚持下来就很难忘记了。

    就比如现在,林贺和林喆比着背,就算是林贺很久没看,也不比林喆背得慢。

    林喆是普通人,林贺更是。

    他相信,只要有好的方法,林喆的未来不比自己差。

    背过书,林贺又带着林喆联句。

    林喆的思维还是挺灵敏的。

    林喆的教育水准,在整个京城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在学堂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回家后还有林伯英和林贺两个进士教。

    按理来说林喆应该挺骄傲自信才对,可能就是因为林伯英说的多了,林喆才不自信起来。

    林贺看出了林喆的烦恼,只能宽慰他,“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要多想想自己有什么。”

    “把眼界放的大一些,不要仅仅局限于在读书上的成就。”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哥哥厉害得人更多。”

    人这一辈子,读书也就在前二十年管用,到了人生的后半段,拼得就是其他的了。

    至于后半段怎么办?林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办法告诉林喆。

    林贺给林喆讲了文葆光的故事,他那时候紧张地不能参加考试,结果现在已经是一方父母官了,官声极好。

    听文葆光说,文县的百姓甚至要给他立生祠,被他阻拦了下来,一个小官太出头不好。

    林喆地眼睛亮亮的,显然很感兴趣,追着林贺问了好多文葆光任上的事情。

    他从小就没回过农村,自然不懂农时之事。

    写文章的时候倒是都知道农本为重,但是做不到像文葆光一样对田地的事情如此之清楚。

    林贺还有些感慨,想当年文葆光可是比林喆还不知人间疾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