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官之子科举日常 > 第162章 团队?

第162章 团队?

    林贺正在心里谋算着给州学的学生们上一课。

    这是一节实践课。

    学报的任务布置了下去,这群孩子们还不算笨,最一开始拟的题目就去上几次会试、乡试的题目。

    各人写好了文章,先在学生中评选了一轮,选出最好的几篇,又由薛侃执笔,把上次他们的辩论写成了文章,学报的初稿也就形成了。

    他们先交给了吴夫子看。

    吴夫子接过来看了,却并没有说什么,只交代他们让林贺看。

    学生们还以为吴夫子觉得他们写得好,十分开心。

    正发愁着怎么找到林大人。

    要知道,林大人平时在衙门办公,只有他有空的时候才会来州学,林大人要是不来州学、他们是找不到林大人的。

    一个高个子瘦学子提议,“我三叔是林大人的下属,要不咱们托我三叔送一下。”

    “不可,不可,最好是当面送,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也能听听林大人的想法。”这段时间,在林大人手下,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能直面别人的批评,林大人当着他们的面揪出他们的毛病不是一回两回了。

    他们都习惯了,面子什么的丢多了就不在意的,相反,自己能在名师的指点中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要不,咱们到林大人家去拜访一下?”有人提议道。

    “可是,咱们怎么知道林府在哪里呢?”

    “问问吴夫子?他不是林大人的岳父吗?”

    “吴夫子会说吗?”

    “会吧,不管会不会,咱们先问问吧。”薛侃一锤定音。

    这四篇文章中虽然没有自己写的,但林大人是交代自己牵头搞这件事的,他不能落后。

    一群人结伴问了吴夫子,吴夫子果然告诉了他们,他们写了拜帖递到林府。

    林贺看着手中的帖子,哼笑了一声,“叫他们后日来吧。”他后日休沐。

    ------

    啪的一声,林贺把一摞稿子扔到了桌上。

    “胡言乱语,不知道在写什么。”

    坐在林贺下首的几人诺诺不言。

    薛侃努力鼓起勇气,“林大人,不知我等该如何改进。 ”

    “离题万里!”

    “读题!读题!先把四书五经读透再说!”

    林贺抿了一口茶,开始带着他们一句句分析,教学相长这句话是最有道理的,林贺现在教起他们来游刃有余。

    头一份学报,林贺足足磨了他们四五次才最终定了稿。

    又让他们安排排版和格式。

    “大人,您说的第五篇文章,不知要留多大的位置。”薛侃期待的看着林贺,这篇文章是不是出自林大人之手呢。

    林贺想了想,“留一个版面就可以。”

    这篇文章也该到了。

    林贺还是拜托了自己老爹写了一篇,林伯英这些年是真正做到了“一日不书,百事荒芜”这八个字。

    不久,薛侃捧着文章,高高兴兴离开了。

    林伯英林大人的文笔真是老辣。

    是的,在刑部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练,林伯英的性子中也带了一种严厉和直击人心的力度。

    这学报林贺不仅在州学中发放,还在书院和云州城中广为发放,一时之间在城中引起了一股以看学报为乐的热潮。

    “这林大人还真是不一般啊。”这年头,虽然考上进士的人不多,但是以读书人自居的人还是很多的。

    他们拿到了文章自然会点评一二。

    不过林伯英这个老牌进士的文章还是很能打的,谁都不能说出个不好来。

    还有人注意到学报末尾的一行小字,若有愿意投稿者,可直接投放到云州州学之中。

    学报每月一刊。

    虽然出得慢,但林贺为了保证质量,只能如此为之了。

    这一次发放学报是林贺掏钱印刷的,然后免费发放出去。

    林贺打算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一段时间,等学报发展成熟,就可以收费然后弥补印制的费用,自负盈亏了。

    这些事,林贺都交代给了薛侃,由他牵头,州学最近都安稳了很多。

    薛侃邀请了州学的几个领头人,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学报的小组,于是,整个州学都团结了起来,平日里大家学习的劲头高昂,互帮互助,一日千里,闲暇时间还要准备学报一事,忙得不可开交。

    ------

    书院这边也没有闲着。

    两天的招生结束,林贺又带着博士们亲自面试了学生。

    现在刚到五月,新招来的学生们已经渐渐习惯了在书院中的生活。

    所有人都住在书院中,大门一关,与世隔绝。

    每日统一起床、吃饭、读书、互相回答问题,写日记,由学长检查。

    每日还要射箭、踢蹴鞠、跑动,这些平日里在家坐在椅子上动也不动的年轻人们被迫运动起来,每日累得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书院、州学都步入了正轨,林贺也终于迎来了少有的闲暇时光。

    吃过早饭,林贺捧着茶踱步到书房,书房角落的桌子上垛着成堆成堆的帖子。

    书院的名声现在在整个云州都传开了,不用出钱,考过就能进,有这个规矩在,不少平民子弟也入了学。

    寒光书院别具一格的培养方式也渐渐传开。

    这些人就都是来林贺这儿找门路想要进寒光书院读书的,其中还有一些人是参加过考试的,但是没有通过。

    林贺随便翻了一封来看,这人也是好笑,说自家祖籍也是大陵县的,也是姓林,七绕八绕地,硬是说他和林贺家是亲戚,都是亲戚了,安排一个学生入学的事应该也能办吧。

    林贺暗暗发笑,他家是大陵县的,这人打听的消息没错,可是这人没打听出来,爷爷是逃难来大陵县的,他们家祖籍并不在宣化。

    林贺没打算管这件事了,现在书院的收支还算是平衡,等秋收过后,又有一笔进项。

    还是让山长他们管吧,若是真的缺钱了,就让这些人出一笔不菲的“折校费”也可以。

    说到底,自己还是本州的通判,书院步入正轨,他也该功成身退了。

    接下来书院还是靠他们自身发展吧,自己不能一直拽着这事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