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官之子科举日常 > 第171章 丰收

第171章 丰收

    在林贺对着一整片齐刷刷的药圃发呆的时候,学田已经迎来了头一年的丰收时刻。

    绵延不绝的田野上,到处是学子们丰收的笑声。

    进了书院这一年,从前养尊处优很少下地干活的学子们也习惯了时不时全体出动到学田上干活的日子。

    这些粮食就是支撑他们这一年在书院学习生活的支柱,他们一步步刨地、施肥、下种、除草、又终于等来了丰收。

    大家都盼着今年能多收获一些,这样的话,他们的伙食就能好一些,藏书阁里大家写在门口石板上希望购得的书籍也能买来。

    没有人偷懒,没有人打闹,大家已经都懂得了团结的意义。

    书院就是他们的家,而这些粮食就是家里这一年的嚼用。

    成年的男子们干重活,年纪小些的就捡地上掉下来的碎块,六月份的时候他们已经收了一茬麦子,现在收的是番薯。

    番薯都埋在地里面,他们得一个个地刨开,抖掉泥土,再放进筐子里,先统一运回书院。

    林贺今日特意过来查看,看大家分工有序干劲十足的样子,他就放心了。

    现在书院里,除了山长和博士先生们,领头的还有几个学长。

    平日里学长要管着学弟们的功课,久而久之就建立了权威,现在几个人各自领着一队人马,把地分成几大块儿,正比着哪队干得快呢。

    林贺哈哈大笑,这丰收的场景就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大笑!

    这一年,风调雨顺,除了学田,云州治下的几个县都丰收了。

    林贺带着人一个个县巡视过去,丰收过后,天就快速地冷了下来,北方就是这样,一场雨下过去,温度一下子就降了。

    林贺浑身是雪的进了屋,赵大人入了冬就窝在衙门里不愿动弹,凡是要出门的事,都是林贺代替他。

    林贺一进屋,屋里的热气扑来,就感觉快要冻僵的脸融化了,脱了斗篷,这才拱手道,“大人下辖各县都已巡视完毕。”

    赵大人呵呵笑着,“好,辛苦林大人了。”说着递给林贺一杯热茶。

    林贺接过来几口喝了下去,他明白赵大人这回叫他来是想干嘛,马上过了年吏部的考课就开始了。

    赵大人肯定也是想问问自己的计划吧。

    其实二人的心中都有数,林贺是不打算挪窝了,书院属于刚起步阶段,他的药材事业也刚刚开始。

    年内,林贺还是想把手上这一摊子事弄完。

    当然了,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赵大人都不想让林贺走。

    因此,林贺还是故意思考了一番,“下官在云州三年,承蒙大人关照,为朝廷办事,算是学有所用,今番若是能有幸回京去,孝敬父母,也算是无憾了。”林贺故作这般姿态,为得也是想让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有的时候,面对上司,就得诉诉苦表表功才行,不然就这么黑提白不提的,林贺的事都白干了。

    再说,若是没有赵大人的首肯和帮助自己的药材事业也很难起步啊。

    赵大人并不意外,“林大人是本官的左膀右臂,岂能离去?”

    从前林贺没入仕的时候很好奇,官员的变动升迁内里的原因是什么?

    入朝之后亲身经历过才渐渐了然,不过是资源的置换,拿你没有的换我没有的,就像做生意一样,银货两讫,大抵就是这样吧。

    林贺把自己的条陈交给赵大人看,赵大人眯了眯眼睛,缓缓念道:“惠、民、药、局?”

    是的,就算不能官府出面直接运营,林贺又想出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由官府出资鼓励百姓在荒地、旱地、盐碱地上种植药材,收获之后统一收购。

    再炮制加工出卖给各地的药贩子、医馆。

    这从中所得的收益就可以供养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医疗机构,给百姓一个可靠的治病场所。

    而且,因为本身制作药材,那么就可以降低药品的价格,从而降低百姓看病的花费,以此来造福百姓。

    此外,大规模种植和加工药材,也可以通过这种集中式的生产减低药材的成本,这样在市场上的价格降低了,购买的人也会增加,可以以此来打通全国的市场。

    计划很完美,虽然还没付诸实践。

    现在缺少的就是官方的背书了,作为二把手的林贺手中的权力还没有这么大,必须得赵大人点头才行。

    而且,将来药材卖到全国各地,必然少不了世代经商的赵家的帮忙。

    赵大人看着林贺的条陈凝思,久久不语。

    林贺补充道“大人放心,先前下官已经找到了枸杞等几种药材的良种,几位老师傅都说产量必然会增加,此外,下官也已经托了各地的同窗好友帮忙寻找良种,已经有了回信。”这些都是好消息,能够证明这件事情有前途。

    其实,林贺还让魏老丈领着人建了一个小型的育苗基地进行实验,之后,林贺想推行标准化种植。

    虽然没有后世各种高科技的监管机器,但是林贺尽量让魏老丈等人记录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遇上各种问题该如何应对,写成小册子记录下来。

    将来,可以通过口耳相传的方法,传播药材种植的技巧,尽量避免失误。

    林贺做计划的时候总是想着尽善尽美,试图把一切会遇到的风险和问题都规避,然而,经过了建寒光书院以及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林贺明白了一个道理,计划做得再完美也只是计划,只有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遇到一个个问题,再一个个解决才能有所作为。

    赵大人:

    每回看了林大人的条陈节略,他总是觉得在异想天开,索性林大人要的不多,他也就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证明,林大人没让他失望过,那么,这回,这看似异想天开如空中楼阁的事情能成功吗?

    反正,若是林大人不做,自己也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处理衙门的事情,这件事再坏也坏不到什么地步去。

    赵大人沉思片刻,反而问了林贺另一个问题,“林大人,你看赵斌如何?”这是问他的科举之路还有望吗?

    林贺想了想,回了两句话:“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