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朝兴衰史 > 第 245章 汉元帝,大傻帽

第 245章 汉元帝,大傻帽

    啥也不说了,汉元帝刘奭就是命好。还不都是他娘,许平君在天之灵保佑吗?

    假如他不是出生在帝王家,像他这样的智商和才能,别说当皇上,当个县令都费劲。

    我就够笨蛋了,从汉元帝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她还不如我!

    真不是胡说八道,下面这件事说明了一切。

    童鞋们,咱们开讲元帝是个大傻帽这样事。

    前面讲过了,宣帝刘询去世前,让史高、萧望之和周堪,共同辅佐元帝。

    由于史高是外戚,朝中大臣为防止他干政,规定史高主管尚书事项,尚书权力很大。

    按照汉武帝分内朝和外朝治理国家,史高属于皇上的内朝,萧望之和周堪全面兼而有之。

    萧、周都是大儒,又是元帝小时候的老师,自然二人很受皇帝的宠信。

    文人通常社会阅历少,生活在理想社会里。

    一班儒生和元帝整天围在一起瞎叨逼,他们都是一类人,

    之乎者也满口都是文言文,让史高插不上话,着急带吃醋。

    局势等于萧、周重新组阁了一个新的辅政小团体——文人团体,把史高边缘化了。

    朝中的大臣们贼精,看到萧、周二人很受元帝的宠信,纷纷选边站队。

    多数臣子加入了萧、周团队。

    史高也不是吃干饭的,曾是宣帝重用的红人,没两下子也当不上首辅。

    心中暗骂:“都是老中医,别给我点眼药水。

    你二人想架空我,想夺取我的首辅地位,姥姥!”

    史高也开始了加强自己的团队建设。

    纵观历史,败坏朝政往往始于小团体的出现。

    西汉是从元帝开始走下坡路的,此时也正是小团体形成之时。

    此时萧、周集团不满宦官集团做大做强,逐渐专权的动向,

    于是推荐刘向(也叫刘更生)和金日磾的侄孙金敞为给侍中,

    让他俩代替宦官干的工作,利用他俩来制衡和分权宦官集团。

    从汉武帝时起,就有任用宦官为中书令的先例,汉朝第一个宦官中书令就是司马迁。

    宣帝时,他重用了两个宦官,分别是弘恭和石显。

    不过宣帝很聪明,重用宦官干活却不给他们过大的权力。

    他认为这些宦官没儿没女没家庭,不会有私心私利。

    想想也是,太监光棍一个,过完自己一生也就画上了句号,财富爵位交给谁呢?

    宣帝去世后,就把这两个宝贝太监留给了儿子刘奭。

    刘奭儒家知识很丰富,执政经验几乎为零。

    没他爹的才能,重用这两个人却没能有效制约他们的权力。

    也就是自元帝起,西汉开启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回到话题,史高没有多少墨水,他被宣帝看中,一是特有的外戚身份。

    二是他曾以侍中的身份,揭发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一事,因此被宣帝封为了乐陵侯。

    如今他要抗衡萧、周小集团,必须有帮手,遍观整个朝廷,文化人都投靠了萧、周,

    没有文化却有权有势的,只有宦官集团了。

    迫于形势,史高和宦官弘恭、石显就联合了起来。这时候的联合属于抱团取暖,共同对付文官集团。

    ……

    弘恭,沛郡人,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青年时,他在朝中为官,有一天精虫上脑,扒着墙头偷看宫女洗澡。

    结果被人发现,被廷尉判刑割去了小鸡鸡,那时叫腐刑或宫刑。

    弘恭受的刑罚和司马迁一模一样的,这种人进宫当太监最符合条件,于是弘恭就当了太监。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就让这些阉人分割丞相事务,

    比如选择认为关键的奏折呈给皇上,这叫中书令。

    当时弘恭为中书令,石显为中书仆射,中书仆射协助中书令处理一些政务。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石显,这家伙是西汉有名的宦官。

    石显,济南人,今山东章丘人。

    石显和弘恭一样,都是青少年时管不住下半身,判刑被割去小鸡鸡。

    在古代,进宫当太监有两种来源,一是被生活所迫,家中贫困无法生存,自阉进宫当太监。

    另一种就是弘恭和石显这类人,年轻时犯了错误,为了谋个职位,只好进宫当太监。

    石显从小门郎开始做起,传传话,跑跑腿。别看职位不起眼,但作用很大。

    谁想见皇上都要由他通报,官员都要贿赂石显。

    但凡底层人做了太监,他们都有一套识人本领。

    石显见多了尔虞我诈,通过进步,他变得比狐狸还狡猾,比饿狼还阴狠。

    有一个算一个,太监没一个好的,身体残缺造成了心灵上的残缺。

    石显别有风格的行事,很受宣帝的欣赏,逐渐被重用。地位仅次于弘恭。

    元帝继承皇位的第二年,弘恭去世,石显就继任了中书令,成了元帝重用的宦官。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脉外戚不可小觑,那就是许皇后许平君的亲戚和后人。

    其中知名人物有许嘉,他是元帝刘奭的姥爷许广汉的侄子,

    后来许嘉过继给了许广汉当儿子,承继了许广汉平恩侯的爵位。

    许舜,许广汉的弟弟,被封为博望侯。

    许延寿,许广汉的弟弟,许嘉的父亲,被封为大司马,乐成侯。

    许氏女,许嘉的女儿。

    这一脉外戚,以许嘉为核心。

    在元帝时,许家势力还算可以,以后就逐渐被王氏外戚所代替。

    总结下来,元帝当上皇帝后,由于他的能力有限,其权力要被外戚,文官和宦官集团进行分割。

    朝堂上,从此拉开了明争暗斗的朝局。

    有一说一,萧、周小集团势力最强,但都是些文人,从阴谋诡计来说,

    文官集团斗不过石显的宦官集团。太监都是些什么人呢?你去琢磨!

    石显首先发起了进攻,通过首辅史高,状告萧望之和周堪结党营私,组阁小集团。

    “陛下,朝堂上拉帮结伙,对皇上危害巨大,有架空皇上的危险!

    萧望之和周堪现在就在进行这件事,不得不防!”

    元帝懂个啥,他知道臣子团结起来对他不利。

    元帝被石显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陛下,萧望之和周堪,仗着自己是陛下小时候的老师,如今拉帮结派其心可诛!”

    元帝最害怕有人抢他的江山。“石爱卿,这事你说如何处理呢?”

    “陛下,如果您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去问问首辅大人,看看他对萧、周有什么看法?”

    这就是石显高明之处,当皇上相信他时,他再推荐一个人,去佐证自己所说的话。

    元帝果然去问史高,亲们想一想,史高会赞扬萧、周吗?

    肯定不会的,史高恨不得一拳打死萧望之和周堪。

    随后元帝询问石显该如何处置萧望之?石显和史高建议“请派谒者把萧望之送交廷尉。”

    元帝点头同意。

    元帝刚当皇帝不久,他懂的儒家知识确实很多,但是对于从政一窍不通。

    他被石显和史高忽悠了,“移交廷尉”就是关进监狱。元帝认为移交廷尉是审问,

    哈哈!元帝不懂术语,等于亲手把老师萧望之关进了监狱。

    过了一段时间,元帝纳闷,怎么不见我老师萧望之了?

    太监回答道:“陛下,你下令已经把萧大人关进了监狱。”

    元帝这才发现自己理解错了,急忙让狱吏放出萧望之。

    元帝很生气,召来史高和石显责问,二人也不辩解,心说反正也出了一口气,够萧望之窝囊一辈子的。

    等元帝气消了,石显道:“陛下,如今无罪释放萧望之,等于自曝皇上不懂法律,

    另外,陛下刚即位,未能以德化闻于天下,就先把老师关了起来。

    不如趁这个时候赦免萧望之的罪,收回前将军印授。

    等人们忘记这件事,再启用不迟,元帝点头称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