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去大明扶贫 > 第256章 一人一支金步摇

第256章 一人一支金步摇

    “陛下,辽王用兵如神,辽王护卫乃大明军队楷模。臣建议由辽王殿下总揽此次秋操。”

    “臣傅友德,附议。”

    “臣冯胜也附议。”

    再说海防会议后的次日,精力旺盛的老朱又在武英殿召开了一次会议,让各位公侯和将军们讨论另一件大事--秋操。

    老朱早就想准备搞一次全国性的校阅,重点对边军各卫的训练情况进行考核,看看这两年边军是不是在打瞌睡,看看大明边军是不是靠谱,看看兵部的经费是不是打水漂了。

    只是因为这两年西域形势紧急,西南诸夷叛乱不断,各边防卫所一直疲于奔命,甚至北方诸王护卫和京军都被辽王裹进了西域战事,校阅一事只得无限期地推迟。

    太子病逝后,大将军蓝玉浑水摸鱼,骗来多路兵马打着“勤王”的旗号不宣而至,到了京城附近,让老朱对儿子们也一度疑神疑鬼。

    随着蓝玉伏诛,老朱将多位皇子滞留京师,慢慢查清楚了事情真相,这才又重提校阅之事。

    但是,又因太子下葬、辽王成亲等一系列事情耽搁,这春操不停地推迟,最终变成了秋操。而参加校阅的不仅仅有沿边卫军,还有部分亲王护卫。

    老朱之所以迟迟不放辽王回辽东,千方百计把他留在京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他帮自己按辽东样式组织一次秋操。

    四年多前,辽王离京,文武百官们观看了还没板凳高的小辽王搞那所谓的阅兵式后,大多感觉像是小孩子过家家,哗众取宠。哪有这样的阅兵式?

    但是现在,谁都知道辽王练兵,不拘一格;辽王用兵,鬼神莫测。

    正如一句话,当你没有实力的时候,你向大家作出的说明都是多余的,没人愿意听你的解释。当你有实力的时候,你向大家作出的说明还是多余的,因为无须你的解释,大家都会相信你的能力。

    而且,主持秋操政治风险还很大。

    威望不足,难以如臂使指,就会出纰漏,挨板子。威望过高,完好了差事,也会让皇帝疑心:“这军队为什么这么听你的?”

    现在老朱重提校阅一事,各位公侯和将军们没有东拉西扯,一致推选由辽王具体筹划此次秋操。

    他们心想:“子弄父兵,皇帝总不会疑心了吧?”

    在武将们的建议下,辽王于是众望所归,不负众望,不出意料地扛下组织阅兵式这个苦差使。

    只是这又苦了辽王。

    熟悉辽王护卫那套阅兵和考核之法的张石、朱大能、曹楚材、郭骥等人不在身边,濮玙又自杀了。

    他只好把在老朱身边当值的平安和俞靖拉过来帮帮忙。这两个人毕竟跟看自己学了不少东西,肚子里的货也不少。

    筹备期间,他不仅要分心做好离京准备,还要应付心怀鬼胎、上门打招呼的各位便宜兄弟、侄儿和各都司的将军们。

    郭镇这几天在驻京办帮忙,也忙得不亦乐乎,光是接待任务差点把他给活埋了。

    各边卫都司之中,除了陕西行都司的李景隆没派人来外,其他都司带队的将军不是托人引荐就是毛遂自荐,提着礼物,上门拜访,快把驻京办的大门都给挤得更大了……

    辽王府现在比兵部加都督府还热闹,一个郭镇真是忙不过来。

    辽王不由感慨,这和后世的情形何等相似!不过后世的驻京办是送礼的,他这驻京办却成了收礼的。

    总之,辽王又是忙得脚不沾地,人际关系要维护,回辽东要准备,秋操也要筹备,结果把刚娶进门的两个老婆都冷落在一边。

    明珠是见惯了辽王忙碌起来不要命的样子的,每天仍是默默服侍辽王的饮食起居,陪宁贵妃聊天,带着小鲁王和含山公主玩耍。

    她现在年龄也不大,心思也单纯些,每天帮辽王梳洗,顺便楷点油就很知足了。

    她从来不敢奢望,辽王爷只是她一个人的。

    郭爱则是不停流泪,时不时找姑母诉苦,这说好的成婚之后还要行羞羞的周公之礼的,可是辽王表哥连碰都不碰她一下,那如何对得起周公的谆谆教导?如何尽快加上母以子贵,子凭母贵的双保险?

    宁贵妃现在也很为难。她能怎么办呢?傻牛不喝水,总不能强按头吧。夫妻生活只能引导,又不好手把手教导。

    无奈之下,她让人给两个儿媳妇各做了几套新衣服,又一人打了一套金灿灿的金头饰。

    步揺是华夏贵妇的标配,以金玉为材质,形状比簪子更丰富多彩,主人行走时一步三摇,婀娜多姿,伴随金玉清脆的和呜声,真是夺人心魄,也让对面的男人心神荡漾。

    宁贵妃为侄女郭爱选的是一支凤凰衔珠步摇,为明珠选的是一支金镶玉海棠步摇。她甚至还为远在辽东的明月也准备了一支石榴松鼠金步摇。

    这婆婆当的,真是滴水不漏!

    她老人家的寓意很明显,让儿子看了这些饰物,心动之余,早点行动,让郭爱这只凤凰怀上珠胎,让明珠和明月像海棠、石榴一样,给老朱家开枝散叶。

    然而,辽王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注意到两位老婆身上在起变化。

    辽王好像还是一块不谙世事的石头。

    中秋节后,铁炫和海兰察又带着一条辽东大船来到京城,帮助辽王处理了不少事务。

    铁炫是接到老朱的圣旨,回京述职的。因为他的家产早已变卖,不得不住在驻京办。

    忠心耿耿的海兰察护送太医葛景山到辽东后,担心辽王安危,又不辞辛劳和铁炫一起回到了应天,贴身护驾。

    这样,辽王手下帮忙跑腿、办事的人又慢慢多了起来,到永宁殿陪贵妃和郭爱吃饭的时候自然稍微多了一些。

    刚好辽东又送来一些土特产,要搞什么博览会,辽王就让明珠有时间带贵妃和郭爱等人到秦淮河去看看,散散心,免得整天在自己眼前一步一摇,摇得让人头晕。

    他现在想的是,赶快把秋操组织完,就回到辽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