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正统我怕谁 > 第55章 大明日报

第55章 大明日报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天辟地般地建立国家,悠悠岁月已如江水奔腾般流过了八十余个年头。

    从太祖朱元璋到惠宗朱允炆,再到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直至如今的英宗朱祁镇,这六位帝王的统治宛如一部宏大而又波澜起伏的历史长剧。

    朱锐,这个神奇地穿越到明朝,摇身一变成为英宗朱祁镇的二十一世纪好青年。

    此刻正静静地坐在乾清宫那威严庄重的龙椅之上,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空。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每一声都似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沉思。

    “想当年太宗永乐时期,那可是大明版图最为辽阔的辉煌岁月啊。”朱锐在心中默默感叹着,他的脑海中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了那曾经广袤无垠的大明疆土。

    彼时,北方的疆域一路直抵外兴安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宛如一把坚实的锁,将那广袤的东北大地紧紧地纳入了大明的统治之中。

    两京十三省,犹如大明的心脏与脊梁,政治稳定得如同坚固的磐石,经济繁荣似那璀璨的星河。

    西北的关西七卫,就像大明在边疆矗立的坚实堡垒,彰显着大明在那片土地上不容置疑的影响力。

    南方,那统治着的安南,似是为大明的南疆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还有那西藏,乌思藏都司牢牢地掌控着藏区,让这片神秘的土地与大明紧密相连。

    南洋的旧港宣慰司,更是大明影响力远播的象征。

    那时候的大明,宛如一颗闪耀在天际的璀璨明珠,总面积约达1000万平方公里,光芒万丈,令人敬仰。

    可如今呢?朱锐微微皱起了眉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如今的大明,到了他所处的英宗时期,那曾经辉煌的疆土已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北方,那瓦剌如同一头逐渐崛起的猛兽,大明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正如同被风雨侵蚀的绳索,日益减弱。

    西北诸卫以及兀良哈三卫,在瓦剌的影响下,势力范围如同被潮水冲刷的沙滩,不断收缩。

    尽管核心的两京十三省依旧如往昔般稳固,似那永不倾倒的中流砥柱,但边疆地区的影响力却似那逐渐黯淡的烛光,大不如前。

    东北的女真族,也似那即将苏醒的火山,开始隐隐显露出不稳定的迹象。

    而最让朱锐痛心疾首的是,那南洋的旧港宣慰司,竟然被满者伯夷国所灭,仿佛一颗曾经璀璨的星辰从天际陨落。

    “我既然穿越到了这里,成为了这大明的皇帝,就绝不能安于享乐、得过且过。上天既然让我来到了这个时代,必定赋予了我神圣的使命。”朱锐紧紧地握住了拳头,那微微发白的关节显示着他内心的坚定。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一切,让大明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辉煌,通过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引领大明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在这个依然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封建时代,究竟该从何处着手呢?这个问题如同一片厚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朱锐的心头。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乾清宫内那摇曳的烛光,映衬着朱锐那孤独而又坚定的身影。

    他在殿内缓缓踱步,脚步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仿佛是他内心思考的节奏。

    “农业固然是国家的根基,但仅仅依靠农业,大明是无法实现飞跃的。必须要有全新的力量注入,要有石破天惊的变革。”朱锐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而又深邃的光芒。

    经过多日的殚精竭虑,结合当下大明帝国那复杂而又真实的实际情况,朱锐的心中终于渐渐有了一丝清晰的头绪。

    “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赢得人心的坚定拥护。在大力推进改革和创新的征程中,必须要有强大的力量支持。那么,究竟该依靠谁呢?毫无疑问,那便是老百姓。”朱锐在心中反复思索着,“但老百姓之中,又该依靠哪些人呢?依靠农民吗?显然不行,大多数的农民目不识丁,他们的思想单纯得如同清澈的溪水,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和裹挟,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朱锐继续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突然,他的脑海中仿佛划过一道闪电,瞬间眼前一亮。

    “对,应该依靠朝堂上的官员以及民间的读书人!那些秀才、举人,他们在百姓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他们才是决定新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力量。”想到这里,朱锐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团希望的火焰。

    “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有效地影响读书人的思想,掌控舆论的导向呢?又该如何确保朝廷的诏令能够如同春风化雨般得到完美的执行呢?必须要有一套如同二十一世纪那般强大的纸质媒体机构——报社。只有将报社紧紧地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才等同于牢牢地掌控了国家舆论的方向。”朱锐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切实可行,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之光在眼前闪耀。

    那么明英宗时期到底有没有类似报社的机构?还真有,只不过那时叫《邸报》。

    它是由明朝官方发行,只有明朝官员有资格阅览,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

    邸报的内容包含朝廷政令、皇帝诏旨、官员奏疏、人事任免等国家大事。

    运作流程是通政使司先汇集信息并抄录副本,接着六科给事中审核奏章,将可公开内容抄录转发。

    在京城,由秀才抄写邸报再分发至各衙门;京外地方一级衙门在京师有提塘官,他们收到邸报后,会摘选本省信息二次编写,再经官方邮政发回本省。

    也就是说明朝的邸报就是一个仅供政府内部的传阅的“参考消息”而已!完全不能满足朱锐的设想。

    这一天清晨,朱锐决定紧急召见曹鼐、于谦和陈循商议这件事。

    他们接到旨意后,匆匆忙忙地向着乾清宫赶来,一路上,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各种猜测,不知道皇上此次召见究竟所为何事。

    当他们踏入乾清宫暖阁的那一刻,只见朱锐正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睿智。他看着他们三人,缓缓地开口说道:“今日朕找你们前来,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想法要与你们共同商议。”

    曹鼐、于谦和陈循三人恭敬地站在殿下,齐声回应道:“臣等洗耳恭听。”

    朱锐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的想法深深地烙印在空气中,然后郑重地说道:“朕经过深思熟虑,觉得我们大明如今迫切需要创办一个新的机构——报社。该机构与通政使司平级,直接对朕负责。”

    “关于报社出版的刊物的名字,朕也想好了,就叫《大明日报》”

    “与此同时,为达精简机构之目的,往昔之邸报即日起予以废除。原邸报之人员,可于《大明日报》之中择优选取留用。如此举措,意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事效率。”

    此言一出,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仿佛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了阵阵涟漪。

    于谦微微皱起了眉头,他那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片刻之后说道:“皇上,报社?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奇想法,不知皇上为何会突然萌生出这样的念头呢?”

    朱锐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他们面前,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带着决心。

    他解释道:“朕已经仔细思考了许久,如今我们大明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就必须牢牢地掌控舆论的方向。而报社,便是一个可以迅速传播信息、有效引导舆论的关键机构。只有让民间的百姓和读书人都能清晰地了解我们的政策和想法,我们才能赢得他们真心实意的支持,我们的改革才能如鱼得水般顺利进行。”

    曹鼐微微点了点头,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皇上所言极是,不过这报社究竟该如何创办呢?这其中必定涉及诸多复杂的环节和问题。”

    朱锐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他说道:“朕已经初步制定了一个计划。报社的总部将设立在京城,而且各省、州、县都要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陈循这时也忍不住开口道:“皇上,这《大明日报》如果要真正实施起来,恐怕会面临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陈循年约六旬有余,身形略显富态,一张圆脸,面色红润,眉毛稀疏却微微上扬,带着几分精明之相。

    他的眼睛不大,但目光中时常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身着一袭紫色官袍,腰间束着金色腰带,头戴黑色官帽,帽子两边垂下的帽翅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更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威严。

    朱锐知道他的意思,肯定会有一些人抵制,但是他要办报社的意志绝不会动摇。

    他看着他们,目光坚定而执着。

    他说道:“朕清楚,这其中的困难肯定是存在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克服所有的困难。朕坚信你们的能力和智慧。”

    接着,朱锐把他办报社的计划和盘托出,他们彼此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基本上所有细节问题都讨论清楚了,朱锐让小太监们给众位大臣上了一些茶点,君臣一起品茶闲聊。

    朱锐突然间似乎想起了什么,随即转向曹鼐,问道:“曹阁老,朕问你,我们的报社要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马匹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你觉得我们现有的马匹资源是否足够呢?”

    曹鼐沉思了片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严谨和专业,然后回答道:“皇上,据臣所知,明朝每年的马匹数量有数万匹之多,其中不乏一些优良的马匹。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挑选出合适的马匹用于报社的文书传递,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朱锐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的一块石头仿佛落了地:“很好,这就解决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后,他们又开始商讨起主持报社的人选问题。

    朱锐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他的目光落在了陈循的身上,缓缓说道:“陈爱卿,朕经过深思熟虑,觉得你可以全权负责这个报社的创办和运营工作。”

    陈循心中先是一惊,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随后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涌上心头,他连忙跪地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皇上的信任,肝脑涂地也要把报社办好。”

    朱锐微微点头,然而他的心中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盘算。他深知陈循的为人并非完美无缺,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需要用人,而陈循的办事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讨论结束后,朱锐单独把陈循留了下来。

    他看着陈循,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缓缓说道:“陈爱卿,朕把这个重任交给你,你可要用心做事。”

    “朕知道,户部尚书王佐身体一向不是很好,不过他曾向朕多次举荐过你,你可要多替他分担一些公务。”

    陈循心中一阵激动,他再次坚定地表示:“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托,定将报社办好。”

    陈循从乾清宫走出来,脑海中思绪如翻滚的云海般难以平静。

    “皇上竟将创办报社这般重要的任务交予我,这是对我的莫大信任啊。”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脚步却不自觉地加快了些,仿佛心中那团被点燃的火焰在催促着他。“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我能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户部尚书之位便有望收入囊中。”想到这里,他的心跳微微加速,既有兴奋,又有一丝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