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正统我怕谁 > 第69章 巨额军费

第69章 巨额军费

    二月初二,龙抬头。

    阳光宛如金色的丝线,穿过云层,洋洋洒洒地倾落在大明的宫殿之上,给庄重威严的乾清宫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光彩。

    朱锐正端坐在御案之后,眉宇间透着一股君王的威严与睿智。

    他的心情原本如同这窗外的阳光一般明媚,可当目光落在那堆积如山的奏本之上时,神色又变得专注而凝重。

    他轻轻翻动着内阁呈递的奏本,手指在纸张上摩挲,仿佛能从这些文字中触摸到大明的脉搏。

    突然,一本奏本跃入眼帘,那熟悉的笔迹让他心中一动,是于谦的奏本。

    朱锐的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带着几分期待与好奇,缓缓打开了奏本。

    【

    《长城九镇新增募兵及军费三年之计划》

    臣于谦诚惶诚恐,跪奏陛下:

    近年以来,瓦剌屡屡翻越长城,肆意侵犯我大明边境之重镇。

    那战火纷飞的场景,那百姓的哀嚎与哭泣,犹如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臣的心头。

    每一次听到边境传来的战报,臣都夜不能寐,心急如焚。

    鉴于此严峻形势,臣恳请陛下恩准增加长城九镇之兵力部署及总兵官调整。

    其一,辽东镇。现原有兵员 23 万,拟增至 30 万。新增至 7 万人,其构成如下:骑兵 2 万;神机营 1000 人,其中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陶瑾。

    其二,蓟州镇。原有人数 85 万,拟增至 12 万。新增 35 万人之构成:骑兵 1 万;神机营 1500 人,含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刘安。

    其三,宣府镇。原有 12 万,拟增至 15 万。新增 3 万人,其中骑兵 1 万;神机营 1500 人,配备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朱瑛。

    其四,大同镇。原有 135 万,拟增至 18 万。新增 55 万人,包括骑兵 2 万;神机营 1500 人,有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石亨。

    其五,山西镇。原有人数 5 万,拟增至 10 万。新增 5 万人,含骑兵 5000;神机营 800 人,配备火炮 30 门,火炮手 150 人,火铳手 3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刘聚。

    其六,榆林镇。原有 25 万,拟增至 6 万。新增 35 万人,含骑兵 5000;神机营 800 人,有火炮 50 门,火炮手 250 人,火铳手 3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顾兴祖。

    其七,宁夏镇。原有 6 万,拟增至 8 万。新增 2 万人,含骑兵 3000;神机营 800 人,配备火炮 50 门,火炮手 250 人,火铳手 3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李端。

    其八,固原镇。原有 7 万,拟增至 10 万。新增 3 万人,含骑兵 8000;神机营 800 人,有火炮 80 门,火炮手 400 人,火铳手 3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刘得新。

    其九,甘肃镇。原有 10 万,拟增至 13 万。新增 3 万人,含骑兵 8000;神机营 800 人,配备火炮 50 门,火炮手 250 人,火铳手 3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汤节。

    以上合计,兵力新增 345 万人,火炮新增 1200 门,火炮手新增 6000 人,火铳手新增 3500 人。臣经初步估算,若按人均 10 两银子计,每年需新增军饷 345 万两白银。

    臣拟定分三年完成此增兵计划:第一年募兵 15 万,第二年募兵 10 万,第三年募兵 10 万。

    臣已查阅五军都督府府之全国现有在籍总兵力,目前约计 245 万人。三年后,加上新增之 345 万人,总计可达 280 万人。

    其中,长城九镇兵力将达 122 万人,京城三大营近 50 万人,全国其他各地兵力约计 100 多万。

    经臣核算,此 280 万人一年之军费大致应为 3600 万两,其构成如下:军饷 2800 万两;粮食及物资供应费用 400 万两;武器装备费用 200 万两;军事设施建设费用 200 万两。

    依臣之三年计划,今年总军费预计为 3400 万两,明年总军费预计为 3500 万两,至后年则需 3600 万两方可满足需求。

    臣冒死直陈,恳请陛下圣鉴裁夺。

    兵部尚书于谦

    正统十五年二月初二

    】

    朱锐的目光紧紧盯着奏本上的每一个字,仿佛能看到于谦在深夜的烛光下,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身影。

    于谦的忠诚与担当,于谦的深思熟虑,都在这字里行间展露无遗。

    朱锐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与感动,他知道,于谦是大明的忠臣,是可以托付重任的肱骨之臣。

    朱锐立刻传旨,让首辅曹鼐、英国公张辅和兵部尚书于谦都来乾清宫。

    三人匆匆赶来,行过礼后,朱锐让曹鼐和张辅也一起看了于谦的奏本。

    曹鼐仔细着奏本,心中暗自赞叹于谦的计划详实周密。

    他捋了捋胡须,微微点头道:“皇上,于谦大人此份奏本确实写得极为详实,对新任总兵官的委任、兵力部署和军费的计算都精准无误,可见其用心良苦。”

    张辅也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赞赏:“皇上,于谦大人的这份计划堪称完美,若能实施,定能增强我大明的边防力量。”

    朱锐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于谦:“于爱卿,你这份计划朕看了,写得很详细,朕很欣慰。总兵官一事朕无异议,但这军费之事,确是一大难题啊。”

    于谦抱拳行礼,神色坚定:“皇上,臣深知军费之事困难重重,但为了大明的安危,为了百姓的安宁,臣愿与皇上一同克服困难。”

    朱锐又转头问曹鼐:“曹爱卿,目前一年的国库收入有多少?”

    曹鼐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皇上,目前国库收入大概 2200 万两,这与所需的军费相差甚远啊。”

    “另外,我朝现有官员 5 万多人,官员每年的俸禄大约 15 两,每年需要近 80 万两的俸禄;还有陛下及娘娘的内廷开支,每年大概也需要 50 万两;预留赈灾款项 70 万两。这三项是必须提前扣除的,因此,每年国库收入还有约 2000 万两。” 曹鼐补充说道。

    朱锐的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忧虑:2000 万两,还差 1600 万两,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英国公张辅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有一想法。除了长城九镇和京城三大营外,其他地区的那 100 万人可以缩减 10 万,这样可以减少军费至少 120 万两。”

    朱锐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之中,手指宛如灵动的精灵,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

    他的心神沉浸在内心的盘算里,默默思索着:倘若将这 90 万兵力平均分配给南京和十三省,每个地方大致能分到 7 万人左右,从理论层面来看,或许是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

    但与此同时,一个疑问悄然浮现在他的脑海:这样的分配方式,会不会潜藏着其他难以察觉的隐患呢?他的思绪开始在各种可能性之间穿梭徘徊。

    毕竟,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潜在威胁。

    有的省份或许地处边陲,时刻面临着外敌频繁的侵扰,那这 7 万人是否足以抵御外敌的冲击?有的省份内部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这 7 万人在维持地方稳定、应对可能突发的内部骚乱时,是否真的能发挥足够的作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同厚重的迷雾,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不得不更加审慎地权衡利弊。

    于谦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皇上,缩减兵力需谨慎考虑,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地区的稳定。但目前军费紧张,这也是一个可行之策。”

    朱锐微微挺直了身躯,双目之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决心和力量都汇聚于胸腔之中。

    随后,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地响起:

    “朕同意英国公的意见。当下,我们必须明确目标,要用整整五年的时间,彻底除掉瓦剌这一心腹大患。

    待瓦剌被成功消灭之后,长城九镇那原本紧张的兵力部署便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其中一部分兵力可以精简下来。

    而且,我们还可以将一部分精锐之士抽调出来,让他们进入两京和十三省,以进一步加强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众人点头称是,气氛凝重而又充满决心。

    朱锐继续说道:“但现在军费仍有缺口,大家再仔细商量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办法。”

    众人陷入了沉思,乾清宫内一片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

    片刻后,曹鼐开口道:“皇上,或许可以开源节流,在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上节省一些。”

    于谦也说道:“皇上,还可以鼓励商业发展,增加税收。”

    朱锐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可行之策,但还不够。朕估算了一下,至少需要军费 3480 万两,不能再少了,这是最低的要求了。”

    朱锐双眸微合,思绪如飞梭般在脑海中穿梭交织。

    他在心中默默盘算着:国库现有的 2000 万两收入,再加上牙刷那里的 900 万两,可即便如此,仍存在着 580 万两的巨大缺口。

    然而,他的眼神在一瞬间变得如钢铁般坚定,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力量与决心。

    他微微扬起下巴,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说道:“朕定会想办法解决这 580万 两的缺口,你们无需担忧。”

    众人对视一眼,心中对于朱锐的决断充满了敬佩。

    “另外,现在的五军都督府较为分散,不便管理。和五城兵马司一样,朕需要设立新的职位统一调度和管理。”

    说道这里,朱锐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

    “英国公张辅和于谦听旨:

    朕封英国公为五军都督府正一品大都督,于谦为正一品副都督。统一调度和管理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

    于谦同时继续兼领兵部尚书。

    两位爱卿,这朕的禁军五军营七十二卫,共计近四十万人就交给你们了。”

    于谦应道:“回皇上,就右都督一职而言,臣以为前任宣府总兵官杨洪更为适宜。还请皇上审慎斟酌。”

    朱锐稍加思索,也觉得于谦所言在理。

    此前与瓦剌人的数次大战中,杨洪皆坐镇中军,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已然彰显。

    眼下他从宣府总兵官之位被换下,主要原因是朱锐考虑其已年近七旬,不再适宜承受边关的艰苦辛劳,想让他回到京城养老。

    朱锐说道:“于谦所言极是,那就立刻调杨洪回京,改任五军都督府副都督,加封太子太师。”

    于谦和张辅闻此,连忙跪地,神色庄重而虔诚,齐声高呼:“臣等感谢皇恩浩荡,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锐微微颔首,然而,他的思绪却已悄然转向另一处。

    心中正暗暗思忖着该从哪个贪官身上获取钱财,以填补那军费的巨大缺口。

    他深知,在大明的官场之中,犹如藏污纳垢之地,确有一些贪婪之辈隐匿其中。

    这些人如同附骨之疽,肆意搜刮着民脂民膏,只为满足自己那无穷无尽的私欲,将财富中饱私囊。

    而恰恰就是这些人,已然成为了他锁定的目标。

    次日,新任命的九位总兵官纷纷启程,各自奔赴长城边关九镇去赴任。

    张辅也遵照圣旨前往五军都督府走马上任。

    与此同时,那道调杨洪回京改任五军都督府副都督的圣旨,正以两百里加急的速度奔向宣府镇的途中。

    五日后,杨洪抵达了北京城。

    刚一回到京城,甲胄尚未卸去,他便匆匆前往乾清宫拜见皇帝朱锐。

    “老臣杨洪,参见陛下!” 杨洪的声音雄浑而有力,恰似洪钟大吕一般震耳。

    朱锐抬眼望去,只见杨洪虽已年近七旬,胡须略显花白,但依旧身形笔挺,面色红润。

    杨洪正欲跪地磕头行礼,朱锐赶忙上前扶住他,说道:“杨老将军镇守边镇,为国家操劳多年。如今身披甲胄,诸多不便,就不必行此大礼了。”

    杨洪感动得眼眶微微泛红:“老臣多谢陛下隆恩。”

    “来人,赐座!”

    没过多久,小太监便搬来了一把椅子。

    待朱锐回到龙椅上坐定,杨洪这才缓缓坐到椅子上。

    “杨老将军,想必你已接到朕的圣旨。朕期望你与英国公能为朕妥善掌管这四十万禁卫军。”

    “老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好,那你暂且退下,回家好好休息吧。”

    “老臣告退。”

    朱锐望着杨洪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这才是大明真正的中流砥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