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正统我怕谁 > 第101章 毁堤淹田

第101章 毁堤淹田

    一抵达安庆府,陈循便马不停蹄地召集安庆府及各县的主管官员。

    彼时,安庆府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而紧张,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陈循站在大厅中央,双手背在身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中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又有对众人的期许。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洪钟般在大厅内回荡:

    “诸位,朝廷此次推行改稻为桑,乃是为了国家之大利,百姓之福祉。吾等身负重任,务必全力以赴,不得有丝毫懈怠。”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各县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虽有疑虑,但在陈循的威严之下,纷纷拱手应道:

    “谨遵大人之命。”

    他们的声音参差不齐。

    接着,陈循特意将各县的县令单独召集起来,进一步详细阐述改稻为桑的政策。

    他面色严肃,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说道:

    “此次改稻为桑,其一,可增加丝绸产量,丝绸乃对外贸易之重宝,能为朝廷带来丰厚的财富,充盈国库。其二,种桑养蚕能带动更多百姓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其三,此举也是顺应时势,如今丝绸在大明内外市场上需求旺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众县令们认真聆听,不时微微点头。

    随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陈循仿佛变成了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他每日忙碌于公文之间,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书,是大明朝廷大事的承载,也是他心中的牵挂。

    他与各级官员商讨策略,每一次的讨论都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亲自下乡视察民情,走过一片片稻田,与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改稻为桑的看法。

    他看到了百姓们眼中的迷茫和担忧,也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完成朝廷的任务,更是要为百姓谋福祉!

    为了切实推行改稻为桑政策,陈循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他首先从官府的储备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优质的桑苗,并免费发放给百姓。

    同时,他组织了一批有经验的种桑养蚕能手,深入到各个乡村,为百姓进行技术指导。

    在一些重点地区,他还设立了示范田,让百姓亲眼看到种桑养蚕的好处。

    陈循还积极与当地的富商大户沟通,鼓励他们投资丝绸产业。

    一些富商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纷纷出资兴建丝绸作坊,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

    为了保证丝绸的质量,陈循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丝绸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稻为桑的政策逐渐显现出成效。

    原本的稻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桑林,桑苗茁壮成长,郁郁葱葱。

    百姓们在官员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种桑养蚕的技术,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很快就掌握了养蚕的要领。

    蚕茧的产量日益增加,丝绸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安庆府的丝绸质量上乘,很快就吸引了众多商人前来采购。

    贸易的繁荣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街道上变得更加热闹繁华,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

    不仅如此,改稻为桑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运输业变得更加繁忙,为了将丝绸运往各地,马车、船只络绎不绝。

    同时,一些工匠也开始制作与丝绸相关的工具和装饰品,进一步丰富了市场。

    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许多家庭盖起了新的房屋,孩子们也有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在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时间里,一切似乎都进行得颇为顺利。

    稻田里,新的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希望。

    官员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他们按照陈循的指示,尽心尽力地推动着改稻为桑的进程。

    陈循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欢喜,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向皇上奏报功绩时的荣耀场景。

    那是一个充满了光辉和荣耀的画面,他站在朝堂之上,向皇上汇报着改稻为桑的成功,皇上龙颜大悦,对他赞赏有加。

    这几日,他在自己的府邸中,坐在书桌前,手持毛笔,微微眯着眼睛,仔细斟酌着奏本上的每一个字。

    他的神情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他心中暗自思忖:“此次改稻为桑若能成功,必能为朝廷增添巨额财富,吾也可在皇上面前立下大功。”

    然而,就在陈循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日,陈循正在书房中沉思,突然,一个仆人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脸色苍白,声音颤抖地说道:

    “陈大人,不好了!望江县和太湖县有人毁堤淹田,民怨沸腾!”

    陈循闻言,手中的毛笔 “啪” 的一声掉落在地。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仿佛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仆人再次重复道:

    “大人,望江县和太湖县有人毁堤淹田,百姓们都愤怒不已,现在民怨沸腾啊!”

    陈循只觉得脑袋 “嗡” 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定了定神,立刻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心中焦急如焚。

    他紧蹙着眉头,双目圆睁,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那威严的面庞此刻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连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因他的怒火而变得凝重起来。

    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道:“来人,立刻将安庆府六个县的县令全部召集到府衙,不得有误!”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怀宁、桐城、潜山、宿松、太湖、望江等六县县令接到命令后,心中皆是一紧。

    他们纷纷匆忙放下手中公务,火急火燎地赶往安庆府。

    一路上,他们的心情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风暴。

    当众人齐聚安庆府的议事厅时,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陈循端坐在主位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他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县令们,仿佛要将他们的内心看穿。

    “毁堤淹田之事,你们可都听说了?”

    陈循的声音冰冷而严厉,如同冬日里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

    众县令面面相觑,心中惶恐不已。

    他们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一旦处理不好,他们都将面临严厉的惩处。

    怀宁县县令率先拱手,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脸上露出紧张的神色。

    “大人,此事我等已有所耳闻,实在是令人震惊。必须严惩始作俑者,以儆效尤。”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显然内心十分不安。

    桐城县县令也连忙附和道:

    “大人所言极是,如此恶劣之事,绝不能姑息。”

    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陈循的脸色,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潜山县县令微微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大人,此事影响恶劣,若不妥善处理,恐会引起民愤。”

    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而太湖县县令和望江县县令此时却心中慌乱,但仍强作镇定。

    太湖县县令上前一步,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信誓旦旦地说道:

    “大人,我等绝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此事定是有人恶意诬陷。”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被他掩饰过去。

    望江县县令也急忙说道:

    “大人,望江县一直以来都谨遵朝廷之命,绝不敢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

    他的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心中却在不停地打着鼓。

    陈循看着他们二人,眼神中充满了怀疑。

    他冷哼一声,声音中充满了威严。

    “哼,有没有做过,不是你们说了算。此事我定会彻查到底,若有人敢隐瞒实情,定不轻饶。”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太湖县县令和望江县县令。

    太湖县县令心中暗暗叫苦,他不断地在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

    他表面上却依然保持着镇定,心中想着如何才能摆脱嫌疑。

    望江县县令则紧张得双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次事情的严重性,一旦被查出与毁堤淹田之事有关,他的仕途恐怕就到此为止了。

    陈循站起身来,缓缓踱步。

    他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议事厅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县令的心上。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此次毁堤淹田之事,关系重大。朝廷推行改稻为桑,本是为了百姓福祉,如今却有人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必须尽快找出真凶,给百姓一个交代。”

    众县令纷纷低头,不敢直视陈循的目光。

    他们心中都清楚,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议事厅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与他一同来到安庆府的锦衣卫秦百户也收到了消息。

    秦百户得知消息后,眉头紧锁。

    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立刻对手下的锦衣卫说道:

    “你们速速去望江县和太湖县,务必将事情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锦衣卫们领命而去,他们行动迅速,如同一群猎豹般冲向目的地。

    陈循也决定亲自前往望江县和太湖县详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