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正统我怕谁 > 第173章 册封安南国王

第173章 册封安南国王

    黄养正领受君命之后,便全心投入到册封所需诸般物事的精心筹备之中。

    那仪仗之物,需得彰显大明之威严,故而每一件都精心挑选,从旗帜的纹饰到仪仗人员的服饰,皆力求尽善尽美;诏书的撰写,措辞严谨,字里行间透着大明皇帝的圣意与对安南国的期许;印玺更是权力的象征,被擦拭得光亮可鉴,仿佛承载着大明对安南的统治权威与册封的庄重使命。

    他精心挑选了一队精悍的护卫,又带上数位对安南事务谙熟于心的礼部官员,这些官员颇为了解安南的风土人情、对目前的政治格局皆了然于胸。一切准备妥当,他们便踏上了前往升龙城的漫漫路途。

    十月初,黄养正一行历经跋涉,终于抵达了升龙城。

    此时的升龙城,宛如一位刚刚历经磨难的伤者,虽有战火洗劫后的破败之象,城墙之上残留着战争的痕迹,城内的一些建筑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但城中百姓看到大明的使者前来,眼中却充满了期待,那目光犹如黑暗中闪烁的点点星光,满含着对和平与秩序重建的渴望。

    黎思诚得知黄养正到来,不敢有丝毫怠慢,亲自率领城中的官员和百姓到城门外迎接。

    他恭敬地向黄养正行礼,那姿态谦卑而诚挚:

    “黄大人一路舟车劳顿,不辞辛劳莅临安南,真乃安南之幸事。”

    黄养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赶忙扶起黎思诚,说道:

    “国主,我等乃是奉大明皇帝陛下之命,前来册封你为安南国王。陛下对你甚是看重,君见国主贤良中正,望你能秉持仁德之心治理安南,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与大明永结盟好,共沐盛世恩泽。”

    随后,在升龙城的王宫大殿内,一场盛大而庄严肃穆的册封仪式拉开帷幕。

    大殿被布置得美轮美奂却又不失庄重,每一处装饰都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特殊时刻的重要性。安南的官员们身着礼服,整齐地排列着,百姓代表们也满怀敬畏地齐聚一堂。

    黄养正站在大殿中央,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展开诏书,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大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观黎思诚者,贤良中正,忠心耿耿,其德其行,皆合为君之道。今特封尔为安南国王,望尔秉持仁德之心,治理安南,岁岁朝贡,谨遵藩属之礼,永为大明藩属。钦此!”

    黎思诚听闻诏书,恭敬地跪下,他的动作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虔诚,双手高高举起,接过诏书和印玺,而后高呼:

    “陛下圣恩,臣定当殚精竭虑,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厚望。”

    在场的安南官员和百姓见此情形,也纷纷下跪,齐声高呼万岁,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在大殿内回荡,表达对大明皇帝的感激之情。

    册封仪式结束之后,黄养正并未即刻离去,而是在升龙城停留了数日。

    这几日间,他与黎思诚深入商讨安南的重建与发展事宜。

    他命身边工部的官员向黎思诚介绍大明的诸多治理经验。谈及农业生产技术时,详细地讲述了大明先进的耕种方法,从选种到灌溉,从施肥到除虫,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说到水利工程建设,介绍了大明的堤坝如何坚固、沟渠如何纵横交错,如何有效地调节水源,保障农田的灌溉。

    黎思诚则如同虚心求学的弟子,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将积极引进大明的先进经验,以重建安南,使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黄养正完成使命之后,便率领队伍踏上归程,返回大明。

    回到大明后,他径直前往宫廷,向朱锐详细汇报了册封过程和安南的情况。

    他将安南的现状、黎思诚的态度以及当地百姓的期待一一展现在朱锐眼前。

    朱锐听后,龙颜大悦,对此次册封之事甚是满意。

    ……

    时光宛如潺潺流水,悄然逝去,大明正统十八年十一月底,阎震、汤名节、曹峰等将领率领着大军凯旋而归。

    大军归来之日,京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炽热的活力,百姓们倾巢而出,夹道欢迎。

    那场面,真可谓是壮观至极。士兵们身着战甲,战甲上虽残留着征战的痕迹,满是灰尘,还沾染着血迹,可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庞上,虽带着征战的疲惫,眼神中却透着自豪与喜悦,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与赫赫战功。

    战马昂首嘶鸣,蹄声哒哒作响,如同激昂的战鼓,敲打着胜利的节奏,每一声蹄响似乎都在讲述着战场上的惊心动魄与生死瞬间。军旗在空中高高飘扬,那旗帜上沾满了灰尘与血迹,恰似一部无字的史书,记录着他们征战的历程与荣耀。

    朱锐决意于奉天殿朝堂上册封有功之臣。

    这一日,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热烈。

    大臣们身着朝服,分列两旁,犹如两排肃穆的雕像。

    阎震、汤名节、曹峰等将领站在殿中央,他们身姿挺拔,散发着历经沙场洗礼后的英武之气。

    朱锐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这些英勇的将领,心中满是欣慰。

    他首先开口,声音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响:

    “阎震,你率领大军南下,一路过关斩将,如破竹之势攻破安南都城,生擒叛逆,此等功劳,犹如璀璨星辰照亮大明之威名。朕封你为安南侯,赐良田千亩,黄金万两,以彰你之赫赫战功。”

    阎震赶忙恭敬地磕头谢恩,那额头与地面相触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朝堂上格外清晰,他说道:

    “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此皆陛下英明领导,如明灯照亮臣前行之路,臣只是尽了分内之事,万不敢居功自傲。”

    接着,朱锐目光转向汤名节和曹峰,眼神中满是赞许:

    “汤名节、曹峰,你们率领水师,宛如蛟龙出海,成功攻下安南的海防、清化等重要城池,恰似两支利箭,配合阎震将军的陆军作战,使我大明军队在安南之战中如虎添翼,功不可没。朕封你们为护国将军,各赐宅邸一座,白银五千两,愿你们继续为朕效命,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汤名节和曹峰齐声谢恩,他们的声音整齐而洪亮:

    “陛下圣恩,臣等必当肝脑涂地,继续为陛下效命,不负陛下之信任与厚望。”

    而后,朱锐对其余的将领和士兵也依次进行了论功行赏。

    在这场盛大的册封仪式之后,大明与安南的关系仿若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进入了新的阶段。

    黎思诚积极推行改革,他以大明为楷模,积极治理安南内政。

    他大力鼓励百姓开垦荒地,那荒地在百姓的辛勤劳作下,逐渐变成肥沃的农田,如同沉睡的大地被唤醒。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他也不忘加强与大明的贸易往来,通过贸易,安南的特色物产运往大明,而大明的先进物品也流入安南,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与繁荣。

    安南的百姓们在黎思诚的治理下,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他们对黎思诚的统治表示支持,犹如众星拱月一般。他们深知,正是大明的宽容与扶持,才让安南避免了更多的战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种感激之情,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每一个安南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