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江开等人后,杨毅便带着鲁氏兄弟前往芒砀山见文典
“典见过主公!”收到消息的文典早已在寨门前恭候多时。
杨毅上下打量着文典,相比几月前,文典显得更加成熟了。下巴有了一圈绒毛,只怕若是不多加理会,再过段时间络腮胡便形成了
“文君不必多礼,年近正旦,我亦从洛阳归来。此番前来,便是想看看你这还有什么需要的。”杨毅看着文典,轻声说道。
“启禀主公,这几月来,寨中除去原有的百来号人,我又从牙行买了些有一技之长的人。诸如裁缝,木匠,铁匠,马夫等,共有二十余人。”文典停顿了下,看向正在四处打量的杨毅。
“嗯你继续说,我听着。”
“马夫四人,被我安排在了郭安寨中照顾先前所得的二十一匹马,另派了一什人守护。
木匠七人,现就在寨中,为我等打造弓矢,现有一石弓两百余副,箭矢五千支,木盾三百余副。
铁匠五人,并入原先的铁匠铺,共计二十人,累计已打造有刀兵六百余柄,铁甲五十副。
裁缝八人,负责裁剪皮甲皮靴,共得五百余副。
本来还可打造,但这些军备已耗资巨多,令尊纵使颇有家资,亦难以为继。故我见储备已够我等所需,便叫停了众人。偶尔获得一些材料,便打造上一些,以充实兵库。
现粮仓储粮已破三万石,苦于寨中空间有限,多余的也存储不下,便只能叫停了。”
文典一一讲述着
杨毅望向山下,一片银装素裹,即便雨雪基本上已经停歇,气候也开始回暖了。但山里的温度相比平原地带,还是要低上许多。
杨毅转过头来,问向文典:“寨中众人衣物可厚实?若是不足,需添置一二,不可使众人受寒,姜片等驱寒之物也要准备一二。”
“主公,此等我亦准备妥当,未曾遗漏,众人皆有两件厚袄,足以过冬之用。”
杨毅对文典行事颇为满意,一圈下来,寨中众人面带笑容,皆有满足之感。知道杨毅是主家,皆一一向杨毅问着好。
“年近正旦,你等有家小之人,可回去与家小团聚,寨中留下亲信无去处者留守即可。
还有,你可自领百金,各什什长领十金,其余众人领一金,以做正旦之用。寨中肉食酒水亦要备上,正旦乃一年之始,需开开心心过个好年。”杨毅对文典一一嘱咐道。
“牙行买来的众人,若是有家小者,年后可遣人去寻来;若无家小,欲成家者,你也可为其寻得一二良配。众人跟随于我,务要行事周全,不可使其有忧虑。”前来问候杨毅的众人听后,皆是感激涕零。
“喏!”文典一一记下。
杨毅见众人都已安排妥当,也没什么需要安排了,便带着鲁氏兄弟返回了下邑县城
回到下邑县城已经快要天黑,城门早已关闭。城上守卫见是杨鲁两家的公子,忙打开城门,将三人迎了进去
此后几日,除了中途去拜见过县令曹博和鲁家一趟,其余时间杨毅皆是待在家中 陪伴双亲,与典韦叙旧。很快,正旦就到了
汉时人们过正旦(春节),相比我们现在,热闹程度也是一点不差。
正旦为一年之始,除夕则为一年之末。在除夕当天,无论是宫内还是民间,都会举行傩戏。由十几岁的少年或壮汉穿上特定的衣服,手持武器和盾牌,扮成各种神祇或野兽,在大街上跳舞驱邪。
此外还有被称为方相氏的人戴着黄金四目的面具,身披熊皮,手持戈戟,率领十二只神兽驱除疫疠之鬼。
此时,众多百姓也会参与其中,一时间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等到除夕夜的来临,大家就会把雕刻着神荼和郁垒形象的桃木符贴在大门上,然后挂上苇索,供两位神仙用来捆绑恶鬼、喂食老虎。王安石《元日》一诗中写到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便是这一景象。
而在除夕夜与正旦交接之际,人们也会向现代人一样,进行守岁,所有房间都会点上蜡烛,通宵不灭,被称为“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等在正旦当日,凌晨起床后还会放爆竹,其目的在于吓唬一种名为“山臊”的恶鬼。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只不过由一开始的祛除邪祟变成了喜迎新年,虽然初衷不一样了,但是寓意还是一样。
同时,长辈们还会给小孩压祟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压岁钱。这个习俗旨在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避免受到邪恶力量的侵扰。
此外,在正旦当天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喝椒柏酒。
这种酒是用花椒和柏树叶浸泡而成的,有着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它被分为椒酒和柏酒两种,分别具有不同的寓意。
椒酒寓意吉祥如意,而柏酒则象征着长寿安康。因此,喝椒柏酒成为了庆祝新年、祈求幸福的重要仪式。
人们通常会在祭祖或向家中长者祝寿时饮用这种酒,以表达对祖先和长辈的敬意,并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不多赘述)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很快,二月便要来临,众人也是回归到了日常生活中
这天,杨毅与典韦二人正在院中切磋武艺,福伯突然前来,“公子,家长叫您去书房一趟。”
杨毅听后,放下兵器,用丝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问道:“不知父亲叫我前去,是为何事?”
“老奴不知,公子前去面见家主,自会知晓。”福伯对此也是不太清楚,听了杨贺的话便匆匆跑了过来。
见此,杨毅知道问福伯也是问不出个什么来,便说道:“我马上前去。”
又转头对典韦说道:“毅他日再来与洪飞兄长切磋武艺。”
“主公有事且去,不用知会某。”典韦恭敬道。
随即,杨毅便跟着福伯来到了书房。杨毅施了一礼,直率的问道:“父亲,您找我可是有什么事?”
杨贺见此,拿着一张纸来到杨毅面前,边说边递给杨毅。“今日我先去寻了你曹伯父,说了你欲与众人共同行及冠礼一事。”
“其神色大惊,一则你等年龄不够,二则此事自古未见,遂不同意,不愿做宾,故此事只得作罢。
于是,我便退而求其次,求你曹伯父为众人取了表字,此事你曹伯父倒是同意了,众人表字皆在纸上。”杨贺努了努嘴。
“从县衙出来后,我又去寻了你鲁伯父。你鲁伯父初时与你曹伯父神情如一,后我以你之说辞相告,方才同意下来。
我二人定下约定,待为你行了及冠礼后,他再为二子单独行礼。其余人等皆可如此行事。”
杨贺说完看向了杨毅,此时杨毅心神皆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