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35岁的中年人 > 第33章 35岁,人到中年,一事无成。

第33章 35岁,人到中年,一事无成。

    接下来的两个月,方建新没有立马找工作,而是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然后静静的看着书,他想通过看书来抵消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宋舒雅知道了方建新的情况,也没有做过多干涉,宋舒雅在下班之余,还是一如既往的照顾着孩子,有的时候,宋舒雅觉得方建新性格太过于细腻,像个女人,遇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这是她不喜欢的地方,可是既然选择了方建新又能怎样,反正不能离婚,还得跟他过,毕竟和方建新也有了孩子,看在孩子,她也不能在方建新最为落魄的时候离开他,其实他们两人的感情出现过裂痕,一度走在了离婚的边缘,但是最后理性战胜了冲动,都把对方拉了回来。方建新为了这件事,也是懊悔了很久,一直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宋舒雅,虽然方建新并没有做出出轨的事情,可是思想有过出轨的想法,这也是他们当时矛盾的争吵点,不过现在并不有需要多去讨论他们感情的问题,更多的是事业结束以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问题,还是要直面工作和家庭的责任。方建新周末这天一个人来到狮城的图书馆,图书馆里人不是很多,有一些学生,在里面写着作业,图书馆很安静,没有了嘈杂和喧嚣,有的只是安静和祥和,方建新很久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待着了,他很享受这里的氛围,这种努力学习的环境,让方建新特别留恋,他想起了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周六日没有课的时候,也会待在图书馆,去看喜欢的书,通过图书去了解世界,了解名人志士的心胸与气魄。方建新在书架上翻找着书籍,忽然他看到了一本曾国藩全集,然后停下了脚步,他想看看先哲们又是在人生低谷时,是如何去面对的,于是他静下心来,努力的着。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嘉庆16年。农历辛未年十月十一日亥时。大概是晚上21点至23点之间。

    1817年嘉庆22年,6岁入私塾。

    1819年嘉庆24年,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

    1825年道光5 年,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1826年道光6 年,15岁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10年道光10年,19岁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

    11年道光11年,20岁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12年道光12年,21岁曾国藩考取了秀才

    14年道光14年,23岁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5年道光15年,24岁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

    16年道光16年,25岁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18年道光18年,27岁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道光20年,29岁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23年7月,32岁钦命曾国藩为四川乡试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曾国藩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24年,33岁转侍读。

    1845年道光25年,34岁3月,任会试同考官。5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9月,转左庶子,不久升侍讲学士。12月,充日讲起居注官。

    1846年道光26年,35岁充文渊阁直阁事。

    1847年道光27年,36岁大考二等,6月,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8年道光28年,37岁稽察中书科事务。

    1849年道光29年,38岁正月,授礼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1851年咸丰元年 ,40岁署刑部右侍郎。10月,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

    1852年咸丰2年 ,41岁署吏部左侍郎。6月,充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因母丧归家。11月,清政府命令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

    1853年咸丰3年 ,42岁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并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4年,43岁攻陷岳州,击杀太平军曾天养,并攻克城陵矶,因功赏三品顶戴。10月14日取武昌、汉阳,因功赏二品顶戴,署湖北巡抚,赏戴花翎。因曾国藩努力推辞,而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曾国藩攻陷田家镇,杀敌数万,焚舟五千,进围九江。曾国藩因调度有方,赏穿黄马褂。

    1855年咸丰5年,44岁补授兵部右侍郎。

    1856年咸丰6年,45岁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7年,46岁其父去世,曾国藩偕弟曾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在当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8年,47岁曾国藩接咸丰谕出办浙江军务,救援福建。 十二月,作《爱民歌》以训湘军。

    1859年咸丰9年,48岁曾国藩拟四路进兵之策,曾国藩攻取安庆,多隆阿、鲍超攻取桐城,胡林翼攻取舒城,李续宜攻取庐州。

    1860年咸丰10年,49岁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6月,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7月,命皖南军务归曾国藩督办。

    1861年咸丰11年,50岁湘军攻陷安庆。加太子太保衔,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同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

    1862年同治元年,51岁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

    1864年同治3年,53岁曾国藩授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八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1865年同治4年,54岁曾国藩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

    1866年同治5年,55岁曾国藩奉旨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权身份,督师剿捻。

    1867年同治6年,56岁曾国藩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1868年同治7年,57岁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12月,曾国藩抵达北京,拜见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8岁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

    1870年同治9年,59岁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

    1871年同治10年,60岁曾国藩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九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十一月抵达上海。

    1872年同治11年,61岁曾国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

    这是曾国藩的生平,方建新对于这些倒是不感兴趣,都是些叙述和生活履历,他倒是对曾国藩身上发生的几个小故事特别感兴趣。

    1、笨小孩的故事-小偷的无奈。

    某年酷夏最热的一天,一个小偷钻进了曾国藩的卧室,想找到一些值钱的贵重物品。

    正当他收获颇丰想要离开时,一个小孩夹着书本回到了卧室,这个小孩就是曾国藩。

    小偷见无处可逃,只好钻进床底躲了起来,准备见机行事。

    当时天色已晚,很多人都已经睡着了。可曾国藩却挑灯诵书,丝毫没有一点睡觉的意思。

    更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读了两个时辰都没有背诵下来。

    小偷在床底热得浑身发汗,加上神经高度紧张,差点晕厥过去。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曾国藩还在那里磕磕巴巴地读着,甚至把文章背诵得缺斤短两,丢东落西。

    小偷忍无可忍,从床底下滚了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然后站在那里大声地朗诵起来,行云流水,势如破竹。

    曾国藩刚开始看到床底下突然钻出个人来,大吃一惊。而当对方流利地把文章背诵出来后,他更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小偷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拍拍他的脑袋说:“孩子,就你这脑袋,别读书了,种地吧。”说完,小偷扬长而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曾国藩望着小偷的背影,愣了一会儿,然后又拿起书,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明,曾国藩年少时并不聪明,但是他很努力,知道自己生性愚笨,但是不轻易放弃,才能让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成功。

    2、曾国藩的战场“首秀”——靖港战役 1854年,太平军攻克了汉口,随即兵锋进击湖南,直指省府长沙。此时长沙已经岌岌可危,清朝的正规军根本无力抵抗太平军凌厉的攻势。何人能率领军队抵抗之?看样子也只有曾国藩和他的刚刚成立的湘军。这年正月,曾国藩将他的水陆军集结于衡州城西演武场进行誓师。誓师结束后,曾国藩亲率湘军北上长沙,严阵以待。

    此时太平军也即将兵临长沙城下,率领太平军的主将拟定了针对湘军的作战计划:

    一湘军已进驻长沙城,势必加强对长沙城的防御力量,如若强行攻坚,己方兵力必定会受到较大伤亡,不利于日后战事的开展

    二鉴于己方兵力和武器有较大优势,遂以一部绕过长沙,占领湘潭;另一部占领战略要地靖港。两部形成对长沙城的战略包围,困死城内的守城军队。

    太平军的作战计划无疑是个好计策。那么曾国藩能识破吗?在太平军拟定作战部署之时,湘军方面也没丝毫懈怠。针对即将被包围的作战态势,曾国藩采取了主动进攻的策略。他命令自己的得力部将塔齐布(1817年-1855年,字智亭,满洲镶黄旗人)率军攻打湘潭,消除一面对长沙的军事威胁,自己则率领余部驰援湘潭。很显然,曾国藩一开始并无进攻靖港的作战计划,而是集中兵力攻打湘潭。这在军事上也是很合理的作战计划。然而,此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使曾国藩改变了原先的作战计划。在出发的前一夜,有一队团练民兵跑来向曾国藩报告,声称靖港一带太平军防御薄弱(长沙乡团来请师曰:靖港寇屯中数百人,不虞我,可驱而走也,已做浮桥济师,机不可失……(《湘军志》王闿运))于是,曾国藩听后为之所动,立即改变作战计划,自己率领余部前往靖港歼灭太平军。事实上,曾国藩因求胜心切“中计”了。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靖港位于长沙北侧,是长沙由水路(湘江)通往岳州、湘阴的交通咽喉要道。占领靖港,可以从北面控制住由北往南通往长沙的水路运输,还可以对长沙形成侧翼包围。因此,靖港的防御兵力必定是数量众多,太平军不可能在靖港部署数量少的部队。当曾国藩率领水师到达靖港时,早已列阵的太平军用密集的炮火轰击湘军水师,湘军水师顿时乱了阵脚,立即转舵撤退。谁知此时天气都站在了太平军一侧,强劲的逆风把湘军水师吹到了太平军火炮射程之内,曾国藩苦心经营的水师就这样成了太平军炮口面前的活靶子。

    此时坐镇白沙洲的曾国藩闻讯战况,立即率领湘军陆师前往增援。在他面前是兵败如山倒的惨景,很多士兵已经畏战,纷纷往后溃退。曾国藩则拔剑督战。“国藩亲仗剑督退着,立令旗岸上曰:‘过旗者斩。’士皆绕从旗旁过,遂大奔”(《湘军志》王闿运))

    看着自己的湘军战士被太平军虐杀,自己则回天无力。曾国藩满是忧愤和绝望,于是跳水自杀。后幸运地被部下及时救起。曾国藩事后在家书里也回忆到:咸丰四年的岳州、靖港兵败后,回到城中被乡绅官员所鄙视。(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但是,另一部进攻湘潭的湘军在塔齐布的率领下英勇作战,重创了太平天国的精锐部队林绍彰部。这一点多少也挽回了曾国藩的信心和声望。曾国藩在湘潭之战后也下了重整军队的决心!

    而另一个故事是九江、湖口战役——命运的捉弄,不过也是说曾国藩失败的经历。

    虽然都是失败,但是曾国藩还是依靠自己的定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挺了过来,这也是后世为什么称曾国藩为半个圣人的缘故,曾国藩一生勤勉,日日写日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失败,让自己人格得到升华,修炼自己的内心,改正自己的弱点。而方建新遇到这点挫折,就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真是和先贤们差的太多太多了。方建新看到这些名人故事,也是感慨颇多,虽然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但是更应该努力,虽然努力不一定会收获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于是方建新重新振作起来,开始面对自己的一切,然后好好的去工作。然后从工作开始,然后再想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