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 > 第111章 安顿百姓,大兴屯田

第111章 安顿百姓,大兴屯田

    神州风云变幻,各方势力纷争不断。

    白波黄巾和黑山黄巾的合流,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杨家父子的声望,也因此迎来一次暴涨。

    他们在这乱世之中,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断,逐渐崛起。

    杨业接连拿下凉州、并州,又成功招揽张燕。

    每一桩功绩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在朝廷的天空。

    这些功绩,让原本那些趾高气昂的朝廷公卿们。

    都变得老实起来,不敢再轻易顶撞杨奉。

    朝廷之上,曾经那些自视甚高的公卿们。

    如今在杨家父子的威势下,不得不收敛锋芒。

    他们深知,杨家父子的实力已不可小觑。

    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杨奉凭借着儿子的功绩,更加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这时,他和众人商议着,如何处置新归降的张燕。

    众人各抒己见,最终决定册封张燕为平北将军,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

    这个决定,既显示了朝廷对张燕归降的重视。

    也向世人展示了,杨家父子的大度与谋略。

    荀攸作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担任朝廷的使者。

    他携带大量犒赏物资,去往并州,安顿黑山黄巾的重任。

    荀攸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为了安顿黑山黄巾,更是为了巩固杨家父子在并州的统治。

    荀攸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踏上了去往并州的征程。

    一路上,他心中思绪万千。

    他明白,杨家父子的崛起,已经改变了朝廷的格局。

    而他自己,也必须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朝廷的稳定和杨家父子的统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荀攸到达并州时,黑山黄巾们早已翘首以盼。

    他们看到荀攸带来的大量犒赏物资,心中充满了感激。

    荀攸以他的智慧和沉稳,妥善地安顿了黑山黄巾。

    让他们感受到了朝廷的关怀,和杨家父子的威严。

    待犒赏完毕,荀攸匆匆前去觐见杨业。

    他身着一袭深灰色长袍,面容凝重,微微皱眉,向杨业问道:

    “君侯打算怎么安顿这六十万百姓?”

    “大汉一个小郡的人口,不过十几万。”

    “并州一个大州,人口堪堪百万。”

    “黑山黄巾,可是足足六十万人。”

    荀攸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庞大数量百姓安置问题的忧虑。

    他不时轻轻捋着自己的胡须,等待着杨业的回应。

    杨业身披银色战甲,身姿挺拔如松,剑眉微微扬起,神情严肃。

    他思索片刻后,道:

    “此次招安,必须给予足够的优待。”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给人一种坚定的信心。

    荀攸点头道:“这是当然。”

    杨业接着阐述他的计划:

    “百姓大部分安顿在并州,充实上党、太原、雁门的人口,剩下一部分补充到河东。”

    荀攸拱手应道:“遵命!”

    杨业又强调道:“最重要的是,要让百姓有田地可耕。”

    荀攸回应道:“中原各地,遭受大乱,无主的田地很多。”

    杨业果断下令:

    “将土地都整理好,老幼最少每人十亩良田,壮丁分二十亩。”

    黄河流域,大都种植小麦,良田亩产在三石左右。

    十亩良田,一年能生产三十石粮左右。

    一个普通人,一个月消耗 15 石左右粮食,壮丁能达到两石。

    杨业分配的土地,并不算很多,基本上能保障百姓的生活。

    然而,荀攸却面露担忧之色。

    他微微低下头,沉思片刻后道:

    “君侯,直接发土地,他们不会珍惜,有的人会直接变卖了。”

    荀攸的语气中充满了谨慎,他清楚百姓的复杂心理。

    朝廷好心的安置政策,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杨业陷入沉思,双手抱在胸前。

    他的眼神时而深邃,时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荀攸的担忧不无道理。

    这六十万百姓刚刚归降,人心未定,若处理不当。

    好不容易得来的稳定局面,可能会再次被打破。

    杨业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各种解决方案。

    想着如何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又能确保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杨业转头看向荀攸,问道:

    “公达,你说怎么办?”

    杨业的眼神中带着期待,他深知荀攸足智多谋,定能想出妥善之法。

    荀攸微微沉吟,缓缓道:

    “不如暂且让他们,帮助朝廷、官府屯田。”

    “屯田耕种三年后,良田归他们所有。”

    “屯田期间,官府和佃户五五分成。”

    “如此一来,也能保护百姓的土地,不会被豪族侵占。”

    荀攸的话语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透露出深思熟虑。

    他的表情沉稳,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杨业听后,微微点头,赞叹道:

    “善,还是公达考虑周到。”

    此时,张燕全程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他微微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杨业注意到张燕的神情,便询问道:

    “足下觉得如何?”

    张燕思索片刻,然后郑重地道:

    “就这么办。”

    张燕的语气坚定,他也明白这个办法对百姓来说是较为稳妥的。

    得到张燕的认可后,荀攸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前去安排,协调各地的官府。

    荀攸迈着坚定的步伐,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

    他心中明白,这项任务艰巨而重要,关系到六十万百姓的生计和并州的稳定。

    必须全力以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随着荀攸的行动,一场大规模的屯田安置行动在并州拉开了帷幕。

    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杨业和张燕也期待着这个决策,能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繁荣。

    屯田与安顿百姓这一重大任务,落在了荀攸、王凌、郭淮等人的肩上。

    荀攸一如既往地沉稳睿智,他迅速理清思路。

    开始有条不紊地制定计划,安排各项事宜。

    王凌充满干劲,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展现出年轻人的活力与担当。

    郭淮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至于杨业,有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刘虞主持公道。

    刘虞一生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诚的人物,不应该不明不白地死去。

    杨业深知,正义必须得到伸张,公道必须得以维护。

    他按着腰间的剑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