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络写手淘金记 > 第30章 了解汉中市

第30章 了解汉中市

    汉中市,因“汉水”流经此地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天府之国”之美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行旅通商的要地”;自古被誉为“秦之咽喉”“蜀之门户”;还被誉为“全球汉人老家”。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栖息。夏至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秦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始置汉中郡。晋太康十年(289年),改设汉国。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设汉中府。1949年12月6日,改设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1969年1月,改设汉中地区。1996年2月21日,改设汉中市。汉中市交通便捷,已形成由公路、铁路、航空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汉中市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午子山景区、华阳景区、紫柏山景区、黎坪景区、朱鹮梨园景区、石门栈道景区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94年1月,汉中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11月,汉中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汉中市,汉中市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活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其他较高的山峰有洋县摩天岭2603米、留坝紫柏山2610米,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南部米仓山(又称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镇巴县箭杆山,海拔2534米,较高山峰还有南郑区铁船山2468米、红山2367米、光头山2389米,一般山体海拔在1000—1500米;全市最低处在西乡县茶镇南沟口,海拔3712米。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千米,南北宽5—30千米,汉台区附近宽为25—30千米;汉江支流牧马河与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汉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类型多样,但以山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丘陵占146,平坝占102。

    汉中市地处内陆东亚季风气候区内。由于盆地地形影响,自汉江谷地到秦岭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分为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海拔800米以下的北亚热带气候;海拔800—1250米的暖温带湿润气候;海拔1250米以上的中温带湿润气候。汉中市的春季在3—5月,夏季在6—8月,秋季在9—11月,冬季在12月至翌年2月。汉中市年平均气温约145℃;年降水量约8906毫米;年日照时数约23014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约379℃,极端最低气温约-102℃;一日最大降水量约1308毫米。

    汉中市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在水系组成上,主要是东西横贯的汉江水系和南北纵穿的嘉陵江水系。汉江,又名汉水,古称沔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中市位于汉江上游。汉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宁强、勉县、南郑、汉台、城固、洋县、西乡等县(区)境,横贯汉中盆地,是汉中市水系网络的骨架。汉中境内汉江干流长2778千米,占汉江全长1532千米的181,流域面积19692平方千米,占汉江全流域1743万平方千米的113,占汉中市总土地面积27246平方千米的723。嘉陵江水系分布在汉中市的西部和南部。嘉陵江干流由北向南,纵穿略阳、宁强两县的西部山地,为过境大河。境内流程1417千米,流域狭长,西宽东窄。境内属嘉陵江水系的大小河流共192条,流域面积7554平方千米,占汉中市总土地面积的277。

    汉中市土壤属铝质土区域黄棕壤带,共有10个土类、21个亚类、38个土属、97个土种。全市土壤面积为26305787公顷。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水平分布由两个水平地带组成:一是秦岭山地棕壤、褐土带;二是秦岭南侧低山丘陵及其以南地区的黄棕壤、黄褐土带。分界线大致位于北纬33°30039039附近偏南,即白雀寺一何家岩—张家河一武关河一小河一茅坪一秧田坝一陈家坝连线。土壤的垂直分布可划分为6种垂直带谱:1秦岭紫柏山南坡土壤垂直带谱:从下向上依次是黄棕壤(1500米以下)→棕壤(1500-2300米)→山地草甸土(2300一2500米);2秦岭摩天岭土壤垂直带谱:黄棕壤(1500米以下)→棕壤(1500-2200米)→暗棕壤(2200-2603米);3秦岭活人坪梁土壤垂直带谱:黄褐土(800米以下)→黄棕壤(800-1500米)→棕壤(1500-2350米)→暗棕壤(2300—2700米)→草甸土(2700—3071米);4秦岭黄桶梁土壤垂直带谱:黄褐土(540—800米)→黄棕壤(800—1500米)→棕壤(1500―2300米)→暗棕壤(2300—2904米);5米仓山箭杆山土壤垂直带谱:黄褐土(425—1000米)→黄棕壤(1000—1700米)→棕壤(1700-2534米);6米仓山北坡土壤垂直带谱中出现棕壤带的,只是少数几个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汉中市土壤的地域分布受地域性成土环境条件和人为经济活动影响,分为:1盆地平坝农耕区的土壤分布。盆地中绝大部分土地被垦殖为稻麦两熟的肥沃农田。土壤组合的基本特征呈错综复杂的镶嵌型。人们的农耕活动为在高的地形部位多旱耕地,低平地形多水稻田,缓坡则兴修水平梯田。因此,土壤按“岭”“湾”“冲”“沟”组合。2秦巴低山丘陵地的土壤分布。秦岭低山丘陵地带,海拔800米以下的,主要是由第四纪红色亚黏土组成的汉江高阶地,土壤为黄泥巴、死黄泥。地势平缓处,垦为水田,是水稻土。汉江南岸丘陵地带,海拔700—1000米,多发育成黄沙泥,有些基座阶地,地表覆盖有红黏土,形成黄泥巴、死黄泥、血斑黄泥等。汉江南丘陵区的丘陵之间的众多坪坝,土壤为水稻土、草甸土、新积土的独立组合区,镶嵌在整个丘陵区黄褐土和黄棕壤的背景土被之中,而且水稻土以潜育性水稻土为主。3秦巴山区的土壤分布。从河谷到山地,阴坡和阳坡、陡坡和缓坡、不同岩性和母质上分布有不同土壤。

    汉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6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44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175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29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1441亿立方米(汉江流域998亿立方米、嘉陵江流域443亿立方米)。径流总量平水年(50)为1361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75)为10389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95)为7189亿立方米。有多年平均入境客水735亿立方米(汉江流域262亿立方米、嘉陵江流域473亿立方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5969万千瓦(汉江水系蕴藏17765万千瓦、嘉陵江水系蕴藏8204万千瓦),可开发量1098万千瓦(汉江水系可开发量722万千瓦、嘉陵江水系可开发量376万千瓦)。

    汉中市分布有六大植物区系,即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主要有银杏、杉木、粗榧、铁杉、侧柏、柏木、圆柏等属种及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珙桐科、木樨科、榆科、豆科、桦木科、杨柳科、楝科、漆树科和竹亚科等树种成分;马来亚植物区系:主要有桑科、苦木科、含羞草亚科、梧桐科、夹竹桃科、棕榈科、大戟科等树种成分;北美植物区系:主要有山核桃、檫木、鹅掌楸等树种成分;华中植物区系:主要有岩栎、刺叶栎、冬青、长梗冬青、领春木、米心水青冈、厚朴、枫香、金钱槭等树种成分;华西植物区系:主要有华山松、锐齿槲栎、铁橿子、峨眉蔷薇等树种成分;华北植物区系:主要有油松、辽东栎、坚桦等优势种及伴生的毛樱桃、花楸、胡枝子等树种成分。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有282科、1160属、2942种。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74种(国家级30种,省级44种)。

    汉中市已查明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8种。其中鸟类405种、兽类142种、两栖类27种、爬行类44种,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物动物2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99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3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云豹、豹、华南虎、林麝、豺、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朱鹮、金雕、白肩雕、黑鹳、东方白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冠长尾雉、青头潜鸭、彩鹮、秃鹫、乌雕、草原雕、白尾海雕、猎隼、黄胸鹀、川陕哲罗鲑28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猕猴、藏酋猴、狼、貉、黑熊、小熊猫、黄喉貂(青鼬)、石貂、水獭、猞猁、鬣羚、斑羚、岩羊、黄羊、豹猫、毛冠鹿、赤狐、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腹锦鸡、灰鹤、蓑羽鹤、红翅绿鸠、大鲵、虎纹蛙、细痣疣螈、秦巴北鲵、山溪鲵、西藏山溪鲵、秦岭细鳞鲑、贝氏哲罗鲑、山瑞鳖、乌龟、极北蝰、白琵鹭、大天鹅、鸳鸯、花脸鸭、斑头秋沙鸭、鹮嘴鹬、水雉、鸢、赤腹鹰、凤头鹰、雀鹰、苍鹰、松雀鹰、蜂鹰、灰脸鵟鹰、白尾鹞、黑颈?、黑鹇、黑冠鹃隼、凤头鹃隼、游隼、黄爪隼、灰背隼、燕隼、红脚隼、红隼、小鸦鹃、灰喉针尾雨燕、红腹山雀、云雀、金胸雀鹛、斑背噪鹛、大噪(草)鹛、眼纹噪鹛、橙翅噪鹛、红嘴相思鸟、画眉、鹩哥、黑喉歌鸲、金胸歌鸲、红喉歌鸲、蓝喉歌鸲、红交嘴雀、蓝鹀、三趾鸦雀、白眶鸦雀、红角鸮、领角鸮、普通雕鸮、领鸺鹠、斑头鸺鹠、鹰鸮、纵纹腹小鸮、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黄脚渔鸮、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金裳凤蝶、三尾褐凤蝶99种;被列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有:猪獾、狗獾、鼬獾、花面狸、小麂、苍鹭、草鹭、大白鹭、中白鹭、翘鼻麻鸭、赤朱雀、赤胸灰雀、狍、夜鹭、豆雁、斑头雁、赤麻鸭、绿头鸭、红翅凤头鹃、酒红朱雀、王锦蛇、秦岭蝮蛇、小角蟾、中国林蛙、斑腿树蛙、玉带凤蝶、金凤蝶、宽尾凤蝶、红基美凤蝶、枯叶蛱蝶30种。

    汉中市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为具有地槽沉积特征的浅海相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已发现矿产资源4大类、12小类、9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2种,矿产地293处,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29种矿产,矿区176处(含共伴生矿区)。铁矿:保有资源储量284373万吨,主要分布在略阳县、宁强县、南郑区、洋县等。铜矿:保有资源储量铜金属量866万吨,主要分布在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铅锌矿:铅金属量135万吨、锌金属量558万吨,主要分布在宁强县、南郑区、略阳县和勉县。金矿:保有资源储量328吨,主要分布在略阳县、宁强县。硫铁矿:保有资源储量9247万吨,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略阳县和西乡县。煤矿:保有资源储量57992万吨,主要分布在镇巴县、西乡县。水泥用石灰岩:保有资源储量135亿吨,主要分布在洋县、南郑区、勉县、西乡县等县,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04004万吨,主要分布在汉台区、略阳县、勉县和宁强县。石膏:保有资源储量43亿吨,主要分布在西乡县。饰面花岗岩:保有资源储量373万立方米。石面用大理岩:保有资源储量7315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西乡县、留坝县、城固县和南郑区。

    截至2043年末,汉中市户籍总人口348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1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18万人,出生率为711‰,死亡率为861‰,自然增长率为-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78。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596,15-64岁人口占64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978。

    汉中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土族、哈萨克族、傣族、高山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

    至西周,境内有褒国。先后属梁州、雍州。

    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巴蜀、秦国。秦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始置汉中郡(治在今安康市境内)隶之。

    东汉初,郡治迁于南郑(今汉中)。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

    晋太康十年(289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

    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并置秦州及70多个侨县。

    隋初,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

    唐,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四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南郑(汉中);天宝元年(742年),设汉中郡、洋川郡、顺政郡,后又改为梁州、洋州(今洋县)、兴州;兴元元年(784年),改梁州为兴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郑。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二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二州,属峡西路;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其与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西路治设于兴州(略阳);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

    元,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

    清,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兴安府(今安康市)。

    民国二年(1913年),设陕南道,辖今汉中、安康及商洛市部分县,共25属县。 [106]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立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设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

    1951年2月,撤销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改设南郑专区,隶属陕西省。

    1953年6月,南郑专区改称汉中专区。

    1969年1月,汉中专区改为汉中地区。

    1996年2月21日,撤销汉中地区,改为地级汉中市。

    所以,汉中市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张良,就出生在汉中市,张良庙,又名汉张留侯祠,位于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庙台子村,坐落于秦岭南麓紫柏山下,南距汉中101千米,北邻凤州76千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为42100平方米,处于五山环抱、二水夹流之间,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张良庙古建筑群依山而建,九大院落错落有致,牌楼、进履桥、三清殿院、大殿院、南北花园、拜石亭、洗心池、云梯、草亭、授书楼、避谷亭等景观。相传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侯祠”,俗称“张良庙”。

    还有一个名人武侯诸葛亮。武侯墓,就在汉中市勉县定军山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武侯墓地处定军山下,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始建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

    武侯墓整体坐西朝东,墓园总占地面积240000平方米,陵墓为汉制“复斗式”状,高4米,直径204米,周长64米,以八卦形汉白玉石栏砌围,石栏裙板上刻有35幅诸葛亮生平事迹图案;墓东西走向,头西脚东,寓示为“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墓上明清建筑以墓冢为中轴线排列,三院并联计70余间;有石刻、壁画、塑像、匾联等文物遗存。

    白天明在平板上搜索了汉中市的介绍后,和二位夫人讲述了汉中市,三人查了一下近七天的天气预报,都是晴,决定,明天27号,去游武候墓,后天28号去游张良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