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升官有术:读心术 > 第77章 报社发文章明码标价

第77章 报社发文章明码标价

    我怔怔地看着刘小珊离去的背影,仔细揣摩她心里面最后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感觉这句话有些不正常,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让我要怪就去怪她妈,这种时候了,还怪她妈什么?怪她当初拆散我和刘小珊?还是怪她让刘小珊嫁给吴兢?还是其他?

    突然,我脑子里蹦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我毛骨悚然起来。

    难道刚才的一切,都是刘小珊母亲的安排,目的是想让吴兢和刘小珊离婚后,让我去娶刘小珊?而孩子根本不是我的?

    非常有可能,刚才刘小珊的表情、神态虽然都非常逼真,眼睛也始终垂泪,但她的眼神,一直有一些飘忽。

    若是我猜测的这样的话,那刘小珊的母亲实在是太恶毒了,刘小珊这也是在助纣为虐,为了实现这个不光彩的目的,居然处心积虑地和我演了这么一出大戏。

    虽然这么想,但我也不敢最终确定,后面有机会再做进一步核实。

    ……

    回到乡里,我第一时间开始着手组织工作宣传的事情。

    首先是要了解通讯稿的写法。为此,我找了很多《富东日报》、《华裕日报》刊载的关于组织工作的稿子来学习,又通过张佳佳找了一些平时组织部写的通讯和新闻报道来认真拜读。

    看了半天,我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光说组织工作,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而是要找到其他载体,再把组织工作嫁接过来。

    比如,某个村民是一个致富带头人,如果单纯报道这个人的话,就不算是组织工作的新闻报道。

    但如果身份变一下,这个致富带头人是一个党员,那就可以从他的这个身份去着手,干了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干,取得了什么成效,就可以从党员这个政治身份上去挖掘、去嫁接,这样写出来就是组织工作的宣传报道。

    再如,上面要求我们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工作中取得了什么亮点,就可以从“党建+业务”的角度去切入,寻找素材,从而写出有内容的通讯类文稿。

    稿子并不难写。我挖掘了我们东山乡“三农”发展的一些亮点做法,又找乡组织员孟小游要了一些组织工作方面的素材,然后与基层党建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起来,2000多字洋洋洒洒的文稿就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找投稿的平台,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也没有做过多了解,就直接往《富东日报》、《华裕日报》等媒体的编辑邮箱里面投。

    投稿前我觉得信心满满的,想着编辑应该会采用,但稿子投去以后犹如石沉大海一般,迟迟不见动静。一连等了几天,依然没有消息。我知道我写的稿子不会再被采用了。

    就在难过之际,忽然想到一个人——华裕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潘琴,之前我参加富东省诗词大会夺冠时,他来东山乡采访过我。

    我拿起电话给她拨了过去,很快就接通了。

    “喂!李主任,好久不见,有何指教?”潘琴甜津津地说。

    我先和她寒暄道:“潘姐,上次你对我做的那个专访,实在是做得太好了,在电视上,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伟岸,那么的充满正能量,一下子把我在紫丘县的知名度就拉起来了。今天我又找出来重新看了一遍,还是觉得很棒,所以就给您打个电话,表示一下感谢!”

    “呵呵,”潘琴笑道:“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感谢你给我这次采访的机会,而且那天还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你什么时候来市里面给我说一声,我请你吃饭。”

    暖场做得差不多了,我接过她的话头道:“潘姐,吃饭暂时就不用了,不过眼下我遇到个困难,想请您帮帮忙。”

    “哦!你说,能帮得上忙的,我全力以赴。”

    我把投稿被拒的过程给潘琴说了一遍,并问她在省报或者市报有没有熟人。

    她听完后竟呵呵笑起来道:“你以为向报社投稿,稿子写得好就行呀!现在向报社投稿,他们象征性地给你一点稿费,但你却要给他们大额的版面费,特别像你这种大篇幅的稿子,报社花那么大的版面来给你们做宣传报道,是要收费的,而且头版一个价,二版三版又是一个价,反正价格约往前约高。”

    擦!这简直震碎我的三观。我不解地问:“报社不应该是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抓典型、树标杆的吗?这种搞法岂不是成了一桩买卖了。”

    “呵呵,”潘琴在电话里笑道:“现在在报社发文章,确实就是一笔买卖。不过你要换个思路来理解一下,推出好经验好做法和挣钱,这其实并不冲突,而且现在这就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方向。”

    “好吧!”我很无奈地道:“潘姐,那您要是在省报或者市报有认识的编辑的话,帮我打探一下价格,若是可以给个友情价更好!”

    挂了电话,我又拿起之前写的通讯稿读了一遍,发现只突出了工作,没有突出领导。

    既然都是要自己花钱买版面的话,那为什么不突出一下领导呢!让领导出出风头,领导看了也高兴。

    于是,我又打开文档,加了一些孙守正部长提的工作要求,并在内容里面点出了他个人的名字。

    稿子刚改完,潘琴的电话就来了。

    “红民主任,刚才我问了,2000字的篇幅,省的头版要10000元,市的要5000元,我给你砍了一下价,省里面同意5000元,市里面同意3000元,你考虑一下吧!”

    妈的,居然这么贵,这种报刊,看的人要么就是机关里面没事干的老同志;要么就是领导,领导也只看自己的活动报道;要么就是写稿子的人。除了这些人,谁还去看。

    “好的潘姐,我思考一下,后面再和您联系。”

    钱从哪里来?

    虽然这件事我带着一点私心去的,但无论如何,这也是在干公家的事,钱我自己肯定不能出。对,得乡里面出。